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音樂管理論文 >

音樂課如何進行教學設計――談談如何備課和寫教案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如何進行教學設計
――談談如何備課和寫教案
揚州市維揚實驗小學  董琪紅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根據局教研室的統(tǒng)一要求,跟大家講一講如何備課和書寫教案的問題。我結合自己的體會并且借鑒他人的有關材料,講以下幾個內容,與大家共享。

第一部分   我們如何備課

一、首先要提高對備課的認識
課前的一切準備工作都稱為備課。如:熟悉材料,研究新課標,收集材料,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學情,準備教具,選擇教法、學法等。備課其核心是課堂教學設計,它是衡量一個教師的教學工作是否認真的重要條件。備課是一個整體概念,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備課就是寫教案。必須把備課當作教學工作中一項整體工程來對待。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教師職業(yè)的基本任務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學基本功,備課是加強教學的科學性、計劃性、預習性、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你備好了課,不一定能上好課,但是你要想上好課,卻必須要備好課。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是青年教師,還是老教師都需要認真?zhèn)湔n。
1、什么是備課? 讓我們先看看備課不是什么。
 第一,備課不是“不得已而為之”。
“不得已而為之”和“有心為之”的區(qū)別在于前者是被動而后者是主動的。備課的根本出發(fā)點是為了學生,是為了幫助學生進行更有效的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朱熹云:“敬業(yè)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yè)也?!苯處熓巧袷サ穆殬I(yè)。作為教師,要敬重自己的事業(yè),熱愛自己的工作。教師只有自覺地、主動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教材、教法鉆研中去,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認真地、創(chuàng)造性地備課,才能做到“有心為之”。
第二,備課不是寫教案。
不論是“簡案”還是“詳案”,都能幫助教師對教學進行一定的把握。但是,教案并非備課的全部。目前許多教師談及備課時,表面上似乎關注的是備課,而下意識里卻在談教案。更有甚者,有的教師通過研究教案來分析備課。作為教師,必須正確把握備課和教案的關系,不能為寫教案而寫教案。
第三,備課不是把教材變成講稿。
備課當然不能不備教材,但這只是萬里長征邁出了第一步,還要想方設法駕馭教材,因為那只是個例子。在倡導主動、合作、探究學習的今天,教學僅僅轉述教材內容的做法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設想相去甚遠。
第四,備課不是老師自我講授的安排。
如果我們要問學校里什么樣的老師是最神奇的老師,一定有這樣的答案:“剛說完最后一句話下課鈴就響了?!薄皠偝曜詈笠粋€字時間便到了?!睉斦f,這些教師的確是很好地掌握了課程進度,時間安排似乎臻于完美,按照預期的設想,成功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任務完成和達成目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完成任務并非意味著目標達成。備課是為課堂教學而“備”,而教學作為學校教育的主要途徑和形式,其目標并非僅僅是傳遞文化知識。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教學不是教師的獨角戲,備課不是老師自我講授的安排。
2、那備課是什么呢?
第一,備課是教學設計。
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從系統(tǒng)論的角度來看,教學系統(tǒng)是一個由若干要素構成的開放的復雜系統(tǒng),要使這個系統(tǒng)產生“整體系統(tǒng)”的作用,而不僅僅是“簡單相加系統(tǒng)”,即要使教學的整體作用大于其構成要素的作用之和,就務必要在備課上下足功夫。教學設計就是運用系統(tǒng)的方法對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進行具體計劃,從而預設教學的系統(tǒng)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生成。教師上課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如何把他們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環(huán)境有機結合起來,發(fā)揮系統(tǒng)的整體作用,需要教師提前進行深刻地思考。每一節(jié)課都應有其獨特的任務和要實現的目標,教師必須對自己的教學目標有十分恰當和清晰地認識。只有當教師對自己選擇與組織的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達到融會貫通的程度,教師講授才有可能娓娓道來、左右逢源。
第二,備課是對教學資源開發(fā)、整合與利用的過程。
課程改革的目標直指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以及環(huán)保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對教學資源合理開發(fā)、整合與有效利用是促進教學的有效手段。教學資源的內涵會隨著社會、科技、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教學是一個復雜的活動,可供教學利用的一切事物,無論物質的、精神的,校內的、校外的,有形的、無形的,均可說是教學資源。教學活動不僅是一個認知活動過程,也是一個社會活動過程,教學資源的選擇與配置,不應僅從認知的角度出發(fā),還必須善于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及其情感氛圍,使教學資源在促進學生心智方面得到和諧、同步發(fā)展,使興趣、注意、愛好、意志等非智力要素與感知、理解、應用、實踐、解決問題等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均得到同步和諧發(fā)展。
第三,備課是知識的內化與活化。
很多教師都有這樣的感受:在經過多次重復同一課的教學之后,就覺得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備課根本就是多此一舉?;诖耍瑐湔n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年輕教師要“備詳案”,經驗豐富的教師便可以“備簡案”或可以是“零教案”。很顯然,這是對備課的誤解。對教學內容爛熟于心、倒背如流并不意味著做到了對知識的內化、活化和轉化。提到內化,人們強調更多的是讓學生來內化,教師是否內化了教學內容或者能不能內化教學內容沒有受到重視。不論經驗多么豐富的教師,如果做不到“內化”,他只能是知識的奴隸,只能是“傳聲筒”。教學就是一個不斷“內化”的過程,首先是教師對客觀的教學內容進行內化,使其成為不斷促進自己發(fā)展的支點;緊接著是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內化。如果教師沒有內化自己的的教學內容,學生就很難做到知識內化。
第四,備課是對學生的研究與關注。
教師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教學的進度,同時還要進行課堂觀察。但是,這種觀察只能把注意到的復雜多樣的現象儲存到大腦中,作為課后進行反思和研究的材料。因此,對學生生活世界和學習世界的真正關注與研究是在備課的過程中完成的。學生有哪些需要特別關注和引導的地方?學生之間到底有哪些差異?通過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和諧發(fā)展。“因材施教”要求教師在看到學生的共性的同時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中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承認差異存在、尊重學習個體差異的前提下,超越個體差異,以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應是我們努力的新方向?!苯虒W以人的發(fā)展為中心,知識的傳遞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學的目的在于促進人的發(fā)展。與此相適應,一生只備一個教案的備課已經完全不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了。備課要關注學生地位,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備課要關注學生的心理世界,創(chuàng)設對學生有挑戰(zhàn)性、激勵性的問題或情景;備課要關注學生這一團體特有的、獨有的文化,創(chuàng)建師生、生生有效交流互動的平臺;備課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因地制宜,打破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
第五,備課是教師再學習的過程。
“終身教育”口號的提出和“學習型社會”概念的初步形成,要求每個人時刻準備充電,以免被時代所拋棄。教師更應是如此。
“越教越熟”是否就是進步呢?有專家指出,恰恰相反,這正是教師原地不動的表現。教師年復一年反復研究同一本教材的內容,以至看起來能夠倒背如流,運用得心應手。實質卻是“井底之蛙眼中的那片天空”。不論是雨過天晴,還是風雷激蕩,它眼中的那片天空永遠是狹小而又寧靜的。
一成不變的教學和“一本教案教一年”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教師只有想方設法不斷地學習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教師要時刻關注教育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運用成熟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同時要借鑒其他教學工作者的教學實踐經驗。備課過程中,教師要跳出書本的囿限,追求先進的理念和方法,轉換角度,更新內容,以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服務。
一位教師在成功執(zhí)教了一堂課之后,當別人問及他準備了多久時,他是這樣回答的:我用我的一生來準備我的教學,而就這一堂課而言,我只花了15分鐘。寥寥數語,道出了備課的真諦。一節(jié)課的時間只有短短的40分鐘,但要使這40分鐘真正發(fā)揮作用,需要老師付出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時間和精力。
二、新課改下備課的新特點
1.由靜態(tài)備課向動態(tài)備課轉變。過去以傳授知識技能為主,現在我們以促進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己任;過去我們帶著知識走向學生,今天我們是陪著學生走向知識;過去我們把教科書作為學生的世界,今天我們讓世界成為學生的教科書。
2.由經驗型備課向研究型備課轉變。新課程下備課本身就是一種研究活動,因為每一個新課程教學方案的設計就是對舊教學方案的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的推陳出新就是在進行教學改革。 研究型備課有以下幾個特點:備課內容的開放性,備課方法的互動性,備課過程的反思性,教學設計的創(chuàng)造性 。
3.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教案轉變。 備課應是終身隨時的感悟,而不是一時的偶有所得,備課應是刻在心中永遠難以忘懷的教學藍圖,而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我們不再用大量的時間去寫"花架子"教案,而是把精力用在對教學起重要作用的備課上:進課堂以前,認真鉆研教材,并把設計好的教學過程在頭腦中象"演電影"一樣梳理一遍,分清教學主次,抓住一些學生可能存在疑問的地方加以思考,分析和調整,隨手在課本上做一些提示性的標記,使之成為備課環(huán)節(jié)的一個有機延伸。
4.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新課程實施中教師的合作備課顯得特別重要,這是因為新課程新設計,問題多,困難多,矛盾多。而且其中大部分是新問題,往往靠一個人的頭腦來解決比較困難,而靠集體智慧就會提高備課質量,而且節(jié)省時間。  
三、我們今天如何備課
第一、從宏觀到微觀――系統(tǒng)備課的幾種方法
所謂由宏觀到微觀,就是教師備課從程序上要“由大到小”“由粗到細”。
所謂“由大到小”是指備課的范圍,要按照全冊教材→單元教材→課時教材的程序來備課。“由粗到細”是指備課的深度,即教師對所教課程,要反復推敲,深入鉆研。宏觀備課有方向性、計劃性、超前性,是微觀備課的指南。而微觀備課是對每一課時,從知識到方法的逐一設計,是對宏觀備課的具體落實。
從宏觀到微觀,教師備課應掌握以下幾種方法。
1、常年備課。也就說教師備課不能局限課前的幾個小時,他應包括教師平時的對現實生活素材的留心地觀察,包括教師對各種教學資料的積累。這就是說的常年備課。
2、學期備課。學期備課是指教師在課程標準指導下對整冊書的鉆研,學期備課可粗一些。學期備課可編出《學期教學進度計劃表》。
3、單元備課。單元備課是在一個單元或一個課題的教學之前進行備課,單元備課即擬出單元的教學計劃。
4、課時備課。課時備課是根據單元明確的教學目的、任務、要求、重點、難點及其相應教學方法,進一步從每節(jié)課的實際出發(fā),認真研究和解決單元備課各項計劃的具體落實。
5、課前復案。這是在上課前教師對教案內容再揣摩構思,默記熟練的過程。
6、課后備課(課后反思)。這是教者課后回顧,反思總結的過程,可以寫教學后記。
第二、從感性到理性――課時備課的三個階段
課時備課就是以課時為單位、設計出具體的教學方案。顯然,要完成單元的學期的教學任務就是要靠每一個課時教學計劃逐一落實。所以課時備課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全單元和全學期教學任務的完成的好與壞。那么,怎樣才能搞好課時備課呢?
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劃分為:吸納(收集備課信息)――構思(設計教學方案)――輸出(編寫教案)三個階段,分三個步驟來操作。通常教師備課之初不應急于編寫教案
第一步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鉆研教材、翻閱教學參考資料,深入了解學生。努力從方方面面搜集吸納備課信息。因為理性認識是建立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教師備課信息吸納的愈多,愈有助于對備課內容和方法的理性認識,愈有助于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
第二步是對備課信息進行構思加工,設計教學方案,在這個階段,教師要敢于大膽地對教材進行處理,以便以簡駕繁,化難為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第三步是編寫教案教案編寫應詳略得當,言簡意賅有操作性。一份好教案總是反復修改得以完善的。
當然,以上三個階段的劃分是相對的,不是截然分開的。如吸納備課信息中有對信息的加工,在加工信息中也常會伴隨著對備課信息的吸納。尤其是在編寫教案過程中,有時既是設計教學方案的信息的加工,又是信息輸出的物化過程。不過,教師按三個步驟三個階段來考慮備課將會更有效提高備課的層次和質量。

下面主要講講第一階段的備課。
吸納備課信息要領――厚積而薄發(fā)。教師備課首先要廣泛搜集吸納各方面的備課信息,具體操作要領包括以下五個方面內容(五備)。
1、備教材――做到五個弄清。課本,課本,一課之本。實踐證明:大凡成功的教學都與教師深刻理解和恰當處理教材有關。為此教師在課時備課時,必須要認真鉆研教材。
(1)弄清《課程標準》精神。各科的課程標準是國家根據培養(yǎng)目標制定的指導性文件,是編寫教科書和進行教學的基本依據,是檢查教學質量的主要標尺。它規(guī)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目的、要求,確定了教學實施的原則、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指導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實踐教學的方式、課內與課外如何配合等,它對教學工作有直接指導意義。
(2)弄清教材體系。教師要通過研讀教材,明確本學科教學任務,真正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及編寫意圖,透徹理解教材的精神實質、內在聯系、縱向關系及廣度深度。最終明確教學的目的和要求。
(3)弄清教學重點、難點。我們知道,在任何一本教材里,都有一些同類知識中分量大,重要的或主要的內容,這就構成了課堂教學的重點;也有一些學生難懂、費解和不易掌握的內容,這就構成課堂教學的難點,教師備課時就要找出這些重點和難點。
教學難點與教學重點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教學重點是知識的關節(jié)點,在知識結構中起著紐帶作用。它具有基礎性、規(guī)律性、全局性,因而占教材知識總量的比例較大。教學難點多數處在教學重點之中,少數處于教學重點之外,它們占教材知識總量比例較少。教學重點容易被確定,而教學難點不易被發(fā)現。教師在教學中不應把重點與難點混淆起來。教學難點具有有限性、差異性、局部性的特點。
(4)弄清教材特點。教師在研讀教材時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注意分析教材的特點。如小學數學有的內容偏重于數量關系的分析;有的內容偏重于演算;有的內容則偏重于聯系實際等等;我們現行使用的蘇教版小學音樂教材的特點主要是采用系列單元主題的結構形式,將人文性與音樂型有機的融合;突出體驗,重視實踐,鼓勵創(chuàng)造,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提供活動與展示的平臺;貼近學生生活,精選教學內容,體現經典性、時代性和開放性;力求教科書語言的可讀性、交流性以及呈現方式的新穎和多樣化;重視綜合性學習和貫穿始終的評價形式。由于教材的特點不同,選擇的教法就不同。教材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學活動的組織和教法的選擇。教師在研讀教材中找到教材的特點則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去選擇恰當的方法。
(5)弄清教材疑點。所謂疑點,就是課堂上學生混淆不清,容易誤解且產生疑惑的地方。教師在備課中,要去分析教材,充分考慮學生可能在哪些問題上質疑,以便給以釋疑解惑。
2、備學生――做到六個了解。教師在課堂上講什么當然是重要的,然而學生想的是什么更是千百倍重要。
教師要上好課既鉆研教材,又必須去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目中有人。否則,對學生的基礎、學習態(tài)度、需要等情況若明若暗,一無所知。即使教材備得滾瓜爛熟,也容易因為脫離學生實際,而造成教學的失敗。
教師備學生應做到以下六個了解。
(1)了解班級基本情況。教學班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教師應該對班級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了解班級的學生構成、特點、風氣、智能結構、學習情況、學習興趣,以及多數學生對自己教學所持的態(tài)度,班級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意見等。
(2)了解學生個體自然情況。一個班級是由每一個學生個體組成的。教師要對全班學生做到了解,還應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體自然情況。個體自然情況包括:學生姓名、年齡、視力、聽力、身體狀況,同學和老師關系,家庭教育環(huán)境等。
(3)了解學生學習基礎。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包括班級的整體的學習基礎,學生個人的學習基礎。優(yōu)中差生的比例等。而在講授新課前,教師又要了解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1。了解學生是否具備學習新知識的準備知識;2。新課可能產生的困難和障礙;3。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4)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意見。教學的科學與藝術,既體現在教學內容上,又體現在教學方法上。教師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必須要經常了解學生對自己教學方式方法的意見。要了解學生對哪些方法適應,哪些方法不適應,喜歡什么樣的方法,不喜歡什么樣的方法等。
(5)了解學生個性品質差異。個性品質包括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力等智力因素,還包括學生的動機、興趣、能力、氣質、性格、自信等非智力因素?!叭诵牟煌?,各如其面”,學生是有很大個性差異的:教師要從通過各種渠道各種力式來了解學生興趣愛好、氣質類型、性格特點、智力差異,從而為因材施教提供依據。
(6)了解學生的變化與進步。要全面準確地了解學生,教師不僅要從靜態(tài)上了解學生,還要從動態(tài)上了解學生;即及時了解學生的變化和進步。例如學習情緒、學習積極性的變化,組織紀律、興趣愛好的變化等;
3、備教學資料――掌握四項原則。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和根本.教師必須吃透:但是,如果教師上課只是依照教材照本宣科,這勢必就像清水煮白菜一樣,讓學生感到一點油、鹽、醬、醋的味道也沒有。怎樣才能把課上“活”呢?他山之石可攻玉。教學參考的恰當利用,教學參考資料的學習吸收,生活經驗的觀察積累。給教材“添油加醋”,讓教學內容豐富起來,這就會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這是死課活教。
那么教師怎樣去學習和吸收各種教學資料呢?應掌握這樣幾項原則。
(1)博覽精選,厚積薄發(fā)。作為教師應是―個學識淵博的人,他不僅要精通本學科的知識,同時對教育學、心理學、天文、地理、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知識都略知一些。
(2)消化吸收,貴在創(chuàng)新。對學習積累的各種教學資料不能機械照搬照抄,更不能喧賓奪主,重在消化吸收,貴在創(chuàng)新運用。如對教學參考書不能照搬,而作為開拓思路的工具,在此基礎上去發(fā)揮,去創(chuàng)造。
(3)凡引入教學內的資料中的觀點和事例必須科學可靠,要避免錯誤。
(4)引入教學的資料應盡可能是新鮮的,要避免陳芝麻爛谷子。
4、備教學方法――掌握教改動態(tài)。備教學方法是教師備課的又一項重要任務。什么是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采取的一種活動方式。教學方法具有多層次、多形式。但總體上可分為單一性和綜合性兩大類。
(1)單一性教學方法。單一性教學方法是狹義上的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或用口述、或用提問、或用演示、或讓學生自學、討論、練習等單一活動的方法所進行的教學。
(2)綜合性教學方法。這是一種廣義上的教學方法,它是把教學原則、教學形式,課堂結構,教學手段,單一的教學方法等都包括在內.又能有完整地反映教學過程的教學方法。
教師備方法,一方面要熟悉掌握一些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教師在備課中應重點學習掌握教學改革中優(yōu)秀教師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創(chuàng)造出來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這多半是綜合性教學方法。李吉林的“情境教學法”。另外,教師還應看一看國外的一些教法研究資料。如布魯納的發(fā)現法,柯爾文手勢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等。
5、備學法---掌握學法指導內容與方法。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僅讓學生“學”,而且要讓學生“愛學”“會學”,這是當前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落實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因此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法,更要備學法。
教師備學法指導應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1)學法指導的原則。教師的學法指導要想卓有成效應遵從以下幾項原則:
①體現自主性(不強制灌輸,而重在引導點悟)
②體現針對性(不主觀臆想,掌握學情,有的放矢)
③體現操作性(不繁瑣籠統(tǒng)抽象,操作方法具體明確)
④體現差異性(不搞一刀切,區(qū)分對象分類指導)
⑤體現鞏固性(不一蹴而就,立足反復強化,長期訓練)
(2)學法指導方法。學法指導應體現多層次多形式;通常有這樣幾種形式。
①滲透指導。這是教師在課堂上見縫插針,隨時滲透。
②講授指導。這是開設學法指導課,向學生直接講授學法知識。
③交流指導。這是教師組織學生總結交流學習經驗,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④點撥指導。這是學生在學習迷茫時,教師給以恰當點撥提示。
⑤示范指導。有些方法僅靠教師講解是不夠的,必要時教師要做示范,讓學生效仿。

第二部分  我們如何書寫教案

一、首先提高對書寫教案的認識。
1、教案不但要寫而且還要認真地寫,因為它是備課的一個重要部分。
教師的教案猶如一名士兵的戰(zhàn)刀必不可少。 教師好像一個導演。如果想要做一個優(yōu)秀的導演,導演好整個課堂,我們該有一個好的劇本,我們對于劇本的操作、角色的配置都該有預見性,而這個“預見性”就反映到了教案里。
教案也是促進我們自己反思的一個過程,我們到底成功在哪里,我們失敗在哪里呢?沒有教案,我們不知道,就好像我們做了事情,但是我們不知道是如何做的一樣。  可能有的老師會說:年紀大的老師,有經驗的老師,他們是不是可以不用備課呢?翻閱很多特級教師成長的過程,最后發(fā)現他們不管什么時候,都在認真地備課。
教學是個復雜的過程,有很多的變量,今天對一個人管用的激勵方法第二天不一定還有用,對一個人有效的激勵方法不一定對第二個人有用。時代在變,我們的學生也在變,難道我們永遠憑經驗辦事情嗎?很多老師,他們在教學經驗上很有一套,可是當讓他們寫一點東西的時候,他們發(fā)現自己不能寫了,為什么呢?這與不寫教案是有關系的。
2、不應該提倡不寫教案
假如一個剛剛參加工作的老師,他從來還沒有教過課,還沒有什么經驗。那么他教課以前,就必須要認認真真地備課,這個過程是了解學生的過程,也是研讀教材的過程,更是設計教學過程的過程。有了認真?zhèn)湔n這個前提,他才會在上課的時候做到游刃有余,獲得良好的課堂效果。而作為自己教學過程的經驗總結教案,不僅僅見證了自己的從教過程,而且會成為自己不斷積累、不斷提高的一個階梯。教案就好像是份歷史檔案,以后再教相關知識的時候,就可以實行拿來主義,再備課就會相對輕松一些。所以,對于新老師來說,寫教案是促使自己成功的前提條件之一。
有經驗的老師也是需要寫教案的。不過,因為老教師有經驗,寫起教案來會相對簡單一些。簡單不等于不寫,簡單也不能夠說備課不認真?,F在的教材變換很快,假如上課以前不好好研讀的話,老教師也可能會很被動。能夠上課是一回事,上一堂精彩的高效的課又是一回事,經驗豐富的老師要想精益求精,也必須好好設計上課的思路、設計問題、設計過程,順手把這些記錄下來,寫成教案,其實也不是很煩瑣,寫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整理思路的過程。寫成教案,心里就有了譜,就避免了手忙腳亂,當然應該提倡。
現在,有條件的老師采用網上備課的形式,這大大減輕了自己的勞動強度,但網上備課也不可能完全把人家現成的教案搬來使用,還是要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取舍,這其實也是一個備課的過程,我認為夾雜了自己勞動的,取舍以后的教案其實也應該是自己寫的教案。
這樣看來,寫教案實際上是任何年齡段的老師都應該做或者說都會做的。學校檢查教案也是對老師的一種督促。我看,老師們還是少一些怨言,多一些實干,把寫教案當成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好好寫吧。
3、教案是老師教學的鏡子。
教案是一個體現備課思想,或者是整理教學思路的過程。教案要體現一個老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過程,以及教學中的精華,或者說教學中的思維的靈光,教學中的得失。成為及時的反饋教學、總結教學的一種模板。這樣的教案才有意義。
教案是一種教學態(tài)度的體現,一種教學思想的展現,一種教學思路的展示,一個老師教學的鏡子。一份優(yōu)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所以我說,教案一定要寫,新教師要寫,優(yōu)秀的教師更要寫!
二、編寫教案的要領
1、教案編寫的原則:
(1)符合科學性。依標扣本,避免出現知識上的錯誤。
(2)加強創(chuàng)新性。構思巧妙,避免千篇一律。
(3)注意差異性。各盡所能,避免千人一面。
(4)強調操作性。以簡駕繁,避免臃腫繁瑣。
(5)考慮變化性。靈活運用,避免死板教條。
2、編寫教案的詳與略:
教案的詳與略要正確理解。詳案也不是事無巨細,越詳越好,應具有較強的應用性。簡案也不是越簡越好,除了羅列幾個標題以外,教學過程的導入、過渡、板書、提問什么設計也沒有,那也不行。
通常,教案應簡明扼要,不應寫得過詳,一個有充滿教學經驗的教案是簡短而實在的。
三、怎樣設計和書寫教案。
1、具體做到:
(1)教案必須由教師本人獨立思考并設計,可參考其他人的意見或教案,但不能照抄。
(2)編寫教案要從實際、實用、實效出發(fā),不同課型、不同內容應各有特色,不強求一律。
(3)書寫教案必須用字規(guī)范,書寫清楚,保持干凈整潔,始終如一。
2、要寫清楚以下幾項內容:
(1)授課題目:即本節(jié)課的課題
(2)授課時間:按教學進度所規(guī)定的時間
(3)課    型:即本節(jié)新授課、練習課(復習)、習作指導、講評等。
(4)教學目標:根據課標與教材內容并結合學生實際來確定一節(jié)課教學目標。寫教學目標應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基礎知識和技能應達到的程度;二是有關學生思維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三是對有關思想情感的滲透。
(5)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課標和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實際來確定一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
(6)教具、學具的準備:即本節(jié)所用的如:卡片、小黑板、投影、投影片、錄音機、實物等等。
(7)教學過程(也叫教學程序):
這是教案書寫的重點,也很復雜的。教學程序是教師具體施教的步驟,是教師教學設計的體現,也是教學思想的展示過程。寫教學過程應寫清以下幾點:
①寫出教學全過程的總體結構設計。
②寫出教材展開的邏輯順序主要環(huán)節(jié)及過渡銜接。
③寫出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方法以及所采用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
也可以說主要寫清楚:創(chuàng)設情景的導入;師生合作的交流;課堂效果的反饋(如設計的練習題)課堂教學的小結。
(8)板書設計。教案中要單列板書設計,板書要直觀精練,易歸納小結,易引導,綱領性強,板書使用合理。
(9)課后反思。新的課程積極倡導:教師不僅是課堂的實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實踐者,學會反思是每個教師職業(yè)成長的必經之路。因此,我們積極倡導寫好課后反思,而怎樣寫課后反思,寫什么等問題是每一個教師非常關注的問題,在教學反思中,可以圍繞以下具體問題進行。
一是教材的創(chuàng)造性使用。如教材中有的生活場景的選擇,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并不是很貼近學生的生活,不能引起學生共鳴,因此,我們在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在反思中加以記錄。
二是教學的不足之處,如小組學習有沒有流于形式,有沒有關注學生情況、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等內容。針對問題找到了哪些解決辦法和教學新思路,寫出改進策略和教學的新方案。
三是學生的特別、特殊表現。
四是學生的學習是否與教案設計相統(tǒng)一。
寫課后反思追求:短――短小精悍,平――平中見奇,快――快捷及時。

第三部分  音樂欣賞課如何備課

下面就談談音樂欣賞課的備課
(一)確定欣賞教學的目標
1.心中有“課標”(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等) 。
2、反復聽賞,熟讀作品。備課時要將音樂作品的結構做到心中有數,音樂主題倒背如流,演繹作品耳熟能詳,對學生的認知、欣賞水平和年齡特點了如指掌 。
3、認真分析教材(作品的單元主題、呈現形式、創(chuàng)作背景、作品的結構、形式要素等等).
4、抓住音樂的顯著特征(如: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運用的主要音樂要素、作品的結構特點、主要表現形式和思想情感等等);
5、目標確定應簡潔、具體、合理。目標要圍繞“三維目標”,以情感目標為主線,以知識和技能目標為重點,過程方法為為手段進行整體的思考。
(二)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 
1、多問幾個“為什么” 即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多問:為什么我要制定這樣的教學目標?為什么我認為它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什么我要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為什么我要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
2、 多問幾個“能不能” 即要多問:我能不能這樣設計?我能不能換一種教學方法?結論我能不能讓學生在充分體驗和感受的基礎上進行概括總結?……;
3、多問幾個“會不會” 即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多思考:這樣教學生會不會理解?我采用的教學方法學生會不會參與?參與的效度會不會好?學生會不會有其它的理解?…… ,
(三)充分“關注音響”   
關注音響”是由音樂課的特點決定的,因為音樂是聲響的藝術(它區(qū)別于其它藝術形式),音樂具有“彌漫性”,音樂同時也是“時間的藝術”,它需要學生聆聽、體驗和感受的過程;“關注音響”就是抓住音樂作品顯著的特征.尤其是通過體驗、探究、對比欣賞,讓學生感受和理解音樂呈現的邏輯規(guī)律是由音樂的多種要素和豐富的表現形式的不斷變化而形成的。     
(四)設計有效的參與活動。   
音樂特征的把握是進行有效欣賞教學的前提,抓住了音樂特征就抓住了音樂的靈魂。設計適合學生的有效參與活動,主要看學生所參與的活動和音樂特征是否吻合。參與可分“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種狀況。 “動態(tài)”的參與是“靜態(tài)”參與的外在表現?!办o態(tài)”的參與是內心參與的高層次體現。 一般來講,小學低段學生的欣賞活動應更多的考慮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多設計一些適合表現音樂特點的律動聽賞活動。
(五)選擇經典的演繹資料      
經典的音樂和經典的音樂演繹是喚起學生美的聽覺享受的前提。一方面,音樂教師平時就要作一個有“心”人,要處處留“樂”,關注并搜集經典樂團(包括指揮家)、著名歌唱(演奏)家及不同地域等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演繹資料(包括音頻視頻)。另一方面,在給學生欣賞時,音樂作品和音頻視頻)資料也要精挑細選。 給學生具有強烈的美的聽覺享受。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