淺談音樂歌唱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
審美能力是一種情感判斷的能力。它需要一定的主觀條件,要有健全的社會化的審美感官,要有必要的審美修養(yǎng),同時還要有一定的審美心境。每個人在美的欣賞和判斷中,都是以他的全部精神財富對待他的對象的。所以,要想讓孩子喜歡我們書本上的歌曲,必須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音樂審美能力的滲透。本文主要通過這些年教學的經(jīng)驗來談談在音樂唱歌課的教學中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
一、選擇適合個人風格的歌曲,提高審美素養(yǎng)
《新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教育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優(yōu)美健康的音樂是審美主體獲得美感的重要源泉。”選擇適合自身演唱的歌曲,演唱者才能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樂曲的美,在演唱時才能給聽眾帶來美的享受。
在教學中,我每學期都會準備兩節(jié)課讓學生進行卡拉OK 大賽,歌曲必須是積極性向上、勵志的。在大賽中如果演唱書本上的歌曲,在與其他學生演唱水平相當?shù)那闆r下會加分。通過學生們的演唱,我根據(jù)學生的嗓音特點和學生選唱的歌曲進行對比,對于那些不適合學生自身演唱的歌曲,我會給予評價和建議。當學生重新認識到自己的音色特點,選擇適合自己演唱的歌曲時,我也會讓學生談談重新選唱的歌曲與之前演唱的歌曲在個人能力的表現(xiàn)上有什么不同。學生通過自己的感受和聆聽老師的分析,就有了對音樂的辨別,同學們在演唱時也不再一味地選擇流行歌曲。學生的音樂審美素養(yǎng)得到了提高。
在上學期的音樂課卡拉OK 大賽上,一位男同學演唱了張宇的《趁早》(2005 版),他模仿的是張宇的聲音,嗓音沙啞,有意識地唱顫抖的音,他在唱這首歌時,前一部分低音唱不出來,到高音部分又有意識地下壓,給人感覺模仿得很像,聲音很特別。但是我聽起來卻覺得很別扭,因為他的音準有那么一點不準。這首歌曲不太好唱,低音很難表現(xiàn),高音唱不出來。但是這位同學表現(xiàn)欲特強,模仿歌星的感覺非常像。我說他唱這首歌曲不適合,他還不服氣,并且說:“我們老師和同學都說我是歌神,這首歌曲唱得最好聽。”為了讓他不覺得委屈,我說“你把書翻到26 頁,有一首《嘎達梅林》,我們學過這首歌曲,你把它唱一遍。我告訴他:這首歌曲和他選唱的歌曲很類似,有低音有高音,在唱低音時要唱得結實、渾厚,口腔共鳴要多一點,唱高音時聲音要甩出去,字音要咬住。在我的指導下,這位同學能很好地演唱出《嘎達梅林》這首歌,贏得了同學們的贊譽。學生感嘆地說,原來課本上的歌曲唱好了,也是很好聽的。
二、理解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提高審美情感表達能力
具有高度藝術性和音樂美感的歌曲,基本上都體現(xiàn)了思想美、藝術美和形式美。一首歌曲必定表達了某種思想,如果學生不理解詞曲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就無法真正表達歌曲的思想情感。
例如:人民音樂出版社高一年級全冊《音樂鑒賞》,第十六節(jié)《藝術歌曲的成熟》中舒伯特的歌曲《鱒魚》。這首歌歌詞是:“明亮的小河里面,有一條小鱒魚,快活地游來游去,像箭兒一樣,我站在小河岸旁,靜靜地朝它望,在清清的河水里面,它游得多歡暢,在清清的河水里面,它游得多歡暢,那漁夫帶著釣竿,站在河岸旁,冷酷的看著它,想把魚兒釣上,我心里這樣期望,只要河水清又亮,他別想把小鱒魚釣上岸,只要河水清又亮,他別想把小鱒魚釣上岸,但漁夫不愿久等,浪費時光,他趕忙攪渾河水,我還來不及想,把小鱒魚釣上岸,我滿懷激憤的心情看小鱒魚上了當,我滿懷激憤的心情看小鱒魚上了當。”
不明寫作背景的人常將其誤認為是在告誡人們警惕那些不懷好意、騙取愛情的人。一些善良的人也只從中獲取一種深刻的寓意:善良與單純往往要被虛詐與邪惡所害。事實上,舒伯特寫這首詩是有政治原因的?!恩V魚》這首詩,把當時的統(tǒng)治者比作漁夫,把群眾比作小鱒魚。當時舒伯特生活很貧困,他也對當時社會環(huán)境不滿,所以,當他見到舒伯特這首詩時很有感觸,很快就寫成了這首歌。作者通過對這種情景的音樂描繪,表達了他對那個時代和社會中受到欺騙的弱者的同情。了解了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學生才能理解音樂的內涵,才能正確地表達樂曲的情感,才能促進音樂審美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