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歌 音樂教案
課題:《中國民歌》
課型:欣賞課
年級:高一年級
1. 通過欣賞不同風格、體裁的民歌,使學生初步了解民歌的分類及特點。
2. 通過欣賞,使學生能夠辨別歌曲所屬類別。
3. 結合欣賞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豐富多彩的中國民歌,了解民族音樂的美,激發(fā)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加深對祖國音樂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民歌的分類及特點
教學難點:通過欣賞,使學生能夠辨別歌曲所屬類別。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一、 組織教學
教師播放古箏獨奏《茉莉花》,學生進入教室。
二、 導入
教師提問:剛才我們進入教室所聽到的是哪個國家的音樂?你知道這首樂曲是由哪種樂器演奏的? (討論:是中國的音樂 是古箏演奏的)
(引出中國不僅有特別動聽的音樂,還有別具特色的歌曲)
板書課題《中國民歌》
三、 新授
1、介紹中國民歌
教師提問:
民歌的“民”指的是什么?為什么稱作民歌?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小結:
(民歌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作的,即興演唱出來的、口頭相傳的、音樂樸實、易于流傳等)
教師講述: 一般將漢族民歌劃分為勞動號子、山歌、小調三種基本體裁 。勞動號子簡稱“號子”,北方常稱“吆號子”,南方常稱“喊號子”。
2、 欣賞中國民歌
A、聽賞歌曲《船工號子》
教師播放歌曲,并提問:
什么是號子?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
學生聽賞后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
號子是直接伴隨體力勞動,并和勞動節(jié)奏密切配合的民歌。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
教師講述: 那么號子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我們請幾位同學來親自感受一下。
活動:幾位同學搬重物,先不喊口號搬,請一位同學談感受,接著教師喊“一二”,學生一起喊“加油”搬,再請一位同學談感受。得出結論:號子具有兩種功能。人在從事體力勞動時必須調整呼吸、積蓄力量,這是喊(唱)號子時人體必然的生理反應,也就是勞動時的人體需要;集體勞動中需要統一步調、統一節(jié)奏,號子應需產生。因此號子在勞動中具有發(fā)出號令、指揮勞動、調節(jié)精力、鼓舞勞動情緒的實用性功能。同時號子的音樂抒發(fā)了勞動者的感情,表現了人的喜怒哀樂,也給人以精神上愉悅的感受,這是號子的表現性功能。
B、《下四川》
教師播放歌曲,并提問:
這首歌曲與號子有什么不同?歌曲的演唱形式?
學生聽賞后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山歌是人們在野外勞動(上山砍柴、趕腳馱貨、放牧、農事耕耘等)或行走時,用來消愁解悶、抒發(fā)情懷、傳遞情意的唱的民歌。音樂性格真摯質樸、熱情奔放,即興性強。 獨唱。山歌的音樂奔放、嘹亮、開朗,曲調悠長,廣泛使用自由延長音與拖腔。
C、《茉莉花》
活動:教師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兩名同學打招呼。
教師播放歌曲,并提問:
什么是小調?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
學生聽賞后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小調又稱“小曲”、“俚曲”、“時調”等,是人們在勞動之余,日常生活中以及婚喪節(jié)慶用以抒發(fā)情懷、娛樂消遣的民歌。小調由于流傳面廣,有職業(yè)藝人的演唱,并和曲藝、戲曲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而加 工提煉的成分較多,詞、曲即興性少,較定型化,藝術上較為成熟和完善。
3、 辨別分析 加深理解
播放民歌錄音片斷(讓學生聆聽、思考、辨別它們所屬類別)
①《川江船夫號子》②《腳夫調》③《放馬山歌》④《無錫景》⑤《牧歌》⑥《沂蒙山小調》
學生根據演唱場合、形式和目的分別用線條連起來
4.課堂檢測反饋得失
勞動號子 流暢細膩 一領眾和 城鎮(zhèn)集市 用于表演
山歌 粗獷豪放 獨唱 鄉(xiāng)村田野 鼓勵加油
小調 節(jié)奏自由 獨唱為主 勞動場合 抒發(fā)感情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基本上認識了中國民歌這一民族瑰寶,這些民歌是我們東方文化寶庫中的明珠。它們不僅樸實、簡潔,更因其所具備的豐富的文化底蘊而獨樹世界音樂之林。我們要多去認識它、了解它,把它發(fā)揚光大,因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希望同學們課后多去尋找發(fā)現身邊更高更優(yōu)美的民歌,從中開拓視野,增長知識。
最后讓我們在一首好聽的民歌聲中結束今天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