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保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作者: 推薦人:洪嘯音樂教育網友 車前草
面對當今環(huán)境問題和生態(tài)狀況,迫使我們認真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只有在自身發(fā)展的同時,繼續(xù)注重保護環(huán)境和維持生態(tài)平衡,環(huán)境才可能向著有利于人類社會進步的方向發(fā)展。
音樂教育同其他藝術教育一樣,主要功能是審美教育:即純正的審美趣味,正確的審美觀點,高雅的審美格調。健康的音樂,對培植高尚豐富的情感,辨別真善美與假丑惡,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用音樂引發(fā)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在共鳴中陶冶性情,升華精神境界。因此,筆者認為在基礎教育領域,通過音樂課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是現實的、必要的、可行的。音樂教師完全可以利用音樂學科的特殊性,揚長避短,深入挖掘教材內涵,采用"水滴石穿"、"移花接木"、"觸類旁通"的方法,使學生在娛樂中思索,在思索后感悟,并真正化為行動,從小樹立愛自然、愛環(huán)境的優(yōu)秀品質,成為有良知、有理性、有道德的好孩子。
一、依托教材,滲透挖掘
生活中常用琴、棋、書、畫來形容一個人有才華與有修養(yǎng)??鬃诱f"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因此,在國外音樂的教化作用同樣受到重視,有人說"一個人再壞,只要他喜歡莫扎特的音樂,就壞不到哪"。且不研究此話從何而言,但音樂對人的影響是比比皆是的。在音樂教材中,不論是必唱歌曲,或是欣賞曲目,其中不乏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題材。這些作品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起著積極的正面的引導作用。印度有句諺語:"孩子還小時,給他們深根;等他們長大了,給他們翅膀"。用音樂的手段,為孩子們的心靈培土,使之根深,無疑是事半功倍的,正如愛因斯坦說:"我如果沒有青少年時代的音樂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現在這些科學上的成就"。音樂培養(yǎng)了愛因斯坦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與他發(fā)現"相對論"是不無關系的。據說梁思成、華羅庚、錢學森等人在音樂方面都有造詣。
音樂的七彩音符包羅了人世間的千萬種情感。欣賞歌曲《彩色的中國》時,讓學生打開地圖冊,并仔細觀察中國版圖中"碧綠的平原"與"金黃的沙漠"兩種顏色的對比時,教師可以這樣來引導:如果人類不加節(jié)制地繼續(xù)砍伐森林、過渡放牧、竭澤而漁,那么地圖上這兩種顏色的比例會有什么變化?學生們七嘴八舌,爭先恐后,情緒十分熱烈。討論的結果是:地圖上黃色的面積會擴大進而"擠掉"綠色。也就是說干旱、荒漠化加劇、耕地減少、植被貧乏、土壤的涵水量降低,沙塵暴會更猛烈、更頻繁地發(fā)生。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孩子們認識到環(huán)境惡化給生活造成的不便,給生存帶來的威脅是顯而易見的,并且也知道自己該怎樣做才是正確的。牢記環(huán)保不僅僅是口號,不是遠在天涯,而是近在咫尺,環(huán)保需要大家的共同攜手和努力。
二、課外覓珠,循序漸進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各行業(yè)都在蓬勃發(fā)展,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但是部分城鎮(zhèn)和經濟落后的農牧地區(qū),教育事業(yè)同樣滯后,各中小學的教學工作離素質教育的要求還差得很遠。在這種狀態(tài)下,農牧區(qū)的音樂教育更要在這貧瘠的校園土壤中扎穩(wěn)腳跟,堅持不懈。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適當選擇健康、有意義的歌曲用于課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滋潤他們的心靈,培養(yǎng)他們的愛心。從《亞洲雄風》到《祝您平安》,引起共鳴、浸潤心靈。
三、陶冶心靈,升華境界
一個人的世界觀的形成,價值觀念的建立,人格的完善,理想的升華,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道德修養(yǎng)。而音樂恰恰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徑之一,他有著德育所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音樂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他是人們感情的凝聚,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靈魂,有著其他任何一門藝術所無法比擬的獨特魅力。音樂所具有的強烈感染力,能深深打動欣賞者的心靈,潛移默化地陶冶著人們的情操。聽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可愛;聽施特勞斯的《維也納圓舞曲》,讓人覺得生活是那么美好。從《春江花月夜》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可以想象春風和煦、明月當空、山水相連的動人畫面,并從內心感嘆祖國山河的無比美好。
我們在教學中欣賞《黃河大合唱》時,學生們聽到了民眾的呼聲,喚醒了心中的斗志,激發(fā)了愛國的情懷,我們既為黃河的滄桑歷史嗚咽,又為她的未來而擔憂――教師可將百年前的黃河與現今黃河的地理狀況作一個簡單的對比,可以看出,我們的擔心并非多慮,水流量逐漸減少,壺口瀑布不如以前壯觀,泥沙量逐年增加,河床抬高、斷流、凌汛等這樣的惡果非環(huán)境自身所為,而是人類的貪婪和無知使然。告訴學生,做為母親河的兒女,大家有義務嚴格自律,有責任主動學習,用知識武裝頭腦,用理性節(jié)制欲望。教師要將"人是自然之子,自然萬物生而平等"的生態(tài)中心主義理念,通過教育植入每個孩子靈魂深處,使這種理念成為健全人格的重要內核。惟有受到這樣的教化,才可能對神圣的大自然心存敬畏和慈子之情,才會視萬物為手足而百般呵護,從而首先是在道德上,而不僅僅是出于自身的功利而充分節(jié)制人的欲望,實現自然與人類的和諧相處,達到教育的目的,更能達到充分發(fā)揮音樂在素質教育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