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下的初中音樂欣賞課探究
摘要: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音樂欣賞教學是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所以教師應該充分重視音樂欣賞的教育意義。同時,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該根據新的教學要求及時調整和不斷總結教學策略,有效引領學生更加深入地參與音樂欣賞學習,從而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提升。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開展策略;
一、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欣賞能力的基本原則
1、多情景原則
在音樂教學中,如果教師開展音樂活動的情景比較單一、過于沉悶,那么就不利于調動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欣賞熱情,而且學生也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從而影響音樂課堂欣賞教學的整體效果,抑制初中生欣賞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因此,通過一些形象的、生動的情景,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某一首音樂所傳達的情緒以及表達的內涵,從而促進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吸收。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教師應通過多種方式展現音樂內涵,還原音樂文化情境,比如播放視頻、展示圖片、組織生活觀察與體驗活動等,使學生能全身心地投身于音樂世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2、雙向建構原則
學生在具體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會與音樂作品、周圍環(huán)境、教學媒體以及教師等形成一種多方的互動,教師也可以借助特定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教學活動來與學生進行良好互動,這種互動應該是“雙向”的。教師可以通過恰當的提問、構建某種互動的情境,來引發(fā)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深度思考和欣賞,讓學生通過教師適時的引導來多方位地鑒賞,最終達到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有效發(fā)展的目的。當然,在音樂課上,為了進一步突出學生的自主性,教師應采用留白技巧,適當沉默,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展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主動表現音樂,使學生能順利實現學習進步,改善學生的音樂學習狀態(tài)。
二、雙減政策下的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開展策略
1、激發(fā)欣賞興趣
音樂導入是欣賞活動的開端,教師以多樣化的形式來導入音樂作品,與學生共同探討與音樂相關的知識,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音樂欣賞興趣。因此,初中音樂教師可以在把握教材以及教學大綱的基礎之上,通過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的方式,引出音樂作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欣賞活動。
例如,在講解“欣賞·豐收鑼鼓”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可播放學生感興趣的音樂作品,讓學生解讀其中的情感元素,由此運用討論教學法來引出音樂作品《豐收鑼鼓》,讓學生能夠產生欣賞音樂的興趣。然后,可以利用對比的形式,讓學生聆聽不同樂段的音樂旋律,目的在于讓學生對音樂要素有直觀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對比和想象,使之能夠結合熱鬧的豐收場面,聯想人們歡快、喜悅的心情。據此展開探討,讓學生交流云鑼這一樂器的特點,激發(fā)學生了解民族樂器的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在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呈現有關民族樂器的圖文資料,提出關于音樂欣賞的中心問題:“音樂傳遞了一種怎樣的情緒?”最后,教師要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互動,了解學生在討論之中所獲得的信息以及產生的感悟,利用討論法來引導學生欣賞的思路。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來總結音樂的節(jié)奏特點,以身體運動和跟唱的方式,引導學生熟悉音樂旋律,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了解該音樂作品熱烈歡快、節(jié)奏緊促的特點,使之明白音樂傳遞的一種喜悅的情緒,由此促進學生音樂欣賞能力提升。
2、結合視覺傳遞
初中學生學習音樂需要依靠聽覺、視覺、想象,而通過視覺傳遞音樂形象,可以讓學生深入、全面感知音樂。所以,音樂教師可以采用視覺傳遞的方式,展示與音樂相關的圖文資料,以音視頻相結合的方式來呈現音樂作品,讓學生深入體會音樂形象之美,加深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初中音樂“欣賞·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這一內容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展示與彝族有關的服飾圖片,立足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讓學生初步了解與音樂相關的資料,利用視覺傳遞來讓學生感受民族音樂的特色。在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基本的了解后,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讓學生欣賞《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歌舞視頻,讓學生思考彝族人民為何如此熱情好客。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來總結音樂特征,展示有關彝族人民生活的圖片,解釋彝族人民熱情好客的習俗與風尚,使之能夠體會音樂形象之美。同時,教師可以聲情并茂地進行范唱,運用多媒體教具來出示音樂簡譜,讓學生通過跟唱、分唱、合唱等方式感受民間音樂的歡快,體會音樂之中的情緒,使之提高音樂表現能力,促進其音樂感知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影視片段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彝族人民的美好生活,將音樂作品與彝族人民熱情好客的習俗與風尚聯系起來,使學生能夠加深對音樂藝術的理解。
3、組織多元活動
音樂課程的主要育人價值在于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因此,教師必須尋求恰當的時機來組織音樂創(chuàng)作與展演活動,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并適當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來進行音樂創(chuàng)造,在此過程中能極大地鍛煉初中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
例如,在教學《布谷鳥兒咕咕叫》時,首先,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這首曲子,讓學生初步感知四川輕音的音樂特點。其次,教師把本班的學生分成幾個不同的小組,并向他們提供了鼓、鋼琴等多種樂器,鼓勵學生們自己擊鼓,自己演唱,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適當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來展開進一步的創(chuàng)作或哼唱,以此來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最后,鼓勵學生通過敲鼓擊鼓、彈鋼琴來進行展演。有些學生選擇用筆桿或自制樂器敲擊桌面來控制自己的節(jié)奏,充分彰顯了每個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有利于增強學生對四川輕音作品之技巧的理解。在音樂課上,教師應盡量組織學生參與音樂展演活動,且要鼓勵學生解釋自己的創(chuàng)意。這一展演活動能夠直接激勵學生,促使學生分享對音樂的理解、創(chuàng)意來源,進一步發(fā)散學生的藝術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總之,音樂欣賞有很強的主觀性,需要教師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對音樂的賞析。雙減背景下,教師要讓學生在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的同時,體會音樂的魅力,從而在欣賞的過程中,真正體會到對應曲目的內涵和特點,從而提升自身的欣賞能力和欣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