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兒童在場:“以美育人”的音樂課堂樣態(tài)——以《聲音的要素》一課的教學為例

作者: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仙鶴門分校????????尹潤萍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24-03-25   點擊:

  摘要:小學音樂教學應以音樂為本凸顯學科特色,基于審美特性發(fā)揮美育功能。以《聲音的要素》一課的教學為例,讓學習方式重體驗,讓組織形式多變換,讓學習內容聯生活,構建“以美育人”的音樂課堂樣態(tài)。

  關鍵詞:以美育人;兒童在場;小學音樂;《聲音的要素》;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藝術課程理念的第一條就是“堅持以美育人”??梢?,我們的音樂課上不僅要有“美”,而且應有“人”。從人的角度出發(fā),讓音樂教學的每個瞬間都與人相伴,可以成為實踐音樂學科育人的一個切入點,即形成以學生為出發(fā)點、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指向學生生活的音樂學科學習活動,讓兒童在場。本文以《聲音的要素》一課的教學為例,闡述“以美育人”的音樂課堂樣態(tài)。

  一、 讓學習方式重體驗

  《聲音的要素》一課的教學對象是剛入學一個月的一年級新生,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音有高低、長短的基礎上,本課時要進一步學習一個新的節(jié)奏符號即二分節(jié)奏符號,并知道音有強弱??梢钥闯?,學習內容的知識性是很強的,如果從知識的角度出發(fā)設計課程,可以通過展示圖片,引導學生認識節(jié)奏符并知道節(jié)奏符在歌曲中的作用,接著運用符號讀一讀節(jié)奏兒歌,唱一唱歌曲,最終加入不同的強弱力度來演唱。但從“人”的角度去設計,課堂就能夠呈現出不同的場景。

  【片段1】

  (“看看老師走路的樣子,用‘長’與‘短’說出來。”隨著教師有節(jié)奏的行走,學生以先前課堂學習的經驗,輕松地念叨著“長長短短長”“短短短短長長”……)

  師(用很夸張的動作走出非常長的一步)看一看,老師的步子和前面有什么不同?

  生最后一步比以前長。

  生最后一步特別長。

  學生自然地模仿教師走路的節(jié)奏,念道:“短短短短長——”

  師(出示二分節(jié)奏符號)我們可以用這個符號表示這個更長的音,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

  【片段2】

  (“大家來做小指揮”:隨著海頓《驚愕交響曲》的旋律揮舞雙手,表現出樂曲中長短不同的變化。隨著對音樂的逐漸熟悉,學生的動作更加自然自信。學生正以動作享受音樂之時,音樂突然出現一個強音,學生的動作瞬間凝滯。)

  師怎么了?發(fā)生什么了?

  生嚇了一跳!

  生太大聲了!

  師很大的聲響,在音樂中叫作“強”。

  (板書:強。)

  師你可以用一個塑形動作表現出剛才的感覺嗎?

  ……

  以上是本課教學中“二分節(jié)奏符號”與“強”概念的新授過程,或以節(jié)奏動作感知,或以名曲旋律引導,都是以學生體驗為先的教學過程。在這些學習活動的設計中,教師關注的首先是人——學生,關注他們對音樂的基本感受與學習訴求,并以不同的音樂感受形式來喚起他們的內在情緒,鼓勵他們以自然的表現來表達真實感受。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與技能,更應該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探索的精神,讓學生成為知識的主人。眼中有人,引導教學超越知識本身,邁向“知音識曲,向善尚美”的音樂育人目標。

  二、 讓組織形式多變換

  從音樂學習的角度看,學生通過音樂與他人交往,主動參與各種音樂實踐活動,將自己獲得的直接經驗與他人分享,促進彼此交流,同時內化獲得的間接情感經驗,實現自身音樂表達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高。這種與身邊人共成長的學習方式有利于促進群體的和諧與共進。從育人的角度看,讓學生在學科學習中獲得與他人交往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能力的發(fā)展中強起來”,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也是學科育人的重要內涵。

  所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要利用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身邊始終有人,建立與他人恰當的聯系。本課用了如下教學組織形式:

  1. 圓圈隊形。

  可以與所有人面對面,觀察到每個伙伴,意識到大家組成了一個整體,有利于建立集體意識。本課教學中,熱身集體舞《七步舞》、音樂游戲《問好歌》等都采用了這個隊形。

  2. 滿天星(散點)隊形。

  個體位置不定,通常是隨著音樂活動的進行進入隨機位置。隨意的同時也要注意與他人保持一定的距離,不扎堆不擁擠,讓整個教學空間被均勻分占。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一個相對自我的組織形式,自由而有新鮮感,卻又是在一定規(guī)則內的,即規(guī)則帶來真正的自由。本課教學中,音樂游戲《上學路上》就逐漸形成了這樣一個隊形;之后在“音樂的長短”的教學中,教師也是在站成“滿天星”隊形的學生間穿走游戲,鼓勵他們獨立思考與自我表達。

  3. 小組組合。

  視活動需要,可以隨機報數組成,也可以自行選擇伙伴;既可圍坐商量交流,也可以各種形式開展表現練習。這是推進自由表達較為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在小組中,學生除自由表達外,還需學會聆聽他人的意見,并及時加以吸收與調整,建立一種小群體的社會關系。良好關系的建立,直接表現為小組合作中流暢有創(chuàng)意的音樂表達。本課教學中,創(chuàng)意節(jié)奏游戲“我?guī)屠蠋?rdquo;就是小組成員間的節(jié)奏傳遞與合作活動。

  當然,音樂課堂教學中的組織形式還有很多變化,教師可以根據學習內容的藝術特點進行有機的組織,而不局限于某些定式。但不論怎樣的變化,都無外乎讓學生身邊有人,與他人建立或遠或近的聯系,發(fā)生直接或間接的交流。進而,學生以學科學習為媒介,以音樂學習為出發(fā)點,建立良好的學習交往習慣,獲得終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 讓學習內容聯生活

  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結合所學的強、弱概念進行節(jié)奏編創(chuàng),主要指向創(chuàng)意實踐。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通常會請學生聆聽小動物的聲音,體會不同動物聲音的特點,如牛叫聲長而有力、小鳥叫聲短促輕巧等,再讓學生編出一定的節(jié)奏把它們模仿出來。但如果想更好地發(fā)揮學科育人的功能,讓學生學會“用學科的眼睛觀察世界,用學科的思維方式思考世界,用學科的價值觀解釋世界,用學科的語言表達世界”(1),教師就需要思考:學生的世界是什么?他們的世界里有誰?基于此,調整之后本課該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過程如下:

  (屏幕上出現嫻靜美麗的班主任老師的照片。)

  師她是誰呀?

  生(歡呼)是吳老師!

  (學生忍不住回頭望向同堂聽課的班主任,臉上的笑意明擺著就是在說:“我發(fā)現你了呀!”)

  師那你聽,在我們放學之后,吳老師在干什么?

  隨著教師播放的聲音,教室里傳來學生的細細碎語:“在做飯”“在打球”……突然一個學生說:“這是排桌子的聲音!”學生一下子恍然——“老師在整理教室。”“對,在打掃衛(wèi)生!”教室里七嘴八舌的聲音明顯底氣足了起來。隨后影像伴隨著聲音出現——窗外天色已暗,戴著口罩的吳老師在空空的教室里掃地、洗拖把、排桌椅、消毒……發(fā)出了長短、強弱、音色各不相同的聲音。分析完各種聲音的特點,教師又發(fā)出邀請:誰來幫助吳老師,加入她的勞動中來?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