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淺談小學樂理習得的有效策略——以“力度”教學為例

作者:余姚市東風小學教育集團 潘蕾蕾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4-08-16   點擊:

  摘要:樂理是音樂學習的必要基礎,是素養(yǎng)形成的隱形承托。在演唱、演奏等技能學習中,樂理都起到助力作用。然而筆者留意到在日常教學中,因教師的樂理教學深淺不一,故學生的能力習得參差不齊,出現(xiàn)“識得卻不會運用,習得卻過目就忘”的現(xiàn)象。本文將結合課例和測評數(shù)據(jù),以“力度”教學為例,借用中國圍棋中的術語“先手”“本手”“手筋”的對弈手法,通過“析因探源究根本”“妙手破局達目標”來深度闡述樂理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碎片知識 ;體系教學 ;樂理 ;力度

  一、析因探源究根本

  (一)教師高頻輸出,學生低效吸收

  在小學音樂教材中,隱性樂理知識十分豐富。從中翻開一首作品,其音樂的主題、旋律、文字、配圖等內容都非常直觀,可以盡收眼底。但是要把作品表達準確或理解到位,則需要大量的樂理知識輔助。

  以二年級教學內容《快樂的啰嗦》為例,該作品篇幅僅占兩面,除了標題、演奏形式、作者等信息以外,只有卡通圖片。根據(jù)教材要求,學生只需要跟著音樂做幾個舞蹈動作即可。但細究作品,其樂理內容極為豐富。首先,題目下方標明“彈撥樂合奏”。那么,何為彈撥樂呢?圖片中的樂器又是什么呢?怎樣的表演形式可以稱為合奏呢?其次,“彝族”是一個怎樣的民族呢?這個民族的音樂有何特點呢?基于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的給予都會遠遠大于學生的習得,而如何使這個不等式平衡,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思考。(見圖1)

圖1

  (二)認知程度淺表,運用能力缺失

  在日常教學中,音樂教師教學的重點主要集中在演唱歌曲、欣賞作品、練習器樂和認知樂理等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先要把教材教完,繼而再教好、教透。但大部分教師基于種種原因僅停留在“教完”這個層面,就如芬蘭的教學理念—“現(xiàn)象教學”(teaching by topic)中的A程度。(見圖2)在現(xiàn)象教學教育理念中,學習分為三個程度:A程度為學科的零散知識點,B程度為通過學習產(chǎn)生的知識關聯(lián),C程度體現(xiàn)了教育的理想層次—創(chuàng)造性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最先接觸知識內容,比如聲音的強弱特性,達到學習的初級程度;其次經(jīng)過深度學習,學生對知識點產(chǎn)生關聯(lián),比如由單純的強弱遷移到中強、中弱,再到漸強、漸弱,達到學習的主動關聯(lián);最后進入C程度后,學生對聲音的強弱不再是書面化的掌握,而是可以在某一樂句的演繹中,產(chǎn)生個性化的強弱表達。

圖2

  (三)識得卻不會運用,習得卻過目就忘

  在樂理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基本樂理的掌握起步于書面認知,實踐于演唱表現(xiàn),形成于不斷重復。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僅止步于書面認知。長久以往,就形成了學生“識得卻不會運用,習得卻過目就忘”的惡性循環(huán)。

  舉一個筆者聽課過程中的課堂實例:在一節(jié)展示課中,教師為教授f、p等基本音樂力度記號設計了很多環(huán)節(jié),如聆聽對比、認知符號、虛擬書寫等。在提問環(huán)節(jié),學生也回答得十分精彩,對于強弱記號認知準確、聽辨正確。但是在最后演唱時,學生們還是出現(xiàn)了對力度記號“視而不見”的情況,導致歌聲中絲毫沒有體現(xiàn)之前“費時費力”教學的成果。

  (四)成因

  通過分析以上現(xiàn)狀,筆者將成因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第一,教師碎片化教學,學生淺嘗輒止。大多數(shù)音樂教材在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中都有自己的樂理側重點,并配以相應的一至兩首歌進行訓練。教師如果僅基于教材表面進行教學,那么涉及基本樂理時便會出現(xiàn)“碎片化”現(xiàn)象,使學生很難通過一兩首歌曲的練習,達到技能的養(yǎng)成。

  第二,教師無持續(xù)教學,學生無聯(lián)系學習。知識點的碎片化是可以通過人為安排成體系化教學的,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極少有教師會進行冊內甚至12冊教材的體系化教學。技能的形成要依靠不斷的重復,倘若教師無持續(xù)輸出行為,那么學生必然學而忘之、久而廢之。

  第三,教師忽視樂理,學生弱化習得。音樂學科的學習特點是實踐先于理論,即先由實踐感知學科的特性,再由理論輔助實踐的完善。因此筆者認為,對于音樂技能的準確學習應該建立在完整的樂理知識基礎上。

  二、妙手破局達目標

  在新課程理念的視野下,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是教學引領。就像棋局中對弈的雙方一樣,雖學者有優(yōu)劣之分,但師者如布局者,要對教材的掌握了然于心,既有眼前的碎片知識,又有長遠的體系規(guī)劃,能謀全局、巧布局、解困局。

  (一)謀全局—梳理教材脈絡,建立體系教學

  研究教材有如圍棋之道,貴在謀全局。面對小學階段12冊教材,教師需要立足自身教學需求,梳理教材脈絡,建立體系教學。

  1. 梳理教材脈絡

  現(xiàn)行大部分教材的特點是根據(jù)人文主題編制單元內容。因此,教師若不對教材內容進行梳理,則容易在教學中產(chǎn)生教學內容“碎片化”現(xiàn)象。以音樂要素“力度”為例:“力度”作為一個明確的知識點,出現(xiàn)在一年級“祖國您好”一課中。對此,教材設計了“試著用溫柔的或憤怒的語氣說句話”“隨著老師鼓聲的強弱變化走一走”兩種力度體驗,前者是要求學生自己發(fā)出聲音感知聲音中的力度,后者則要求學生通過聆聽辨別聲音。同時,音樂記號f、p還出現(xiàn)在二年級“跳動的音符”一課中,教材設計了“用f和p的力度唱一唱歌曲《音樂小屋》的前兩句”。

  面對教材編寫的這一特點,教師們要做的不只是作品備課、單元備課,或是整本教材通讀,而是要對12冊教材內容進行分析整合,明確小學各階段不同樂理知識出現(xiàn)的單元、作品、頻次等。這樣,從“點”到“面”進行相關整合,才可以使學生習得最大化。

  2. 建立體系教學

  “體系”一詞,在本文中是指教師的個性化備課,“體系”的設定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以及教師對教材的深度學習。從同一個“點”出發(fā),每個教師可以編織成的“面”是不一樣的。那么,如何使“面”更大、更合理呢?以“力度”教學為例,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實施。

  (1)強化初次記憶

  當力度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現(xiàn)時,教師應該對學生強化這一知識點,比如讓學生唱一唱強弱、聽一聽對比、做一做形體、找一找生活中的聲音等。根據(jù)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guī)律——先快后慢進行強化記憶,能有效減緩遺忘。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