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樂的情感呼喚學生的情感
本人在2008年4月份接受上海市視督導的過程中,上了一節(jié)音樂課,題為《音樂中的情感抒發(fā)》,這是《高中藝術》高一第二學期第二單元第六課。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僅僅抓住音樂課的特質情感,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用優(yōu)美動人的音樂去感染學生,打動學生,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步步深入地挖掘學生的內心體驗,尋求那種動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藝術效果與境界,使學生能很自然地隨著音樂的情緒變化,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最后使學生的情緒情感同音樂的情緒、情感和諧地溝通與交流,用音樂的情感呼喚學生的情感。
教學片斷一:創(chuàng)設情境――抓住德育滲透的時機
在音樂教學中導言教學是音樂教學的序曲,教師的導言要傳情。“情動而言行”,“情信則辭巧”。教師抓住導言教學這一德育滲透時機,根據教學內容,采用了故事激情的方法創(chuàng)設了一種音樂情境,感染學生,使學生動之以情。在一曲《讓世界充滿愛》中,開始了教師的導言:“同學們!愛是一盞燈,照亮了別人,也溫暖自己,捧一顆愛心上路的人,一生也都將在愛里。愛是一種非常美好的人生情感,像花,開出來,美麗別人,自己也開花結果。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被評為200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叢飛,就是一位非常有愛心的歌手,有人統(tǒng)計過,近十年來,叢飛參加了400多場義演,至少捐獻了300萬元善款,資助了183名貧困孩子讀書??墒钱斔淮_診為晚期胃癌時,竟然連醫(yī)藥費也負擔不起。叢飛的心臟停止跳動后,他無私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使五位眼病患者又重見光明。叢飛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沒有絲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貸。他用舞臺構筑課堂,用生命點燃希望?!苯處熃又シ帕藚诧w生前創(chuàng)作并演唱的歌曲《愿你幸?!?,歌中提醒人們一生更多地為別人著想,多給周圍的人一些關心和愛護。
教師高低抑揚的語調,徐疾緊松的語速,富有詩意的朗誦,飽含深情的講述,配以《讓世界充滿愛》那親切溫暖的歌詞與曲調,和諧搭配,猶如春風蕩漾,創(chuàng)設了一種彌漫濃濃愛意的音樂情境,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目光被磁石般地吸引住了,神情完全沉浸在音樂情境中,情感的潮水在流淌、奔涌,情不自禁地進入了《音樂中情感的抒發(fā)》一課的學習。
教學片斷二:情感體驗――抓住德育滲透點
在“情感體驗”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采用對比研討的方法,抓住“情感”這一德育滲透點,迸發(fā)學生情感的火花,用二胡動情地演奏了《二泉映月》和《賽馬》兩首不同情感的樂曲,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琴聲中體驗、熏陶、浸潤。學生聆聽著、體驗著、感悟著,發(fā)現和挖掘音樂作品的不同情感內涵,思索著不同的情感是通過哪些不同的音樂要素去表達的。教師傾心投注感情,把阿炳由沉思而憂傷,由憂傷而悲憤,由怒號而憧憬的種種復雜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在學生情緒表現得相當沉重時,教師又熱情地演奏了熱烈歡快的《賽馬》,隨著樂曲不同的情緒、情感變化,學生的情緒、情感也產生了相應的情感體驗,音樂的情感呼喚著學生的情感,激起了學生心中陣陣情感波濤,學生情感的溫度不斷提升,心靈又一次得到了洗禮。
教學片斷三:情感深入――抓住德育滲透的結合點
在“情感深入”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采用了“探究賞析”的方法,又引導學生深入欣賞了《少女的祈禱》,抓住德育滲透的結合點“樂曲的內涵意境”,步步深入地挖掘學生的內心體驗,達到“情――情”溝通。
在欣賞《少女的祈禱》時,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欣賞習慣記錄下自己思考的問題。如有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則寫在紙上,師生共同解答。學生在聆聽、思考、感悟的基礎上,提出的問題有:“①樂曲的藝術情緒是怎樣的?②樂曲的主題是什么?③可以為樂曲起什么名字?④樂曲主要通過那些音樂語言表達情感的?⑤這首樂曲的主題變奏了幾次?⑥優(yōu)美的琴聲、波濤般涌動的音調能聯想到什么?(可感受音樂作畫;可感受音樂寫詩;可感受音樂編故事)教師圍繞上述問題,組織分組討論,全班探究,師生交流。
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個人見解,闡述自己感受音樂的體驗,展示創(chuàng)作成果。針對樂曲的內涵意境,感受是沉思?祈禱?或是傾訴?回憶?憧憬?學生的思維異?;钴S,想象的翅膀再一次展開了,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在學生爭論不休的時候,教師講了這樣一段話:“有可能是,有可能都不是。對這些問題的討論,我們會得出許許多多不同的答案,甚至會截然相反,但這不足為奇。音樂的一切答案都在我們手中。因為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存在著個體差異。這正說明,音樂形象的不確定性和音樂理解的寬泛性?!睂W生有著自己的生活經歷,有著與“少女”年齡相符的精神世界以及理解音樂的審美方式,在教師與學生平等交流,鼓勵他們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時,他們就能獲得屬于自己的審美體驗。
學生在愉悅的審美體驗中,深刻感受到了樂曲的內涵意境:《少女的祈禱》是一首感情豐富的優(yōu)美樂曲,樂曲由一個主題和四個不同的變奏組成,以坦白真誠的器樂語匯,表現出少女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和熱情向往幸福的真摯情感。學生的情感與樂曲的情感產生了共鳴,學生的心靈又一次受到美的感染,道德與智慧水平都得到提高。
教學片斷四:情感深入――抓住德育滲透的手段
在“情感深入”這一階段,教師抓住德育滲透的手段:用情歌唱,用情演奏。教師播放了四個樂曲片斷,讓學生聽辨樂曲不同情感的抒發(fā)。播放第四個樂曲片斷《紅旗飄飄》時,請學生看著大屏幕的歌詞跟唱,隨著歌聲抒發(fā)內心的情感。接著采用分組比賽,師生同唱的方法,指導學生用情歌唱,用情演奏。教師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抒發(fā),讓學生在豐富情感的支配下,盡情地表現音樂,以情帶聲,以情感人。教師也通過自己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演唱《愛在天地間》,再次沖擊學生的情感,學生的情感和思緒一直隨著音樂馳騁,歌聲不斷流動,學生的心不斷顫動,藝術的震撼,情感的洗禮,引領學生步入真善美的境界。下課的音樂鈴聲雖已響起,學生卻意猶未盡,止不住的情感潮水仍在奔涌、流淌,依然在撥動著琴弦,學生遲遲不愿離去,還沉浸在情感的體驗中。
問題
音樂教學可以為德育培育良好的情感基礎。在音樂教學中,怎樣加強情感教學,用音樂的情感呼喚學生的情感,引領學生步入真善美的境界?
評析
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情感基礎,只能成為空洞的說教。而音樂教育正可為德育培養(yǎng)良好的情感基礎。情感在人生成長歷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引導人健康向上、樂觀積極的精神基石?,F在二期課改將情感因素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面和高度來理解,賦予其在課程目標中重要的價值取向。道德的呼喚,離不開情感作媒介,思想的共鳴也需要借助情感去撞擊。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給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藝術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進入人的情感世界,審美教育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情感教育。在音樂教學中,要滲透德育,不是靠“曉之以理”,而是靠“動之以情”,要依靠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本身的情感去打動學生,感染學生,震撼學生,使其心靈萌發(fā)美的種子。在音樂教學中要滲透德育,必須巧妙地抓住滲透的時機、滲透點、結合點及滲透的手段,讓德育的觸角在音樂教學中生長、凸現。
教師要牢牢把握情感性原則,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一教學目標放在首位,落到實處,傾心投入感情,融入音樂中,用自己動情的歌唱、熱情的演奏、激情的舞蹈,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抒發(fā)。步步深入地挖掘學生的內心體驗,激起學生的情感波瀾,用音樂的情感呼喚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的心靈與音樂互動,情感與音樂交融,引領學生真正進入音樂的情感世界,讓學生在美中體驗,美中探索,美中感染,美中熏陶,美中享受,美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