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音樂教學原則與中學生音樂心理特征的關系
作者:李曉衛(wèi)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多年的音樂教學,使我懂得了如何才能嚴格貫徹教學原則,指導學生更好地學習,那就是:備課、上課、布置作業(yè)、輔導學生、有效評價等,都不能脫離中學生的音樂心理的發(fā)展特征。下面,我就中學音樂教育原則與中學生音樂心理特征之間的關系進行淺述。
一、情感體驗原則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體驗性原則把音樂中的審美教育蒙上了一層“別具一格”的感情面紗,使之成為音樂教學中的非常重要原則之一。除此之外,教學情感因素在音樂教學中有著重要作用,情感體驗原則的重要性也更越發(fā)的突出。
?。?)掌握使用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中學時期是人的成長過程中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情感與情緒不穩(wěn)定的時期,中學生有充沛的精力,朝氣蓬勃,充滿了生活的熱情,對周圍事物好奇心強,喜愛自我尋求刺激。對于中學生來說,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有了學習的興趣,他們就能專心地去參與學習、樂于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音樂教師要通過精心準備授課內容,選擇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音樂教學一定要適合中學生心理、生理發(fā)展的特點,教學的開展要切合實際。
中學階段的音樂欣賞重點,多是關注音樂作品的哲理性和感受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其核心目標就是培養(yǎng)中學生鑒賞和理解音樂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教學內容的多少與難易程度要適當。音樂教師一定要在鉆研教材上多花些時間,各種教學方法及手段要加以靈活綜合地運用,以多種形式將音樂的美感表現出來??删C合運用多媒體、表演等形式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活躍音樂課堂教學氣氛,這樣才能激發(fā)中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提高中學生的音樂審美感受力。音樂有其獨特性,音樂形象的形成完全取決于動聽完美的聲音,它是完全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不能只是依靠老師一直地講授音樂理論知識,中學生只是依靠在課堂上一味地學習這些理論知識來了解音樂真正的內涵,一定要讓中學生親自用心去“觸摸”,去感受、聆聽。學生對音樂的感受也是一個不斷深化與積累的復雜過程,同時這個過程也正是中學生對音樂表面認知和逐步進步的過程。例如,歌曲的處理方式方法,在學習音樂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對歌曲已有了初步了解與感知,但是歌曲中所要傳達給聽眾的真實情感和意義,以及演唱的速度、音色、力度哪些更為恰當等內容,單單依靠教師的講解是蒼白無力的,一定要學生親自去感受,去聆聽,而音樂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只是扮演了“引導者”的角色。
二、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原則
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是指中學生要在生活學習中,積極參與各項與音樂相關的活動,不斷積累音樂方面的技能,并不斷探索掌握音樂知識的有效途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每與音樂相關的活動,都要得到學生的熱情支持與積極參與,并且一直是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在進行音樂理論知識教學時,老師可讓學生進行一些演奏、歌唱等實踐活動,便于學生對音樂基礎知識的深刻理解;在教授音樂技能時,就更需要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等進行不斷的練習與實踐活動。根據青少年好動好玩的重要特征,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上課形式,將“律動”引入到課堂上來。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心理現象,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工作,與之拉近距離,培養(yǎng)學生熱愛音樂的情感。
三、誘導啟發(fā)原則
利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整個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參與的主體是中學生,但這也并非說否定了音樂老師的作用,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著組織引導的作用,要善于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因為青春期的學生,很多心理特點交互出現,情緒也很不穩(wěn)定。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強,卻又因學習目的不明確,從而受外部條件的影響就很大,經常是隨心所欲。老師首先要讓他們明確學習目的,培養(yǎng)他們端正的態(tài)度。在音樂教學中,要讓孩子知道音樂與其他學科是有著非常密切聯系的,學好了音樂對別的學科學習也會有一定的幫助。只有學生明確了目的,端正了態(tài)度,主動學習了,學習質量才能提高,才能形成一種熱烈、和諧的課堂氛圍。
隨著中學生身心的不斷成長,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在音樂的認知能力方面也得到了不斷增強。音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向他們多提問一些啟發(fā)性強的問題,讓他們去思考,學生們可以在思考的同時進行討論,刺激大腦的思維,并引導他們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另外,老師在課上也要注意音樂氛圍的營造,老師要給學生營造一個融洽默契、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并不斷地激勵他們,用心去評價他們的表現,與同學們展開互動,運用多媒體,讓同學們去感受音樂的獨特魅力。同學們在這樣的課堂氣氛下學習,我們的音樂教學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因材施教的原則
因為中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存在著很大不同,包括每個學生的天賦差異、成長背景以及發(fā)育的差別,所以每一個學生在音樂能力方面所表現的水平也不相同。例如在我多年的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學生,他理解音樂方面能力十分突出,但是他的記憶能力和聯想能力較差。如果我們要從每一個個體來看,不同學生之間在音樂各個方面所表現出的差異更為明顯突出。因材施教,就是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差異,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老師首先要了解他們個性差異狀況,摸清他們每人音樂知識的掌握和愛好興趣等情況。然后在教學中有區(qū)別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有進步,都能得到學習的收獲,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求要高;對基礎較差的學生的要給予鼓勵,耐心幫助,從而增強他們信心。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外的一些活動,給同學們有展示自己音樂方面才藝的機會,學生得到鍛煉的同時,同學之間互相溝通融洽得也會更好。
總之,學生的音樂心理特征和音樂教學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堅持遵守音樂教學原則,不斷地提升教學水平,就會使中學生的音樂教育教學得到長足的發(fā)展。
(盧龍縣教育局儀器電教站)
一、情感體驗原則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體驗性原則把音樂中的審美教育蒙上了一層“別具一格”的感情面紗,使之成為音樂教學中的非常重要原則之一。除此之外,教學情感因素在音樂教學中有著重要作用,情感體驗原則的重要性也更越發(fā)的突出。
?。?)掌握使用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中學時期是人的成長過程中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情感與情緒不穩(wěn)定的時期,中學生有充沛的精力,朝氣蓬勃,充滿了生活的熱情,對周圍事物好奇心強,喜愛自我尋求刺激。對于中學生來說,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有了學習的興趣,他們就能專心地去參與學習、樂于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音樂教師要通過精心準備授課內容,選擇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音樂教學一定要適合中學生心理、生理發(fā)展的特點,教學的開展要切合實際。
中學階段的音樂欣賞重點,多是關注音樂作品的哲理性和感受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其核心目標就是培養(yǎng)中學生鑒賞和理解音樂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教學內容的多少與難易程度要適當。音樂教師一定要在鉆研教材上多花些時間,各種教學方法及手段要加以靈活綜合地運用,以多種形式將音樂的美感表現出來??删C合運用多媒體、表演等形式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活躍音樂課堂教學氣氛,這樣才能激發(fā)中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提高中學生的音樂審美感受力。音樂有其獨特性,音樂形象的形成完全取決于動聽完美的聲音,它是完全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不能只是依靠老師一直地講授音樂理論知識,中學生只是依靠在課堂上一味地學習這些理論知識來了解音樂真正的內涵,一定要讓中學生親自用心去“觸摸”,去感受、聆聽。學生對音樂的感受也是一個不斷深化與積累的復雜過程,同時這個過程也正是中學生對音樂表面認知和逐步進步的過程。例如,歌曲的處理方式方法,在學習音樂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對歌曲已有了初步了解與感知,但是歌曲中所要傳達給聽眾的真實情感和意義,以及演唱的速度、音色、力度哪些更為恰當等內容,單單依靠教師的講解是蒼白無力的,一定要學生親自去感受,去聆聽,而音樂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只是扮演了“引導者”的角色。
二、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原則
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是指中學生要在生活學習中,積極參與各項與音樂相關的活動,不斷積累音樂方面的技能,并不斷探索掌握音樂知識的有效途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每與音樂相關的活動,都要得到學生的熱情支持與積極參與,并且一直是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在進行音樂理論知識教學時,老師可讓學生進行一些演奏、歌唱等實踐活動,便于學生對音樂基礎知識的深刻理解;在教授音樂技能時,就更需要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等進行不斷的練習與實踐活動。根據青少年好動好玩的重要特征,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上課形式,將“律動”引入到課堂上來。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心理現象,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工作,與之拉近距離,培養(yǎng)學生熱愛音樂的情感。
三、誘導啟發(fā)原則
利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整個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參與的主體是中學生,但這也并非說否定了音樂老師的作用,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著組織引導的作用,要善于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因為青春期的學生,很多心理特點交互出現,情緒也很不穩(wěn)定。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強,卻又因學習目的不明確,從而受外部條件的影響就很大,經常是隨心所欲。老師首先要讓他們明確學習目的,培養(yǎng)他們端正的態(tài)度。在音樂教學中,要讓孩子知道音樂與其他學科是有著非常密切聯系的,學好了音樂對別的學科學習也會有一定的幫助。只有學生明確了目的,端正了態(tài)度,主動學習了,學習質量才能提高,才能形成一種熱烈、和諧的課堂氛圍。
隨著中學生身心的不斷成長,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在音樂的認知能力方面也得到了不斷增強。音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向他們多提問一些啟發(fā)性強的問題,讓他們去思考,學生們可以在思考的同時進行討論,刺激大腦的思維,并引導他們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另外,老師在課上也要注意音樂氛圍的營造,老師要給學生營造一個融洽默契、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并不斷地激勵他們,用心去評價他們的表現,與同學們展開互動,運用多媒體,讓同學們去感受音樂的獨特魅力。同學們在這樣的課堂氣氛下學習,我們的音樂教學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因材施教的原則
因為中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存在著很大不同,包括每個學生的天賦差異、成長背景以及發(fā)育的差別,所以每一個學生在音樂能力方面所表現的水平也不相同。例如在我多年的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學生,他理解音樂方面能力十分突出,但是他的記憶能力和聯想能力較差。如果我們要從每一個個體來看,不同學生之間在音樂各個方面所表現出的差異更為明顯突出。因材施教,就是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差異,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老師首先要了解他們個性差異狀況,摸清他們每人音樂知識的掌握和愛好興趣等情況。然后在教學中有區(qū)別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有進步,都能得到學習的收獲,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求要高;對基礎較差的學生的要給予鼓勵,耐心幫助,從而增強他們信心。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外的一些活動,給同學們有展示自己音樂方面才藝的機會,學生得到鍛煉的同時,同學之間互相溝通融洽得也會更好。
總之,學生的音樂心理特征和音樂教學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堅持遵守音樂教學原則,不斷地提升教學水平,就會使中學生的音樂教育教學得到長足的發(fā)展。
(盧龍縣教育局儀器電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