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斯特勞斯的最后時光--最后的四首歌
猶如一年四季,有溫暖繁盛,芳菲四溢;就有酷暑寒冬,寂寥沉沒.
德國作曲家理查*斯特勞斯傳記的結尾處,介紹的是他的唯一的歌曲作品<<最后四首歌>>.短短
的四首歌,似乎也是斯特勞斯對自己所作的簡短總結.他一生對藝術充滿理想和熱情.這位天才作
曲家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刻,內(nèi)心世界充滿無限地茫然和虛無縹緲!
就象馬勒寫<<大地之歌>>一樣,理查*斯特勞斯在生命的最后時期,將他的交響樂寫作轉移到樂
隊伴奏的歌曲創(chuàng)作方面.1948年,這位始終排斥悲觀主義的作曲家,開始覺得自己越來越難以積極地
面對人生了.他曾歷經(jīng)世事變幻,榮譽和輝煌;擁戴與排斥;戰(zhàn)爭與損害;病痛與折磨都涌向了他.斯特
勞斯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走到生命的盡頭!
這位一向崇尚尼采哲學的德國作曲家,終身卻是個"不可知論者".他唯一的信奉就是靈感和工作
的精神本質.但是他在生命的最后時光卻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毫無意義的繁瑣事務上.他的兒子為
此深感焦慮.于是再三勸他再創(chuàng)作一些歌曲.已經(jīng)深深陷入倦怠和虛無之中的作曲家,這時候對兒
子的建議盡管十分地惱火.但是他知道兒子是對的.于是,才有了他的<<最后四首歌>>.這些歌曲
被稱為德國浪漫主義藝術歌曲寶庫的"天鵝之作".
這位作曲家身上有著雙子星人的特性,這正是他的矛盾性格所在,在納粹統(tǒng)治時期,給他的名聲造
成極大的傷害.其實,這位作曲家的心中從來都是蔑視政治的,他希望遠離政治中心.但是又出于挽
救藝術的"理想"和"熱情",他竟然答應在當時的"國家音樂局"里擔任局長職務,這并不是因為他的
思想與納粹一致!事實上早幾年他就稱希特勒為戰(zhàn)爭罪犯,是個不學無術的家伙.他對于納粹政府
的作為極度反感,他所做的這一切,只是實用主義的權宜而已!
但是這些并沒有使他能夠躲避掉納粹對他與他的家人進行迫害.他的朋友和兒媳婦以及孫子都
是猶太人.在他任音樂局長期間,依然和猶太作家茨威格合作.在作家逃往蘇黎世時期,他堅持在海
報和節(jié)目單上打上茨威格的名字.如此之舉,自然會得罪了納粹政府.戰(zhàn)爭爆發(fā)后,盡管他竭力保護
著自己的家人,但他的猶太籍兒媳婦愛麗絲及其子女們,都被納粹毫不留情地驅逐出德國.
戰(zhàn)爭結束之后,由于他這段不光彩的人生斑點,他的名字被列在肅清納粹份子裁判所的黑名單上,
斯特勞斯帶著無限的羞愧和哀傷,自己情愿流放到瑞士.1948年,反納粹審判團對他作了"無罪判決"
并允許他回到德國.1949年5月,理查*斯特勞斯拖著病體回到了故鄉(xiāng)德國為自己接受一個大手術之
之后,便病倒在床上.他隨身帶著剛完成的<<最后四首歌>>.此時,作曲家已是是84歲的老人了!
這四首歌分別是:<<春天>>,<<九月>>,<<入眠>>和<<在晚霞中>>.前三首取自瑞士作家赫爾
曼*赫斯的詩歌作品,<<在晚霞中>>則源自德國詩人艾希多夫的詩篇.<<春天>>贊美了四季之始
春天之芬芳,是萬物復蘇的聲音.<<九月>>描寫了從夏天到秋天的轉變,<<入眠>>表現(xiàn)了對生命
的倦怠,對沉睡的渴望,把人們溫柔地帶入沉寂.<<在晚霞中>>最后的句子是:"哦!在這日落的時分,
大地空曠而寧靜,我們游蕩得太累了,該歇息了!"音樂中則呈現(xiàn)出日落時分黑夜將至的沉靜,然后,樂
曲的速度漸漸變慢,最后在綿長的降e小調(diào)中慢慢地隱去.
由此,不由得想起我國國學大師錢鐘書先生,在文革時期,他為了躲避擔任要職,便在家里裝病.錢
鐘書當然是智商極高的"人精",但同樣都是人精,卻并不能一樣明智地以沖淡的方式處理好臨頭的
事情.但是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似乎從來不在于智商水平的高下,而在人的價值欲求上完全不同
的選擇.疾風暴雨般的集體政治運動中,有多少人的熱情是盲目,迷亂或者是實用主義的呢?又有多
少人可以真正分辨事物的是非與曲直呢?還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抵御了內(nèi)心里的欲望之引誘呢?倘
使我們也身逢彼時,我們又會作出什么樣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