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課程為基礎的音樂教育
摘自:《中國音樂教育》
這是新學期的第一天。經過一個寒假的休息,學生們又精力充沛地回來了。但遺憾的是,奧貝爾切先生少了六名學生。他想:“那好吧,我現在也對此無能為力了。現在,我該開始教新的內容了。”
“奧貝爾切先生”,他的學生斯蒂芬妮吵道,“怎么又是維瓦爾第的作品?這已經是今年的第二次了,而且是兩年來的第四次!”“可是,斯蒂芬妮,”奧貝爾切先生試著解釋,“你們把巴羅克風格的音樂演奏得非常好。而且再過一兩個月我們就要參加比賽了,更不要提城市公園的音樂會和音樂節(jié)了。不要忘了,下周還有慈善募捐會,那要占去四分之一的排練。我們的時間只夠學習這樣的作品,況且我知道演奏這樣的作品會使你們成為焦點、閃亮全場。難道你們不想在音樂節(jié)上展現一下高超的水平,打敗伯格威爾高中嗎?”
奧貝爾切先生舉起他的指揮棒,開始排練那首維瓦爾第的作品。對于那些在這里待了一兩年的學生來說,從他們以前演奏的過渡到這首“新”作品簡直易如反掌。下課后,學生們把樂器裝好盒子,離開排練廳時感到心中原來的興奮感像皮球一樣泄了氣。
第二天排練時,學生們盡義務似的進入教室,拿出樂器,準備演奏。奧貝爾切先生拿著指揮棒,劃出第一個重音,他們開始了。立刻,教室中充滿了那些重復的八分音符。坐在第二小提琴后部的一個新生,在撥弦的時候掉了弓子,奧貝爾切先生被迫停了下來。當他轉向第二小提琴察看情況時,問道:“你們今天有誰看到斯蒂芬妮了?”
應試教育
自從《國家音樂教育標準》出版之后,或者可能在此之前,音樂教育者們就已經開始試著在傳統(tǒng)演奏課程的期待和現代音樂教育的模式之間尋找平衡。此標準提出了全面音樂教育的理念。雖然很少能聽到反對意見,但是關于如何執(zhí)行這些標準的討論卻在教育領域里逐漸熱烈起來。演出雖然可以提供給學生們有意義的經驗,但是演出和普通課程、非演出技巧和基本音樂知識之間的平衡,還需要指導教師們去想辦法保持。
社區(qū)、管理機構、學生家長以及同事們都期望在學?;蚴巧鐓^(qū)集會上看到學生們的高水平演奏,因此,許多音樂指導教師會基于這些外來期望而做演出安排。在傳統(tǒng)的演出模式中,指導教師們通常要基于一些外來的期望而做出決定。
演出經常是一個小時或更長時間,且曲目之間常缺乏邏輯聯(lián)系。為了給聽眾留下深刻印象,指導教師們選擇的曲目在技巧和思想上都過深。還有一些教師,認為一份好的節(jié)目計劃只在于演出的數量而不是質量。另外,學校活動、班級遠足、壞天氣、集會和考試都會占用寶貴的上課時間,這就迫使教師和學生遠遠不能將演出準備到最好的程度。也由于那些期望,教師們將大塊的課堂時間用于排練,排練55分鐘或更長的時間。這就是音樂教育中的“應試教育”,使學生沒時間學習其他內容或是重要的非演出技巧。
音樂會雖然“可以提供明確的奮斗目標”,但那不應該成為所有學生的主要目標。國家標準指出:“音樂教育最重要的一點是培養(yǎng)全面的音樂才能?!倍叭嬉魳凡拍艿挠柧氁细拍钪R和技術技巧,以發(fā)展能完全感知和傳達音樂作品內容的能力。”而單純以演出為基礎的音樂教育模式,卻忽視了這一點。他們總是一遍又一遍地強調準備演出,一些學生就會感到厭煩,進而退出?;蛴捎谌鄙倭巳娴?a href=http://shangwufuwu.com.c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音樂教育,學生對各種不同音樂的文化背景都不熟悉,因此對成功地詮釋給定作品也缺乏興趣和能力。作曲和即興創(chuàng)作的技巧,一般來說是音樂教育中最有趣味的部分,但學生卻鮮有機會發(fā)展這些能力。簡而言之,學生只能對以演出為基礎的課程采取忍受態(tài)度。
主題音樂會
在國家標準之下,指導教師們需要考慮如何拓寬學生的經驗,讓學習更有意義。合奏課要上四年,但如果不管上了幾年課、無論哪個年級的學生每年從課上的收獲都一樣,那就很難說課程達到了效果。
一個可行的策略,是在每半個學期的最后舉行一場主題音樂會。音樂會的曲目可以圍繞四年學習的內容,這樣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來了解新的信息、技巧、風格和文化,每年最后的演出內容也不應有重復。這些主題音樂會允許指導教師指定演奏某一類型或風格的音樂。每九個星期算做一個小學期,它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排練季。這樣,經過四年的學習,它便可以創(chuàng)造出許多具有寬泛演奏范圍的機會。下面的主題音樂會模式表可供教師參照:
如果每四分之一個學年,合奏課都準備一場短小的音樂會,來代替原來在老時間舉行的正統(tǒng)時長的音樂會的話,用于非演奏技巧訓練的時間就相應增加了。每半個學期,學生可以集中學習某種音樂類型、風格或文化知識。這需要指導教師們制定一個結構嚴謹、符合邏輯的教學計劃。
只要這種教學安排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學生在什么時候加入進來就都是可以的。無論他們是在四年學習中的什么時間加入,等待他們的都是精心挑選的優(yōu)秀作品,內容涵蓋了從經典的管弦樂作品到現代作曲家的作品。
教學計劃
假如把在學校學習的時間分割為每九周為半學期,且每周平均有225分鐘的音樂課,合奏教師就可以合理地分配時間,一方面排練高質量的演出,一方面進行全面的音樂教育。下表所列出的教學活動安排可供教師參考:
如果按這樣實施,每周的課程又會是什么樣子?假設學生一周上5天課,下面的表格就是一份參考課表。
合奏課需要大塊的時間,如果學生每隔一天上一次課,每次課上90分鐘的話,用于視奏演奏和其他知識的學習時間就增加了。比起那一周五天的課表,它的變通性更強,方便老師調整教學,以便讓學生適應。教育的總體目標依然是通過音樂教育形成全面廣泛的音樂闡釋能力。只要合理計劃,這樣大塊時間的課程將成為音樂教育最大的優(yōu)點之一。
正如你所看到的,學生和教師都既可以從這種模式中得到準備高品質音樂會的機會,又有時間去探索某一具體領域的各個方面。這種安排也不會減弱演出的排練。實際上,單純屬于器樂演奏的時間幾乎占到總課時的一半。全面的音樂教育并不意味著就要加強演奏的訓練。
成功之路
要實現這種課程安排還需做些什么?下面是對他們的幾點建議:
.每所學校的音樂專業(yè)間要建立聯(lián)系,通力合作,提高對所有學生的教育水平。
.音樂院系的老師最好采用多樣的方法。
.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院系應樂意致力于向更好的教育體系努力,并積極回應改革帶來的壓力。
.延展音樂教育的概念,在校內做些額外的補充計劃,研究其實行之道。
.學校提供機會,嘗試團隊教學,并使之廣泛發(fā)展。
.管理者要包容、開明,樂于傾聽專家的意見。
如果能做到以上幾點,通向成功的道路便會減少很多阻礙。
此外,具有教育敏感力的管理,是使全面音樂教育模式通向成功的另一個先決條件。然而這點并不容易做到,正如丹尼爾.庫哈特在1973年寫到的:“很不幸,在很多學校中的教學中往往理論和實踐相互沖突。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卻很少在那些學校中得到應有的關注,只是被視作娛樂的方式或一種社會價值。學校管理者們把這些表層的東西當作音樂教育的目的;還有那些教師,也應該遭到譴責,他們對此聽之任之,忘記了教育者的責任?!?
這些在三十多年前提出的問題現在依然存在,尤其在中學音樂教育的實踐性問題上,一直沒有什么改觀。
音樂教育者要身體力行,而不是夸夸其談。音樂教育界中也有很多人贊成培養(yǎng)全面的音樂才能。還有一些卓越的思想者,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成果,以供考慮和試驗。但不幸的是,為了實現這些想法,我們只能和繁重緊湊的課程搶時間。正式的音樂會演出,以及其他呈現在公眾面前的活動,依然是我們全面音樂教育計劃的代名詞。我們有時去參加會議,結束時帶著新穎的想法和意見離開,感到倍受鼓舞。但是,當我們回到教室的時候,又是壓力重重,校領導、校董事會成員、還有我們這些老師給學生的演出壓力同樣也附加在我們身上。如果學生從這種音樂教育計劃中體會到的依舊只是演出的壓力,那么這和以前的教育就沒有差別了。
現在,純粹以演出為目的的教育模式必須要轉變了。需要確立的,是以課程為基礎的模式,并且穿插進每九周一次的主題音樂會。只有反思如何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要求,才能真正體現出這種體系對學生的意義:提供有效的教育,幫助學生持續(xù)進步,在中學的教育過程中進一步實現由國家標準提出的全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