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音樂課中的音樂味,提升小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三)轉變學習方式,表現(xiàn)音樂味
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習過程中獲取知識與技能時所采取的方法,而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時基本的行為和認知趨向。它涉及到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學習態(tài)度、學習品質等心理因素和心靈力量。作為普通小學,我們肯定是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位學生獲得學習音樂的權利。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的情景,鼓勵每一位學生自信的參與歌唱、奏樂、創(chuàng)作的學習過程。
[課例描述]
改革學生的學習訓練方式,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產(chǎn)生實質性的變化,即音樂學習訓練的自主體驗、探索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發(fā)展。我們抓住春天這一主線,描繪的是一幅清新、舒適的春雨景象。學生在討論中提出,春雨輕輕的敲打,漫山遍野樂開花,打在屋上的青灰瓦等等,可以用跳音、連音的方法來表現(xiàn)春雨的景象;悄悄飛進我的家,表現(xiàn)春雨非常俏皮的形象,輪唱的方式來表現(xiàn)很適合;對于結尾的處理,產(chǎn)生兩種不同的意見,有的同學認為歌曲開始處,春雨應該是剛剛下,選用弱的力度大家都沒有意見,但歌曲結尾有可能春雨越下越大,也有可能是越下越小,這時老師適時提出用漸強、減弱的力度來表現(xiàn),同學們覺得唱二遍,一遍表現(xiàn)雨下得小了,第二遍表現(xiàn)雨下得大了,經(jīng)過這樣的演示,生動的描繪了春雨的景象。馬上有同學提出,在下春雨的過程中,不僅僅有雨聲、還有風聲、豆大的雨點聲、小雨沙沙的聲音,這時老師提出選擇一些形象的節(jié)奏型,配上DO、MI、SOL三個固定音高,一組多聲部的演唱效果馬上出來,然后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分組進行歌唱、舞蹈、打擊樂等多種形式的排練后的表演。由于是學生自己設想,自己實踐,所以非常樂于嘗試在其中。
[課例評析]
“主動參與、樂于體驗、勤于探究”是實施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態(tài)度”,“通過模仿、體驗、感悟、探究、合作等活動,提高學生音樂自主學習能力”,“拓展音樂視野,提高文化素養(yǎng)”的積極的學習方式行為。本課中教師依據(jù)“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的教育理念,在歌唱教學中,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情景中,讓學生自主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啟發(fā)誘導他們,給他們搭建發(fā)現(xiàn)、探究的平臺。在學習中,對于不同的意見,教師都給與時間,讓大家嘗試,在實踐中體會,最后確立所運用的音樂要素。通過這種探究性的學習,學生學會了對作品的再度創(chuàng)作,更豐富了歌曲的表現(xiàn)。課中,學生有了學習的內在需求,學習過程成了一種享受、愉悅的體驗,越學越愛學、越想學。它們能用自己的耳朵敏銳地聽辨音樂,用自己的眼神去描繪音樂,用自己的歌喉去歌唱音樂,用自己的動作去表演音樂……,即用自己的身體去經(jīng)歷音樂,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音樂。不僅理解了音樂,更是對音樂產(chǎn)生了興趣,激發(fā)了生命活力、促進了成長發(fā)展的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轉變學習方式,能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xiàn)濃濃的音樂味。
二、反思與展望
(一)實踐中的體會
我們認為如何在音樂課中凸現(xiàn)濃濃的音樂味,關鍵在于如何激發(fā)學生興趣,轉變教師教學方式。新課標對音樂知識技能的要求有所降低,但不是完全的摒棄,只不過是在尋求音樂知識技能學習與審美學習的完整結合點,更好的發(fā)揮音樂知識技能的工具性作用。不追求形式的花哨、熱鬧,而是在教師深入研究后,讓學生體驗中產(chǎn)生思維的流暢性;在體驗中尋求思維的求異性;在體驗中培養(yǎng)思維的變通性;在體驗中不斷改變敏感性。只有不斷的研究自己的教學行為,尋求最佳方案,讓每一節(jié)音樂課都充滿著濃濃的音樂味,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情感體驗,獲得知識與技能,獲得創(chuàng)新的思維,獲得大膽的肢體表現(xiàn),從而得到音樂素養(yǎng)的大幅度提升。正是由于我校在音樂教學中精研好每一節(jié)音樂課,讓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中都有收獲,都感受到濃厚的音樂味,所以,參加各種藝術社團的人多了,學校的合唱隊在市、區(qū)級的合唱比賽中均取得優(yōu)異成績。
(二)實踐中的困惑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大都把時間都放在自己的課中,較少的把音樂知識的理論學習作為自己的需求,所以在實踐后的反思中理論支撐就比較匱乏,往往還只是停留在實踐過程中,缺乏必要的歸納與提升。另外我們在實踐中也發(fā)現(xiàn),低中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濃厚的,學生在各項音樂活動中樂此不疲,積極參與,但是到五年級時學生的差異就比較明顯,大多數(shù)學生音樂的感知能力、表現(xiàn)能力大幅度的提高,有的學生還能做好事先的預習,課后的鞏固,如每班有一大半的學生會把所學歌曲、樂曲用自己的豎笛吹奏出來,然后表演給老師、同學聽,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然而每班也有5、6個學生跟不上學習的節(jié)奏,在吹奏上面還存在著缺憾。這需要我們不斷改進的。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快速發(fā)展,都能在音樂學習中提升音樂素養(yǎng),置身于濃濃的音樂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