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大學音樂論文 >

對高師計算機音樂制作課程的建議

作者:韓 飚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對高師計算機音樂制作課程的建議

 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 韓 飚

稿源:中音網(wǎng)

     [摘 要] 目前有很多高師院校的音樂專業(yè)開設了計算機音樂制作課程,還有一些高師院校也在積極準備開設該課程。因為計算機音樂制作課程是一門新興的學科,目前尚無統(tǒng)一的課程設置標準。針對這一情況,我做了一些思考,并和一些教師進行了交流,對高師計算機音樂制作課提幾點淺顯的建議:一、明確課程設置的目的與發(fā)展方向;二、對于課程內(nèi)容設置的建議;三、加強音樂學科中各學科的交叉;四、要對學生進行觀念轉變的教育。
     [關鍵詞] 高師計算機音樂制作課/課程設置建議/學科交叉
    
     很多高師院校目前已開設了計算機音樂制作課,還有很多高師院校也在積極準備開設這一課程。因為計算機音樂制作課程是一門新興的學科,目前尚無統(tǒng)一的課程設置標準,教材大多數(shù)都是由各院校自己編寫和安排,且教材的深淺度不一,也較難于與音樂學科中其它學科相配合。不少學生在學習完這門課程后,反應并不強烈。針對這一情況,我進行了一些思考,并和一些教師進行了交流,對高師計算機音樂制作課提出幾點淺顯的建議。
     一、明確課程設置的目的與發(fā)展方向
     計算機音樂制作課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課程,它需要學生具備較好的音樂素質(zhì)才能掌握和駕馭。在專業(yè)藝術院校中,這一課程對于大部分專業(yè)學生是選修課程,對于作曲系專業(yè)學生是必修課程,對于計算機音樂制作專業(yè)的學生則專業(yè)課程,其課程設置的目的一是讓大多數(shù)學生感受、了解這一先進的高科技成果,二是為了滿足社會對專業(yè)音樂制作人的需求而設置的。那么高師院校設置計算機音樂制作課程的目的是什么呢?對此說法不一,總結起來有如下幾點:一是讓學生了解這一高科技的成果;二是運用計算機音樂制作課程來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與創(chuàng)編能力;三是為了滿足不斷發(fā)展的中小學多媒體音樂教學的需要;四是認為計算機音樂課是一門綜合性較高的課程,用它來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zhì)。以上幾點說的都有道理,但從高師院校的性質(zhì)和任務來看,以上四點只有第三點較合乎課程開設的目的,這就為高師計算機音樂課程設置提供了一根準繩。
     高師音樂專業(yè)不同于專業(yè)藝術院校的音樂專業(yè),它以為中小學培養(yǎng)師資為主,同時兼向國家輸送專業(yè)研究及表演人才,在課程設置的內(nèi)容與課程要求上都區(qū)別于專業(yè)藝術院校。專業(yè)藝術院校以發(fā)展專業(yè)、專項為主,高師院校則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綜合能力以及教材教法為主,同時輔之以個人的專業(yè)特長。在確定這一點后,高師計算機音樂制作課程的發(fā)展方向及培養(yǎng)目標就非常明確了,因此我們認為,高師計算機音樂制作課程應以滿足于中小學音樂教學需要為目的,在發(fā)展方向可偏向于對整個音樂學科面的涵蓋,要求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后必須具備簡單的編曲與操作能力,少數(shù)學生可重點培養(yǎng),為國家輸送專業(yè)音樂制作與研究人才。
     二、對于課程內(nèi)容設置的建議
     翻開部分學校所使用的教材,不難看出都是一些軟件使用的基礎教材,有的干脆就是某一軟件的使用手冊。學完之后,學生只掌握了軟件使用的方法,獨立編曲能力幾乎沒有,學生對于應用性的編曲無從下手,這使不少學生對該課程感到失望,同時也無法勝任未來的教學需要?;谶@些情況,從培養(yǎng)的目標及實用的角度出發(fā),我們對高師計算機音樂制作課程設置作如下建議:
     1.合理安排課程開設時間 課程開設時間最好安排在學生畢業(yè)前一個學期,也即本科學生在三、四年級時開設,??茖W生在一年級下學期、二年級上學期開設,課程教學時間為一個學年。因為此時開設課程,學生已對計算機音樂制作課程所需的專業(yè)知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如和聲知識、作曲知識、配器知識等,這樣非常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在學習軟件的同時,已經(jīng)開始編曲的嘗試了,這樣從一開始就把計算機音樂制作的魅力展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也不至于將計算機音樂制作的教學停留在軟件應用的基礎知識上。
     2.課時安排 建議周課時6~8課時,分兩次上完,第一次課為專業(yè)知識講解和課堂作業(yè),第二次課為上次課作業(yè)評講。
     3.必要的軟件知識學習 現(xiàn)在開設課程的院校,大多數(shù)只選擇一個作曲軟件進行講授,但學生走到工作崗位后不可能正好就應用這個軟件。雖然說軟件的內(nèi)容與模式大體相同,但界面與操作方式還是有差別的,這需要一個熟悉的過程。為提高學生快速的適應能力,我們可選擇幾個常見的作曲軟件進行教學,但沒有必要每個軟件都詳細講解,可確定一個軟件作為教學講解,如Cake walk,另外兩個軟件由學生同步自學,如目前市場上較常用的軟件XG works和MW3等。在軟件知識結構上,只掌握midi制作軟件不行,因為這可能勝任不了未來教學的需要,還應當掌握一些與計算機音樂制作有關的一些應用性的軟件,如音頻編輯軟件Cool Edit等,此外,考慮到課堂教學中即興制作伴奏和快速制作伴奏的需要,還應掌握一些帶有風格性的自動伴奏軟件的使用,如中音公司的TT作曲家等。
     再者,中小學的多媒體音樂教學不可能局限于midi制作上,還需根據(jù)教材和實際需要制作音樂課件,這對教師又有新的要求,需要教師掌握一些課件制作軟件知識,如Power Point、Authorware等,盡管這些軟件可在后續(xù)教育或其他方面能學到,但如果此時進行配合性教學,作些簡單的課件,不更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嗎?
     4.必要的硬件知識學習 計算機音樂制作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它除了要有制作軟件外,還需要有周邊硬件設備的支持,如外設的音源、合成器、多軌錄音機、調(diào)音臺等。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時還要學習一些硬件器材的操作知識,對硬件設備的性能基本上要有了解,只有這樣,學生才有可能獨立地完成編曲工作。
     三、加強音樂學科中各學科的交叉
     前面已經(jīng)多次提到,計算機音樂制作課程綜合性極強,應用范圍也廣,它把學生所學的和聲、配器、作曲等知識在全部運用上了,“學以致用”在這里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計算機音樂制作課程的開設,正好為上述課程提供了理論實踐的機會,應抓住這機會鞏固、提高相關知識。
     四、要對學生進行觀念轉變的教育
     計算機音樂的出現(xiàn),帶來了傳統(tǒng)理論上的革新,它改變了人們的聲場觀念、風格觀念、和聲觀念、曲式觀念、音色觀念等,一切以應用性為主,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也不能只停留在課堂、書本和琴房中,應當充分利用計算機網(wǎng)絡資源的優(yōu)勢,多聽、多寫、多做。我們應當對學生加強這方面的教育,以應用型為主導,突出計算機音樂中的個性化。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幾點體會和與一些教師交流的心得,非常淺顯,現(xiàn)總結出來供大家探討,以切實做好高師計算機音樂制作課程的教學工作。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