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感”為依托,重組教學內容
以“情感”為依托,重組教學內容
――<大海之歌>的一次教學改進
金山學校 施建紅
一、主題闡述:
音樂是感情藝術,人的情感世界是最為豐富的主觀世界。而音樂因其復雜的音響、音像結構和瞬息萬變的時間流動,直指人心,撥動人的心弦,引起情感的共鳴?!兑魳?a href=http://shangwufuwu.com.cn/kegaizhuanti/list04/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在音樂教學中要把情感體驗、態(tài)度與價值觀放在首位,突出情感體驗,強調對音樂興趣、審美能力、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的培養(yǎng)”。音樂作為情感的載體,其特征就是情感抒發(fā)、情感宣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審美。情感是審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普遍存在與一切審美活動中。在音樂教學中,要通過音樂情感的這種特征不斷地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情感強度,使人的情感和音樂的情感和諧地溝通與交流。
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我思索著:怎樣在學科綜合的同時更突出音樂情感的特點呢?如何結合初中學生的特點來教學呢?我實踐著: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把想說的娓娓道來;讓學生用詩化的語言和抒情散文式的表達描述音樂的情境;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現音樂情感。
二、案例描述:
調入初中,一直不敢上大型的公開課,怕上砸了!這次有一個全區(qū)的錄像課比賽,沒有年齡限制,也可以自由選擇教材,再者不用親自面對許多同行,又是一個展示的機會,因為,我一直都想鍛煉自己。這是件很有意義的事。于是我決定嘗試一下。
選什么內容呢?經過好幾天的思考,突然,有一首歌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大海啊故鄉(xiāng)》?!洞蠛0」枢l(xiāng)》是初二年級教材里的一首學唱歌曲,這是我們小時候流行的歌曲,很抒情,很好聽,歌詞也很美,我們70年代的人都會唱。我非常喜歡,我相信自己會很投入的上好這節(jié)課。我想,就教他們這首老師在他們這個年齡的流行歌曲吧。那我怎么教?好幾個晚上的冥思苦想,我突然茅塞頓開:“可以從海的精神,海的博大精深來思考。”我坐在電腦前,開始在百度上搜索關于大海的內容……滿腦子的“海水”,又“澀”又“咸”。
我在想,海的精神是什么呢?怎么貫穿到我的課里?想來想去,我把課的類型定為――綜合課,這樣可以容納更多些內容。于是,我開始收集關于海的音樂?!逗V畼氛隆贰⑼ㄋ赘枨犊春!?、管弦樂曲《海上風暴》。我找到了海鷗在大海上飛行的錄像,還找到了海底動物世界的錄像,察看了海底的礦藏……找到了很多版本的《大海啊故鄉(xiāng)》的FLASH ,很漂亮的畫面,把我都看迷了。通過認真的思考,我決定將課分成幾個板塊。第一板塊,認知。認識美麗的大海。首先是聆聽大海的聲音,然后看海鷗飛翔的大海的錄像,然后給他們聽管弦樂曲《海上風暴》并同時播放船與海浪搏斗的畫面,讓同學們感受大海的驚濤駭浪。第二板塊,欣賞與體驗。歡快歌曲《踏浪》和抒情歌曲《大海啊故鄉(xiāng)》的對比欣賞,老師范唱,有感情的朗誦《大海啊故鄉(xiāng)》的歌詞。還有,用搓報紙的“沙沙”聲,大家一起動手模仿海浪聲。一步一步提升同學們的情感體驗,感受大海的美好。第三板塊,拓展。結合美麗的海底畫面欣賞美輪美奐的鋼琴曲《潛海姑娘》。第四板塊,總結,告訴同學們大海有寬廣的胸懷,就像媽媽一樣。讓他們感受美好的情懷。隨后,通過好友的協助,做好了課件。
第一次試教:我拿到制作精美的課件,我先在其他班級試講了一下,由于內容多,上課時間不夠用,沒上完??偟膩碚f,銜接還是比較合理的。但上得很生硬,還是要作修改。于是,我利用課余的時間,在音樂教室里,在家里,進行語言上的連貫,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連貫。一遍不行,再來一遍,盡量看起來自如些。
第二次試教:我邀請了音樂組的老師來捧場。準備好一切,我開始上課了,緊張,沒把握,但很快進入了狀態(tài)。上課的時間有點長。上完用了50分鐘。我最喜歡的環(huán)節(jié),用報紙模仿海浪聲沒組織好。聽課的老師們紛紛提出了建議,主要反映為:中心不夠突出,不知是以欣賞為主線,還是以演唱為主線。還有說,報紙環(huán)節(jié)放棄。我一一作了記錄。他們走后,我就一一地想我的問題,
晚上,我一個人坐在教室里發(fā)呆。我在想,我要改哪里呢?重新選題嗎?我的想法很不好嗎?我就這么快否定了自己嗎?不可以。我不能放棄,把所有的都改掉,那樣就面目全非了。我知道,我要上的是關于“愛大?!钡慕逃?,我要從情感入手。用歌聲感動他們,欣賞只是手段。于是,我去掉了一些與本主體無關的內容,以《大海啊故鄉(xiāng)》為主要教學內容,以“情感”為主線,憑著我對此歌曲的情感理解,重新設計了教學版塊。
我將教學流程做了如下修改:
第一版塊:創(chuàng)設情景――聽海。讓學生座位中間放上藍色的綢帶,模擬大海的波浪;在《踏浪》的音響伴奏下,課件展示教師和學生的海邊照片;聆聽大海的音響。
第二版塊:激發(fā)情感――創(chuàng)海。出示大海的精美圖片,伴著海的音響 ,教師娓娓的述說:我們聽到了海鷗聲和海浪聲。請學生根據節(jié)奏模仿音響:學生創(chuàng)作音響,用報紙和人聲模仿海浪聲和海鷗聲。
第三版塊:表達情感――唱海。教師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鄉(xiāng)》;多次聆聽范唱,分析歌曲的旋律線和歌曲情感的表達,引導學生在演唱歌曲時關注歌曲旋律起伏及走向;分組用樂器自學第三段旋律(歌曲的難點部分),并互相評價。
第四版塊:升華情感――演海。教師示范表演舞蹈,用藍色的綢帶作道具;分小組討論,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大海,進行成果展示。
第五版塊:情感延伸。讓學生演唱課外收集的關于大海的歌。最后在童聲合唱《大海啊故鄉(xiāng)》結束本課教學.
嚴謹的音響模仿,動情的語言和神態(tài),優(yōu)美的舞蹈和歌聲。我相信自己,可以上好這堂課。于是,在改好教案后,把課件再作了些修改,又進行了一次試教。
終于約好拍錄像的老師,在5月8日的長假里,趁學生中午的自修課,我按照修改好的教案,從美妙的海浪聲進入,同學們張開好奇的大眼睛,看著教師和同學的海邊照片,爭先恐后的告訴大家他們認識的大海。用報紙創(chuàng)作音響了,他們的臉上堆起了笑容,有的情不自禁的跟著節(jié)奏搖頭晃腦。他們?yōu)槲覄忧榈姆冻蛢?yōu)美的舞姿鼓起掌來,并用優(yōu)美的歌聲動情的表達了對大海的熱愛----“就象媽媽一樣”。沙沙的海浪聲(用報紙模擬的音響)和同學美妙的海鷗聲,真的把課堂變成了大海,我鼓勵他們是“音響創(chuàng)作家”。最后在學生演唱了關于大海的歌后,在童聲合唱《大海啊故鄉(xiāng)》中漸漸結束了本課。一節(jié)課非常順利的拍攝下來了。這次的我,雙手不再因為緊張而冰涼。為我可愛的學生們唱歌和舞蹈,并告訴他們大海有寬廣的胸懷,大海就像媽媽一樣,無論走到天涯海角會永遠在我們的身旁??????
三、案例分析: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塊土壤上”,記得這是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一句話。我們的音樂教學不就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起起他們豐富的情感嗎?
本節(jié)課通過“醞釀情感---體驗情感----表現情感----升華情感----延伸情感”五個教學板塊漸進,有梯度、有層次,多維立體、縱深發(fā)展的音樂教學深入體現。不時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激發(fā)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藝術美的感受、表現和創(chuàng)造,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具體分析如下:
1、挖掘歌曲的情感因素,是保證我們激情投入的前提
任何一首歌曲都是作者情感的外化,或外露,或內隱,或深沉,或艱澀,但不管怎樣都是“我以我心抒我情”,沒有對教材的細致的聆聽與分析,教師恐怕也未必能領略到音樂要素的深沉含義。作為課堂的組織者與引領者,教師擔任的是引領學生走向更高情感境界的任務,倘若沒有了自我的情感積蓄,我們又怎能奢望學生煥發(fā)學習熱情?怎能奢求學生表現出對音樂情感的表達呢?
2、在具體音樂情境中體驗情感,是調動學生情感的有效途徑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贊可夫曾經說過:“教學中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才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毕到y(tǒng)論告訴我們,有興趣就容易接受外界新鮮的事物,形成開放系統(tǒng).這樣就能提高接受效率。筆者在這堂課中,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驗情感、產生情趣和需要、形成開放系統(tǒng)。從課開始的聆聽音響感受大海,到鋪滿講臺的藍色綢帶,以及歌曲處理引導等都體現了這一點。如在處理歌曲高潮部分的演唱時,創(chuàng)設情景:好象雙手去迎接海浪的到來,啟發(fā)學生要有力量的歌唱.整堂課無論是聽賞、討論、創(chuàng)編,始終貫穿在以表現大海的音樂為主線,音、情、景相互交融的氛圍之中.
2、以現代化教學段創(chuàng)造條件,是煥發(fā)學生情感的有利因素
作為一線的音樂教師,應以現代化教學段創(chuàng)造條件,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才會收到預期乃至比預期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本節(jié)課里筆者通過師生的海邊生活照、聲像、視聽相結合、學生自己收集大海的歌等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擴大學生的視野。
3、尊重學生,給學生提供更為開闊的空間,是煥發(fā)學生情感的必須
在歌曲學唱時,尊重學生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通過讓學生自學、互聽、互評,找出歌曲的難點;再通過聆聽、模唱等手段突破難點。在歌曲的藝術演唱處理時,以學生的自我感受出發(f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歌曲,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煥發(fā)了學生的情感。
4、創(chuàng)設挑起教學興奮點的情景,改被動學為主動學,是激發(fā)學生情感的關鍵
新的課程提倡學生的主動參與,要求改變過去強制接受學習的狀態(tài),讓學生多進行討論交流,強調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自然就能在學習的舞臺上積極、主動投入學習,展現自己的個性。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課前收集關于自己或同學在大海邊的照片與關于大海的歌曲,充分挑起教學興奮點。學生即興用身邊的“樂器”創(chuàng)作音響,用人聲模擬音響,根據自己對《大海的歌》的感受,設計各種形式表現歌曲,老師寓教于樂,與學生融為一體,整個課堂情緒高漲、學生思維積極主動,一方面加深對音樂課程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能促進學生進一步感知音樂的內涵中表現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
5、體驗式教學,是激發(fā)學生情感的良好手段
體驗與感悟,是我們音樂教學追求的一種境界。建構主義理論認為,任何一種認識都是學生在以有的認知基礎上的再次建構。我們的教學也不可能硬生生地將我們的認識強加給學生。因此讓學生親自體驗才能達到知識傳授的目標。對于初中的孩子在音樂課上有個明顯的特點就是不愛動,是大家在教學中很頭痛的問題,為此在設計本節(jié)課的時候,先要求他們用自己創(chuàng)作的音響來感悟音樂,用老師的范唱和舞蹈表演來體驗音樂,使學生在老師的刺激下一起“動”起來。簡單的“書本或報紙甩動”,此起彼伏的旋律線,猶如海浪在翻滾,讓學生沉浸在活動的快樂中,體會到了趣味,也親身的體驗到參與活動的愉悅和幸福。
四、相關問題思考:
目前我國音樂教育中出現令人擔憂的種種問題,諸如只注重非審美的體驗(知識、技術、歷史、思辨)而忽視審美體驗;只習慣于把其他課程的教育目標簡單地移植為音樂課程的目標,而忽視音樂教育自身的審美育人目標;只注重音樂知識技能的傳授與訓練,而忽視學生在音樂方面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音樂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注重音樂教育的外在價值,而忽視音樂教育的內在和本質的價值;漠視音樂教育在開發(fā)潛能、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諸多方面的獨特作用等等,忽視了音樂的情感性,致使我國的音樂教育在某種程度上陷入了離開音樂本身而去教音樂的誤區(qū)。
人是萬物之靈,自古就有喜、怒、哀、樂、悲、恐、思等七情六欲,而音樂作為一種情感的藝術,正是通過聲音運動的形式來表現人的情感的,它是以人的情感為起點、為高潮、為過程、為歸宿去表意、言志、傳情。那么音樂教育的情感性體現在哪里?這是我們每一位音樂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和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