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大學音樂論文 >

淺談聲樂教學法中的比喻教學法

作者:李爍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摘要:比喻教學法是指教學過程中,采用比喻或打比方的手法完成教學活動。在聲音訓練中,對學生的教學采用的形象比喻教學手段,通過比喻來啟發(fā)學生,如有些老師要學生“把聲音喝下去”或“聲音就像一條蛇從這里爬到那里”來引導學生學習,這種比喻看似夸張,其實對于學生的學習非常重要。本文就比喻教學法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做出了相關(guān)論述。

  關(guān)鍵詞:聲樂 比喻教學法 啟發(fā)

  一、氣息

  聲音的連貫性對演繹音樂作品時非常重要的,持續(xù)樂音的能力是嗓音的一種獨特特質(zhì),學生應(yīng)特別學習連音歌唱。從一個音符過渡到另一個音符中去,需要清晰的、沒有痕跡的過渡,否則第二個音就缺乏特點和色彩,音質(zhì)就不統(tǒng)一,藝術(shù)表現(xiàn)力缺乏。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教師采用放風箏的比喻法,引導學生采用放風箏時對線的控制。當我們放風箏時,手中的線總是直的有牽引力的,我們要拉住風箏手沒有力量肯定不行,否則風箏會飛走。因此我把氣息比為會飛的風箏,聲音為線,氣息一定要牽住聲音的,慢慢的放線,不能放太快,否則風箏飛不起來。這樣不僅可以保持聲音的連貫性,而且可保持氣息對聲音的控制力。

  還有一些老師,對氣息的控制采用吹氣球的比喻手法。我們在吹氣球的時候,不能把腹部的氣全部放掉,這樣既吃力又無法把氣球吹起來。應(yīng)當把氣吸到丹田,然后慢慢的將氣息釋放出來,而且不能全部把氣放完,要留一些等待吸下一口氣來繼續(xù)完成這項任務(wù),這樣就輕松多了。我們在演唱歌曲的時候也應(yīng)該,像吹氣球一樣,既要吸好氣,又要放好氣,才能完整而不費力地演唱好歌曲。

  二、喉頭

  教師總是要求學生放松喉頭,使喉頭處于低位,但是學生很難做到,因為,喉頭的位置在演唱的時候是看不到、摸不著的。著名的捷克籍歌唱家?guī)鞝柼?鮑姆說:“我拒絕談?wù)摲诺秃眍^的問題,不然它變得太機械化了。此外,我不太能感覺到喉頭往下走動。它產(chǎn)生于柔和地呼吸和吞咽元音,要柔和的擊唱是重要的。就像噴泉頂上有個球。如果噴泉開始噴得太猛,球就會掉下來。球必須有支持…噴泉噴水…平穩(wěn)了…柔和地。但是最重要的是,當你唱的時候喉嚨部位應(yīng)該沒有任何感覺?!?采用這種比喻的手法,讓學生記住噴泉頂上的球,學生就會清楚地知道喉頭的放低或平穩(wěn)是與氣息分不開的。如果一味的強調(diào)要學生放松喉頭,把喉頭放到低位,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使學生更注意喉頭,導致面部表情僵硬,找不到聲音位置,更不知道如何放置喉頭。

  眾所周知,琴弦振動與琴弓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很多教師將嗓音振動與氣息比喻為琴弦于琴弓的關(guān)系,這種關(guān)系直接影響喉頭。約阿希姆對他大名鼎鼎的學生莫德。鮑威爾大聲地說:“你必須練習使用琴弓直到不再感覺到你的手臂?!睔庀⒕褪乔俟?,在“拉奏”喉嚨這個振動體的之前,氣息應(yīng)該完全處于演唱者的控制之中。這個比喻,更形象的說明歌唱時,不要管你的喉頭和嗓音,要更多的訓練氣息。還有的教師會叫學生找打哈欠的感覺,或是在上課時叫學生去喝口水,慢慢的吞下去,然后感覺喉頭的位置。這些都可以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喉頭的位置,有助于在演唱中放松喉頭。

  三、聲音

  演唱歌曲時,歌手盡可能多的優(yōu)美和舒展的感覺來歌唱,要極其小心的避免用蠻力。無論聲音是強或弱,都應(yīng)該具有同樣的深度、特點和感覺,應(yīng)該具有同樣的氣息支持和音質(zhì),即使最輕音也應(yīng)和聽到的強音一樣遠距離聽到它。有些人唱低音區(qū)的聲音很大,而到高音區(qū)時則變窄,像尖端朝上的雞蛋;有些人則相反,低音區(qū)聲音很細,高音區(qū)聲音很大,這些都不是理想的聲音。通常情況下,教師會用圓柱體來比喻聲音,從上到下都是均勻的。用圓柱體做比喻,讓學生知道聲音不能忽大忽小,氣息不能忽多忽少,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聲音的圓潤和嗓音的清新。不均勻的聲音,只會損耗更多的嗓音和體力,這樣的聲音是不會長久的。

  通常情況下,教師還需要用橡皮筋來比喻聲音柔韌性。僵硬的聲音不僅難聽,而且缺乏感染力。聲音就像橡皮筋,當你拉出去以后,還可以收回來。如果拉出去的聲音,收不回來,就猶如橡皮筋失去了彈力,無法使用了。大歌唱家布拉契多-多明戈說:“從前方送出去,我總是讓聲音在這樣一個位置上,想象聲音是在前方的一個網(wǎng)球,當球打出去后,我必須感覺球要到達對面的墻上,那意味著是聽眾,然后再折回來,這就是我對聲音位置的感覺。”其實兩個比喻的道理是一樣的,送出去的聲音還能再折回,這樣的聲音才能與眾不同,更具韻味和回想力。

  有的教師還把聲音比喻為拋物線,或是感覺手臂在水池里撥動,既有阻力又有推動力,這些都能形象地說明聲音的感覺應(yīng)該是富有彈力和柔韌性的。

  以上這些比喻教學方法,在實踐教學中非常行之有效。聲樂教學需要更多比喻教學法,使枯燥、抽象的教學變得更為生動,縮短聲樂教學的時間,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quán)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uán)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