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大學音樂論文 >

小議鋼琴彈奏的音色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按照趙曉生先生的觀點,良好的鋼琴音色取決于琴槌與琴弦的觸擊狀態(tài)。而這種狀態(tài)的獲得來自于以下三個因素:接觸快;釋放快;充分振動。

 

      我認為,是不是可以這樣來理解:前二者是對彈奏者的要求,是在演奏者作為發(fā)力源的可控制范圍之內;而后者則是前二者做充分以后的必然結果。我們假如從聲音的物理層面來理解和具體分析,則可知琴弦各部分的充分振動的結果必然是基音和低階泛音(比如第1,2,3,4,5,6,7etc.)的能量較高,響度較大;而高階泛音則能量較低,響度也小。我們知道,從第1泛音到第7泛音是整個泛音列中響度最大的7個音。它們恰好構成一個某調的屬七和弦。

 

     從而,在這個意義上講,充分振動的所引起的直接后果就是在整個泛音列中和基音同時發(fā)響時,基于基音的和聲上尖銳、不協和的高階泛音幾乎聽不到,從而產生了和諧、飽滿的聲音。這就是鋼琴上優(yōu)美音色的根本來源。 盡管如此,明白這一點,并不能說明我們已經掌握了奏出美好音色的技藝。但是就鋼琴程度在專業(yè)音樂學院大學生的水準的這個層面上,了解這一點,又是最終解決音色問題的一個必要的前提。往往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比較傾向對于樂感和教師指導的依賴。這樣,對于優(yōu)美音色的追求,就不得不停留在一個十分感性的層面上。

 

      而相反的結果是, 如果明白這一點,我們將能夠從一個更高的角度,更根本的角度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接著剛才的話題。大多數學習鋼琴演奏的學生,都讀過俄國著名鋼琴教育家涅高茲的著作《論鋼琴演奏藝術》。其中在音色這個問題上,他是這樣進行訓練的:彈奏一個單音,然后踩著右蹋板,細心傾聽這個聲音發(fā)出以后,從很快達到的一個較大的音量逐漸衰減,直至完全消失的過程。然后,用不同的力度、不同的觸鍵方式去彈,但一直要用心傾聽每次的這個過程。

 

      另外,在同樣的著作中,他也采用在和弦上用不同力度、不同觸鍵方式強調和弦中的每一個聲音(聲部)的方法來研究聲音的衰減,而這個對于衰減過程的研究過程,正是我們尋找和形成自己美好音色的過程。我認為,這個方法是很有價值的,他所依據的原理,也正是我們上述提到的泛音原理。按照涅氏這樣訓練方法,你就能夠發(fā)現在不同觸鍵狀況下,哪些聲音是我們可以選擇的“美音”,而哪些是必須淘汰掉的。也就是說是使我們在聲音質地和觸鍵方法之間建立某種帶有規(guī)律性的聯系。在我個人的經驗中,我非常樂意進行這樣的“實驗”,在其中,我發(fā)現了展現在我面前的充滿各種可能性的色彩,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可能性又是塑造我們個人音色特點的先決條件。 即便如此,我們可能還會有另外一些困惑,比如,如果我們在每一個單音、每一個和弦上都來進行傾聽、研究,那我們彈奏一首作品為了彈出美好的聲音,豈不是太漫漫無期了?

 

     實際上,這正如我們?yōu)榱藢W習唱歌而進行“練聲”一樣,在學習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都會從練聲出發(fā)而掌握更美好的聲音,但主要的學習內容和進度,仍然要在實際作品的學習中來開展的。也就是說,美好音色的學習,是一個終身的、漸進的過程。 有了這樣一個物理層面的理解和訓練方法上的參考,為我們最終找到自己美好音色,無疑奠定了基礎。但是,這還不是全部。它是必要的,但還不是充分的。

 

      那么,實際學習起來,對于這樣一個既具體可感,又容易抽象的音樂要素來說,除了上述涅氏的訓練方法,我們怎么能去進行有針對性的個人訓練呢?

 

      首先,我認為需要多聽。也就是說,要培養(yǎng)我們耳朵的好品位。什么是好的,什么是糟的,都要通過大量的聽賞和比較來積累經驗。過去,我們常常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聽一些大家彈的CD或音樂會現場上,這固然重要。但是,對于訓練一雙對于音色有足夠的敏感的耳朵來說,還必須[有意識地]多留心一下周圍的演奏,考試,以及自己彈奏的錄音。我想,只有比較,才有鑒別;只有鑒別,才能敏銳。這樣的話,對于好、壞音色的區(qū)別,就不僅僅是一種感性的認識了,而會內化于我們個人的語言,我們個人的音色鑒別理論。然后,我們要有意去模仿我們當前階段認為好的聲音。有人說:藝術要始于模仿,但絕不止于模仿。我認為對于好音色的追求,也要有一個模仿的過程。同時,這個過程又是一個階段式的、動態(tài)的過程。圖式如此:模仿――建立――打破――再次模仿――再次建立――再次打破.

 

      其次,我認為在直觀的操作上,要改善我們的觸鍵。也就是說, 我們要嘗試著在鋼琴上尋找最適合我們音色品位和手型特點的觸鍵方法。在鋼琴彈奏實踐中,觸鍵方法,何其多矣!但是,我認為,事實上的方法,遠遠要比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多。什么手力觸鍵啊,臂力觸鍵啊,全身觸鍵啊等等啊,還有斷奏法,連奏法,非連非斷啊,跳奏啊真是五花八門。

 

      可是,我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感:有多少種手型其實就有多少種觸鍵法。每個人的手掌類型真是千差萬別,在大的觸鍵種類中,必須努力尋找自己的個性觸鍵方式。正如前面所講到的,必須在個人的手型觸鍵狀態(tài)和所彈奏出的各種聲音間建立獨特的聯系。通過不斷的試驗,不斷的錄音比較和結合老師的意見,得出我們自己在什么觸鍵狀態(tài)下所取得的聲音是最好的。好的,那么,在特定的階段里,你就可以著意留心訓練、鞏固這種觸鍵方式,熟悉這種屬于你自己的音色。

 

      總之,音色的獲得,有它基本的物理學、生理學和個人主觀品位的基本準則,但是,在熟悉這些基本準則的前提下,通過主動的比較、試驗、鞏固的方式,努力尋求并建立個人的“音色武器庫,”我想最終我們收獲得不僅僅是音色上的改進,還必定有學習習慣上的改進。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