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小學音樂課堂中滲透淮海戲的策略研究

作者:灌云縣伊山中心小學?楊楊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25-03-07   點擊:

  摘要:小學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受重視程度逐步提升,將淮海戲積極引入小學音樂課堂中,是一項教學改革的創(chuàng)新實踐?;春蚴墙K省連云港地區(qū)所流行的一種地方特色鮮明的戲曲藝術,將其融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并且讓學生更加深入地認識和了解地方傳統(tǒng)文化,增強課堂教學內涵與活力同時,還可以促進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發(fā)展。因此,本文主要就淮海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展開研究,在了解淮海戲的歷史特色和教育價值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教學要求,將其合理融入小學教學課堂。

  關鍵詞:淮海戲;小學音樂;音樂素養(yǎng);傳統(tǒng)文化

  近些年來,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和影響,導致本土的很多優(yōu)秀文化瀕臨失傳。根據音樂新《課標》來看,中小學音樂課堂要強化教育傳承作用,深入挖掘與保護地方民族音樂文化,增強學生的認知,解決傳承斷層問題,這對于淮海戲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春蜃鳛橐环N地方戲曲藝術,將其引入小學音樂課堂中,借助音樂課堂平臺進行宣傳和推廣,有助于更多的學生認識和了解淮海戲,豐富音樂課堂教學內容,在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的同時,更進一步促進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一、淮海戲的發(fā)展歷史與特色

  戲曲藝術在中華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將其引入音樂教育領域是現代教育的必然選擇。尤其是在當前外來文化的沖擊影響下,本土文化生存空間逐漸縮小,學校教育應肩負起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春蛟谛W音樂教學中的應用,需要教師了解淮海戲的發(fā)展歷史和特色基礎,才能將其全面滲透到音樂課堂上。

  淮海戲是在拉魂腔基礎上演化而來的,也稱之為小戲。淮海戲在發(fā)展中形成了兩大派,即以唱工為代表的東北流派和以做工為代表的西南流派?;春虺惶攸c鮮明,男女同弦異腔,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由于淮海戲整合了多種戲曲藝術精華,因此具有較為獨特、鮮明的戲曲風格,無論是演唱技巧還是藝術表現形式,均有著極大的研究價值。在當前的淮海戲演出中,表演者采用話劇加唱的形式,極大地提升了舞臺感染力。

  二、淮海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的價值

  1. 創(chuàng)設良性的校園文化氛圍

  淮海戲之所以能夠得到長久發(fā)展,是因為該藝術深深植根于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出當地群眾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春蚓哂絮r明的地域特色,深受當地民眾喜愛,其主要劇目是對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的改編,能夠充分滿足當地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對于學校教育而言,文化育人是基本屬性,學習文化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使他們具備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所以,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引入淮海戲,有助于營造良性的校園文化,培養(yǎng)具有文化自信和文化素養(yǎng)的人才。而且,在小學階段就接觸本土戲曲文化,能夠顯著提升學生對于本土戲曲文化的認可與喜愛程度,為淮海戲這門藝術的長遠發(fā)展打下基礎。

  2. 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育改革對于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更加強調以人為本。在教育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良性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激勵學生高效學習音樂知識,擴大交往空間,有助于在無形中培養(yǎng)學生健全和完善的人格。學生在學習淮海戲時,會不自覺地剖析人物性格特點,能夠更好地去學習人物身上的優(yōu)秀品格,久而久之,學生自然也會健康成長。教師在具體講述淮海戲的故事情節(jié)時,也要利用自身專業(yè)能力和社會經驗去剖析人物性格,將其呈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明辨善惡,改正不當行為習慣,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3. 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淮海戲通過演員之間的互動交流來敘述故事。在表演中,需要演員根據自身外在條件,靈活運用不同的表演技巧來展現劇目內容,引發(fā)觀眾的情感共鳴,加深觀眾對人物與情節(jié)的了解。

  就淮海戲的美學特征來看,具體如下:一是音韻之美。淮海戲的音韻之美表現在演員的聲音運用、戲曲旋律和伴奏樂器襯托等方面?;春蛟陂L期發(fā)展的過程中,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演唱形式,包括音調、模式以及嗓音等,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淮海戲。二是語言美。我國是一個地域廣闊的國家,不同地區(qū)有著不同的戲曲藝術,我國大概共有300多種戲曲形式,而且多數戲曲語言為地方方言?;春蜃鳛橐环N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是在當地獨特的生活環(huán)境、地理環(huán)境和文化環(huán)境中誕生的,是當地的文化名片,具有獨特的語言美。三是造型美感。在淮海戲表演中,對于舞臺整體的美感要求較高,包括演員人物的造型和動作等。演員除了要呈現高超的唱腔技巧,也要將更加優(yōu)美的動作呈現在觀眾面前,以求帶給觀眾別樣的視聽體驗。

  4. 落實學生的思想教育

  學習淮海戲,有助于落實學生的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意識,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音樂教育來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助于促進學生優(yōu)良品質的養(yǎng)成,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而這也是現代教育重點關注的內容。這就需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積極融入淮海戲,創(chuàng)設良性的文化學習氛圍,帶給學生深層次的熏陶與影響,以便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為優(yōu)秀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推廣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中華文化形式多樣、內涵深刻,戲曲藝術作為一項具有代表性的傳統(tǒng)藝術,集合了舞蹈、歌唱、美術和雜技等多種藝術形式于一體,憑借著曲折的唱腔、形象的人物故事以及生活化的劇本等優(yōu)勢特點,獲得了廣大群眾的認可與支持。將淮海戲引入音樂課堂教育中,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淮海戲的誕生背景和發(fā)展歷程,增強學生對其的認知和理解,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同時,這種方式還可以轉變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錯誤看法,積極承擔推廣淮海戲的責任,令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

  三、影響淮海戲進入小學音樂課堂的因素

  1. 音樂教師自身的戲曲知識儲備不足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組織者,自身的音樂素質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音樂教學質量的高低。為了保證音樂教學質量,學校應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加強復合型音樂人才的培養(yǎng),提高教師的戲曲知識儲備,這樣才能滿足音樂課堂上的戲曲教學需要。

  2. 音樂教材的影響

  能否將淮海戲充分滲透到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一個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戲曲教材的編寫。教材編寫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眾多的人參與其中,而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則需要結合本地學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特色文化內容來確定教材內容。教師要多方收集資料,依據分析結果,同教材編寫者進行討論溝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其中,尤其是各類音樂人才,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上保障編寫出的教材符合教學需要,為淮海戲進入小學音樂課堂奠定基礎。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