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音樂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方法探索——以音樂鑒賞與樂感為例
( 四) 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在當今各學科教育中已被廣泛應用,通過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像、影音等多種要素按教學要求有機組合,并通過電子設備投影出來。先進設備的使用,能極大的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徹底擺脫以往課堂教學的枯燥、灌輸的被動局面,讓學生從全方位多層次感受到音樂的立體感,突破聽覺與視覺的局限,多角度地分析音樂作品,讓學生在豐富的感知中體驗音樂本身所帶來的情感表達與精神內涵。因這種教學方法使得圖文聲像并茂,能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且節(jié)約了空間和時間,提高了音樂教學效率。
二、對初中學生進行音樂樂感的教學策略
音樂的樂感是指人們對音樂藝術的感知程度和能力,包括音高感、節(jié)奏感、和聲聽覺以及旋律感等。作為一種藝術,音樂要傳達的是某種感覺而非簡單的聽覺。音樂樂感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教師長期指導,在音樂理論基礎、聽覺和視唱訓練及自身演唱三個方面進行音樂樂感的教學。
( 一) 強化學生的音樂基礎
要培養(yǎng)音樂樂感,最重要的就是音樂理論基礎的學習。例如,以古箏為例,在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民族樂器的教學時,首先將古箏的構造、彈撥發(fā)聲的原理講解清楚。在掌握這些理論知識之后,講解琴碼與音調高低之間的關系,協(xié)動時的具體聯系。當然,這些僅僅是教師的講授,跟實際的練習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學的最后應該讓學生自己動手學習和感知。其次,應加強學生學習音樂樂譜的基本知識,并能夠讓其自己熟練吟唱和掌握一首曲譜,再配合以合適演奏的樂器,讓理論與實際結合,從而強化學生音樂基礎。
( 二) 聽覺訓練與視唱訓練相結合
音樂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容,是一門聽覺和視唱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進行音樂理論知識的傳授,還要加強視唱練習與聽覺訓練。由于初中生的聲學基礎普遍較差,對于聽音和辨音無法準確掌握,所以教師應“對癥下藥”。在講授一些音樂作品時,首先應通過鋼琴的不同音調來培養(yǎng)學生的聽覺,在聆聽多種音樂作品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視唱訓練。在此基礎上,結合音樂課本中具體的歌曲加以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了解該作品的音樂旋律后再進行歌詞演唱并反復訓練,逐步培養(yǎng)學生音樂樂感。只有將視覺訓練與視唱訓練有機結合,才能使學生對于音樂這門課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 三) 通過學生自身演唱培養(yǎng)樂感
音樂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yǎng)具有較高音樂素養(yǎng)的學生,在進行音樂的欣賞的基礎上,還能進行實際的音樂表演及自主演唱。教師應采取由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規(guī)律,讓學生在演唱中逐漸深入的把握作品情感。例如在演唱《青春舞曲》時,應從整體上把握歌曲的曲名、展現的意境、歌手的演唱風格與技巧,從而把握歌曲的思想感情; 再深入到每一句樂句、歌詞,逐句體會含義及所表達的情感; 最后在學生自主演唱階段中,將整體與局部融合并回歸整首音樂作品本身。
三、小結
隨著近年來音樂教育的不斷發(fā)展,音樂的教學方法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中不斷推陳出新,音樂鑒賞能力及樂感也是對初中生音樂教育的較高要求,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能夠順應時代的變遷和教育的發(fā)展潮流,以更加積極的工作熱情和專業(yè)的教育知識,來有效地引導和培養(yǎng)初中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當然,教師應結合初中生年齡層次、接受能力與心理發(fā)展等特點,通過有針對性合理的教學方式,從根本上提升音樂教學的質量。在此基礎上,初中音樂教育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掌握音樂方面的知識,加強學生對音樂樂感的體會、樂鑒賞能力,從而強化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和對音樂的理解運用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胡君英. 關于音樂鑒賞教學的一點美學思考[J]. 中國音樂教育,2010 ( 02) : 117 - 119.
[2] 李延榮. 談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 教育革新,2014. 12.
[3] 林燕妮.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探微[J]. 文理導航( 上旬) ,2014. 07.
[4] 洪博涵. 談音樂課中“鑒賞教學”的手段與方法[J]. 音樂生活,2010.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