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琴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應用價值的研究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音樂教育受重視程度的提高, 一般的城鎮(zhèn)初中學校都配備了鋼琴與電子琴。鋼琴因其寬廣的音域、優(yōu)美的音色、控制自如的力度變化, 在初中音樂課堂的歌唱與欣賞教學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電子琴雖然在音域、觸鍵的感覺方面都不如鋼琴, 但是其音色變化豐富, 能模擬很多中外樂器的音色;有“預配節(jié)奏音型”功能, 納入世界上較為流行的典型的舞蹈節(jié)奏音型;能模擬出海浪聲、鳥鳴聲等大自然的某些聲效。以上這些有別于鋼琴的獨特功能, 為電子琴增添了豐富的音樂表現力。
電子琴因其價格適中、攜帶方便等特點, 成為廣大學校比較普及的一種樂器。平時, 多數音樂教師把電子琴只用于課外社團的訓練之中, 部分音樂教師把電子琴當作一件擺設放在音樂教室里, 甚至有部分學校的音樂教師把電子琴塵封在倉庫里。電子琴的種種獨特功能,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缺乏很好地開發(fā)和運用。據此, 如何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 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 適度、有效地運用電子琴有別于鋼琴的獨特功能來輔助教學, 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研究課題。下文筆者將電子琴的音色模擬與音樂形象的感知、自動節(jié)奏音型與音樂風格的體驗、聲效模擬與音樂情景的創(chuàng)設三個方面作為研究的切入點, 以探究電子琴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借用音色感悟音樂形象
音色作為音樂的要素之一, 在音樂形象塑造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電子琴可以演奏出上百種中外樂器的音色, 其豐富多變的音色模擬是鋼琴所無法比擬的。因此, 借用電子琴模擬多種樂器的音色來輔助音樂欣賞教學, 可以促進學生對音樂形象的感知與理解。
(一) 音色的“冷暖”與音樂形象的感知
冷和暖最初都不是形容顏色或者音色的, 它們是人對溫度的一種感覺。然而, 音樂情緒的熱烈、恬靜及不同樂器演奏的不同音色, 確實會給人產生一種“溫暖”或“寒冷”的感覺。例如, 交響詩《沃爾塔瓦河》引子段落的賞析, 因為樂曲的速度很快, 筆者沒有運用唱片音響來展開教學, 而是運用電子琴演奏, 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 放慢速度讓學生跟琴演唱, 以熟悉音樂主題。此外, 電子琴可以在選擇合適的音色的同時,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至合適的調高, 為學生提供更為靈活的感知體驗。
對于交響詩《沃爾塔瓦河》的欣賞, 學生一開始是很難理解引子部分所表現的一寒、一暖兩個源頭的, 那如何讓學生從音樂中感悟到“寒”與“暖”呢?
筆者經過反復思考, 想到了電子琴的音色模擬功能, 于是利用長笛與單簧管兩種樂器不同的音色, 分別演奏引子部分的旋律, 隨即給筆者帶來了一種“寒”與“暖”的感覺對比。因此, 筆者在教學中選擇長笛的音色在高音區(qū)演奏引子部分的旋律, 讓學生體會清澈、冰涼的感覺;再把同一旋律移到中低音區(qū), 選擇單簧管的音色來演奏, 學生經過聆聽對比, 體會到了一種相對溫暖、厚實的感覺。通過電子琴的音色模擬功能, 幫助學生比較直觀地理解一寒、一暖兩股山泉潺潺而下的音樂形象, 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 音色的“粗細”與音樂形象的感知
不同種類的樂器具有不同的音色, 同一類型的樂器, 因其琴弦的粗細與長短、共鳴箱的大小等, 也會產生不同的音色。有的樂器音色明亮、纖細, 有的樂器音色低沉、粗狂, 這種“粗”“細”能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
例如, 交響音畫《圖畫展覽會》中的《兩個猶太人》, 弦樂在低音區(qū)奏出渾厚、粗獷的音色以塑造撒母耳·戈登堡富有、傲慢的形象;加弱音器的小號在高音區(qū)奏出纖細、明亮的音色來塑造什繆耶爾貧窮、瘦弱的形象。同樣在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分? 曲作家充分運用大提琴和小提琴不同的音色來塑造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音樂形象。尤其在“樓臺會”這段音樂中, 音色的“粗細”變化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