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高中音樂論文 >

中學音樂教育論文:學會傾聽才能交流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課標理念要求教師要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領者、交流者,那么,作為引領者、交流者的教師,如何引領學生呢?又是如何與學生交流呢?是否引領、交流得有情趣,有深度、高度呢?這的確是需要我們音樂教師用心思考的一個問題。

傳統(tǒng)的音樂欣賞教學,幾乎是教師單獨的三部曲:先作者、作品介紹,再播放音樂,最后作品簡評。而新課標出臺后,公開課中的音樂欣賞課,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變,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教師的教學策略高明了,課堂氣氛活躍了,教師也開始引領學生了。如:聞樂吟詩、聞樂作畫、聞樂律動、聞樂起舞等等隨堂可見。但在涉及作品精神世界的師生交流上,大多顯得有些空洞、淺白、教條、機械,熱鬧的背后,教師們也開始思考:有些音樂欣賞課,教師對學生的引領已經(jīng)有點偏離了音樂藝術最本質的功能。誰都明白:音樂首先是聲音聽覺的藝術,它最本質的功能是給人以美的鑒賞。音樂欣賞教學不就是讓學生懂得如何傾聽、品味、感悟音樂嗎?如果從小學到高中的音樂欣賞,都讓學生定勢在吟詩、作畫、舞蹈中進行,那學生走出校門后,怎樣欣賞音樂呢?音樂欣賞教學不就成了一種誤導了嗎?

 那么,如何引領學生懂得傾聽、品味、感悟音樂呢?成語言傳身教,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同樣適用。一個不看課外書的語文老師,能算是語文老師嗎?一個沒有欣賞習慣,不會被音樂感動的音樂老師,能算是合格的音樂老師嗎?說到底,我們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而是普通的音樂欣賞者,要讓音樂最終成為他們將來生活的一部分。理所當然,音樂教師首先必須是個表率,是音樂忠實的傾聽者。如果音樂已成為教師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么就可以現(xiàn)身說法,輕松地向你的學生介紹你近來聽了什么音樂,有什么感想,這不是最具有感召力的榜樣教育嗎?有了傾聽的習慣,就不愁沒有交流的話題了,交流的平臺應該是真誠的、生動的、具體的,不然學生就會覺得不公平、很虛假、很說教。說實話,我們的教師不是缺少交流的欲望,而是缺少由感而發(fā)出的真情實感。其根源是給學生欣賞的作品,自己首先還沒有被它感動。殊不知光停留在就作品聽作品,翻閱參考書是很不夠的,要想快捷把握住作品、作者的心跳、脈搏,沒有傾聽的積累和良好的傾聽習慣的養(yǎng)成是很難的。

如何傾聽呢?文學、藝術有很多相通之處。學語文要博覽與精讀相結合,欣賞音樂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廣聽可以開拓眼界,通過量的積累,會使你對不同時期,不同樂派、風格的音樂和音樂史有個較為系統(tǒng)、完整的了解,做到能統(tǒng)攬全局。精聽,對于一些典范之作(教材上大都選用的也是音樂大師的典范之作)是很有必要的。不能走馬觀花,為備課而聽,自己都沒從一大片音響的亂麻中理出個頭緒來,還沒能找出音樂的源頭,那音樂對于你仍然是死的、冷的;自己都沒 有感動,能感動學生嗎?我認同北京八中音樂特級教師李存的一個教學經(jīng)驗:要給學生聽的音樂,必須得自己是先感動過的。有了感動的前提,我們就有與學生交流的資本與自信,清楚地記得:陳哲、胡迎節(jié)作詞,孟衛(wèi)東作曲的《同一首歌》最早播出是在中央電視臺第11屆亞運會開幕式之前,那富有哲理,詩一般的歌詞,優(yōu)美、深情,與歌詞珠聯(lián)璧合的旋律,一下子抓住了我,讓我熱淚盈眶。歌詞是這樣開篇的:“鮮花曾告訴我你怎樣走過,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個角落……”接著,第二段歌詞又道:“星光灑滿了所有的童年,風雨走遍了世界的角落,”“陽光想滲透所有的語言,春天把友好的故事傳頌?!弊詈?,結尾歌詞道:“同樣的感受給了我們同樣的渴望,同樣的歡樂給了我們同一首歌?!甭犞魳?,似乎作者是專寫給我聽的,真切地覺得:作者不是在安慰我寂寞、孤獨的心靈嗎?我曾想:我的生命啊,是那樣的孤單、無助,學生、事業(yè)、家庭的困惑、艱辛,有誰能理解你,替代你,還不都要自己去獨立面對嗎?而自從聽了這首歌,我悟進去了。其實,所有的人命運都是與我一樣孤獨無助的,誰的生活沒有風波,一帆風順?誰成功的背后不是辛勞與汗水?誰沒有過痛苦、渺茫?誰又不渴望理解與安慰?正像歌詞中所暢述的那樣:“星光灑滿了所有的童年,風雨走遍了世界的角落,同樣的感受給了我們同樣的渴望,同樣的歡樂給了我們同一首歌?!蔽覀兊脑~作者以大自然的鮮花、大地為紐帶,看似暢述人與自然的親密無間,但作者托物言志,流露的卻是對人間真情的感悟、追求。作者這大氣恢弘、宇宙般的胸懷深深感動了我,我想:只有真正關愛人類自己的人,才能寫出這樣感人肺腑的歌詞,它將讓我永遠銘記:我們人類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沐浴著、同樣的陽光,大地都能知道你我心中的每個角落,更何況是我們人類自己還有什么不能理解溝通的呢?我真想由衷地說一句:在我看來“人間真情”遠比一些空洞、虛幻的口號來得高尚、永恒。當我在一次師生相互交流好歌時,我就把它連同我的感動一起介紹給了學生,當時,學生是那樣地感動、舒心,他們真誠地鼓掌了,那時還是20世紀90年代,去年這首歌已被高中教材第二冊錄用了。學生說:最喜歡聽老師介紹老師自己喜歡的作品了。因為,此時的我,角色完全是交流者中的一員;表述是自然、投入、由感而發(fā)的;氣氛是和諧、真誠、平等的。無形中我讓學生感受到:欣賞音樂就應該像老師這樣用心靈去感悟。我還常鼓勵學生說:金錢、權利大多無法分享,但對音樂的感動可以盡情分享,不必吝惜;將感動與人分享,只會讓你內心金光閃閃,清明豁亮。學生聽了,會心地笑,其實,我的潛臺詞是:在課堂上要像老師這樣,大膽地表述自己從音樂中尋找到的情懷。

學會傾聽,對我們音樂教育者多么重要,不管音樂如何教改,但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教師要用心引領學生:圍繞音樂、傾聽音樂、走進音樂、感悟音樂、熱愛音樂,讓音樂真正成為文明人生活的一部分。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