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課改專題 > 音樂課程標準 >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課程理念與課程目標

作者: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彭吉象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23-10-24   點擊:

  進入21世紀20年代,進一步推進教育綜合化的進程,使得我們這次課程標準修訂也必須適應這一重要趨勢。所以我們這次專門加入了“新三科”,即舞蹈、戲劇(含戲曲)、影視(含數(shù)字媒體),加上原來的音樂和美術,共同構成義務教育階段的“藝術”課程。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新的藝術課程本身就體現(xiàn)了綜合性。

  另外,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我們的《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一共是七章,其中的前三章半是總述,第七章也是總述,只有中間兩章半是分述,分為五個藝術學科來做分述,當然中間這部分的分量是很大的。我今天給大家講的主要就是前面三章半和最后的第七章。藝術課程標準的前面三章主要是講五個藝術學科的共性。從這五個藝術學科的共性來看,作為藝術大家庭中的成員,我們之所以把五個藝術學科放到一塊,肯定是因為它們之間有共同之處,也必然有許多共性。

  大家知道,在我們國家的高等院校中,原來也沒有單獨的藝術學科,沒有藝術這個學科門類,藝術學是在2011年建立,到現(xiàn)在也才只有11年時間。藝術以前是在文學門類下面,文學原來有四個一級學科,即中國文學、外國文學、藝術學和傳播學。后來很多專家包括我本人在內,多次呼吁建立藝術學這個學科門類,尤其是藝術學界德高望重的兩位老專家,時任中央音樂學院院長的于潤洋教授和東南大學的張道一教授功不可沒。當然,藝術學學科馬上又要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就要施行專業(yè)博士了,今后唱歌的、拉琴的也有可能當上專業(yè)博士了。由此可見,不只中小學在變,高校也為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要而發(fā)生改變。今后高等院校的藝術教育,要把學術型專業(yè)全部集中在編號1301里面,也就是把各個藝術學科的理論全部放過來,包括音樂學、美術學、戲劇學、舞蹈學等都要到藝術學的這個一級理論學科中來。換句話說,只有這個1301才是學術型的藝術學科,其他的今后都是專業(yè)型的藝術學科。此外,音樂與舞蹈要分開,戲曲也要從戲劇里分出來,新成立戲曲與曲藝這個一級藝術學科,因為它們都是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藝術。

  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從個性來看,藝術課程中的五個不同學科都有各自的特點。我在《藝術學概論》一書中專門談到整個藝術的分類。比如說音樂是聽覺藝術,美術是視覺藝術,戲劇是視聽綜合藝術;又比如美術是空間藝術,音樂是時間藝術,舞蹈、戲劇和影視是時空藝術。尤其是發(fā)達國家,它們目前把藝術劃分為兩大類型:第一種叫視覺藝術,第二種叫舞臺藝術或者表演藝術。其中,視覺藝術包括傳統(tǒng)的繪畫、雕塑、設計、建筑、攝影,還加上電影和數(shù)字媒體藝術等;舞臺藝術或者表演藝術包括傳統(tǒng)的音樂、舞蹈、戲劇,再加上音樂劇等新的藝術樣式。

  正因為各門藝術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必然要有各自不同的課程內容與學習任務,所以對于高等院校來說,藝術是一個門類,但它又分成五個學科;對于義務教育階段來說,藝術是一門課程,但是它又必須通過五個學科來完成。

  理解綜合性的第二點,就是要加強不同藝術門類之間的交叉與融合。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2022年版藝術課程標準文本涉及綜合性的這一段話,是用了兩個分號加一個句號,就說明這段話有三層含義。除了剛才那個第一層含義是我加的之外,實際上課程標準里面第一層含義是指不同藝術門類之間的交叉與融合,這也是課程標準關于綜合性的第一層含義。因為整個藝術里面包含著許多不同的藝術種類,我在《藝術學概論》教科書里把它們分成了5大類,共計16種藝術樣式或者體裁。此次我們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才用了其中的5種,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藝術樣式,比如說曲藝也是我們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這版課程標準就沒有涉及,但是高校新的藝術學科專業(yè)目錄馬上就要下發(fā),高等院校很快要把曲藝列進去,要培養(yǎng)曲藝專業(yè)的大學生,甚至研究生了。

  實際上,各種藝術形式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比如拿我們的音樂劇來說,它不僅跟音樂有密切關系,跟戲劇有密切關系,而且跟舞蹈的關系也同樣很密切,甚至音樂劇跟美術的關系也很密切,因為音樂劇大量的錢是花到舞美上了!我在美國留學期間看過很多著名的百老匯音樂劇,它們在舞美上投了大量的錢。除此之外,音樂劇很多題材來自影視,所以音樂劇同影視的關系也十分密切。從這個意義上講,音樂劇本身就是一種綜合的藝術。

  理解綜合性的第三點,就是需要重視藝術與其他學科的有機聯(lián)系,增強課程的豐富性。從總體上講,美育應該貫穿義務教育的各個學科,比如語文、數(shù)學、物理等。剛剛談到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的講座就是關于對稱中的美,方程式對稱了,它就美了。其實,數(shù)學和物理等自然科學同樣也可以進行美育。

  換句話說,一方面,文學、歷史和藝術本身就密不可分,甚至不少專家干脆把文學稱之為語言藝術,我的那本《藝術學概論》也把文學稱之為語言藝術。另一方面,自然科學同藝術的關系也越來越緊密,特別是隨著虛擬現(xiàn)實技術(VR)、增強現(xiàn)實技術(AR)、綜合現(xiàn)實技術(MR),還有人工智能(AI)等技術的發(fā)展,這一系列嶄新科技的大量運用,使得藝術與科技的關系越來越密切。

  我曾經應邀在中國傳媒大學作過一個講座,講的就是科學與藝術的關系,其實我們現(xiàn)在正好面臨科學和藝術在人類歷史上的第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兩千多年前,當時許多著名的思想家,同時又是卓越的科學家,他們的成果,比如古希臘時期畢達哥拉斯學派的黃金分割理論現(xiàn)在還在用。第二次高潮是文藝復興時期,“文藝復興后三杰”—達·芬奇、拉菲爾、米開朗基羅,既是藝術家,又是科學家,還是工程師。大家都知道達·芬奇著名的畫作《最后的晚餐》在米蘭修道院,我也曾經去參觀過。但是達·芬奇當年并不是專門去米蘭畫畫的,而是米蘭大公請他去修一個軍事工程,他實際上是以工程師的身份到米蘭,利用晚上業(yè)余時間畫的《最后的晚餐》。第三次高潮就是21世紀,特別是隨著高科技的發(fā)展,正在極大地影響著包括藝術在內的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我本人也研究電影,我開玩笑說今后電影不是拍出來的,而是后期制作出來的。你看好萊塢的《指環(huán)王》《阿凡達》等影片,包括我們國家的《長津湖》等影片,主要都是制作出來的。你看那個戰(zhàn)場上成千上萬的人,都是后期制作出來的,絕對不可能靠人去演。

  理解綜合性的第四點,就是藝術課程標準特別強調了藝術與自然、藝術與社會、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實際上,從美育來看,它本來就應該涉及自然、社會、生活等多個方面。我在北京大學讀的是美學專業(yè),包括碩士和博士階段,我是“文革”后北京大學第一批美學專業(yè)的研究生,同時也是兩位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宗白華先生的最后一批關門弟子。我們學美學的都知道,美育除了藝術美育以外,還有自然美育、社會美育、科技美育,等等??萍济烙齽偛胖v過了,這里我就不講了。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