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構建德智共生課堂的有效策略
摘要:新教學思想提出了“德智互動”要求老師從德育、智力的雙向教育下開展教學活動?;诖私虒W理念下,傳統化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已經不能夠滿足時代發(fā)展的需求,這就要求老師針對于當前的教學做出進一步的改革,將德育育教育育智力教育進行有效的融合,讓學生在獲取音樂知識、發(fā)展音樂能力的同時能夠促進學生個人品德思想的發(fā)展。為此,老師應該深入新時代的發(fā)展背景下,開設多樣的教學活動,引領學生深刻地參與、感悟。促進學生的綜合性提升與發(fā)展,提升小學時期音樂教學互動的效益與價值。本篇內容將基于新時代教育教學背景下,探索“德智互動”課堂的建設方案。
關鍵詞:新時代;小學音樂;德智互動;
國民經濟迅速發(fā)展,對于人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當前時代是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育時代,音樂課程在小學時期素質教育工作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對于德育教育形成的效果是其他課程無法實現和代替的,基于這一背景下,在音樂教學課程中實現“德智互動”是當下教育工作的重要挑戰(zhàn)。怎樣將德智互動融入小學音樂課堂是當前教育工作者在不斷探索和研討的主要問題。文章內容從多種音樂教學價值的挖掘和課堂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新進行探討,獲取更多有效的叫傲雪途徑與方法,便于促進小學生德育與智力的雙向發(fā)展,提升小學時期音樂課堂的效果。
一、德智互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實現的價值與意義
近些年來,我國的科學技術實力和經濟能力都有了質的飛躍,在這個社會急速發(fā)展的時代,人們已經不只是對物質生活有著要求和測量標準,對于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也在不斷地提高,而這種追求慢慢地成為了人們評論生活標準的主要內容之一。音樂是一種能夠表現人情感的一種特殊方式,正因如此,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身心乏累的時候聽一些愉快的音樂可以使人緩解疲勞、放松身心,幫助人們調節(jié)情緒、整理心情,是人們可以有好的狀態(tài)面對接下來勝過中的挑戰(zhàn);相反,一些傷感的音樂又會是因引起傷情的記憶,產生情感共鳴,成為人們表達感情的一種形式,讓人們沉浸在自己的情感漩渦中緬懷。高中的學生面對著升學的壓力,很容易產生一些消極的情緒,嚴重的還會因此對自己失去信心、丟失努力的動力。有一部分學生會通過某種方式來分擔自己的壓力,或許是跑步;或許是睡覺;或許是聽音樂等多種多樣的方式。很大的一部分學生都會通過音樂來寄托自己的心情,從中得到緩解。然后整理好心情繼續(xù)努力。這個時候如果可以在音樂課程的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更易于將德育教育更深地刻畫在學生的心目中,在幫助學生調整心態(tài)的同時又可以提高學生整體的道德素養(yǎng),可謂是一舉兩得。
二、德智互動視角下小學音樂課程的創(chuàng)新途徑
1. 挖掘德育內容,促進德智互動課堂建設。
在小學時期的音樂課程中,蘊含著很多教學資源。小學音樂教學活動老師會根據教材的設置組織學生對不同主題的歌曲進行演唱,包括有歷史歌曲、革命歌曲,還有一些有關于青少年樂觀向上精神、勞動生活以及各個民族地區(qū)的民歌主題等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就比如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就會針對學生演唱歌曲的主題。剖析德育教育的切入點,對學生的個人思想和認知進行引導,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國家的概念,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愛國、擁護黨、團結互助、積極生活的思想理念。就比如說老師在教唱《祖國像媽媽一樣》這篇歌曲時,就可以先引導學生理解這首歌的內涵,讓學生知道祖國就像母親一樣撫育我們成長,讓學生明確黨是我國的核心,我們美好的生活源于黨和國家。讓學生抱著尊敬的態(tài)度進行學習,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還有在《龜兔賽跑》這個歌曲的教學中,老師可以使用視頻教學的方式,從簡單的小故事中讓學生自己感悟到謙虛和驕傲造成的后果,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讓學生在內審深處明白這個道理,對自己的身份能力進行自我定位,建立正確的自我定位觀,為自己樹立自信,并且學會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堅持自己的目標,成為一名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學生。這樣一來,就促進了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發(fā)展。
2. 創(chuàng)設情景課堂,感悟音樂課程德育知識。
動態(tài)、形象的展示是吸引學生的有效方法。這是由于聲音和畫面都是能夠觸動學生感知的內容,將兩者相結合能夠增強學生的體驗感,進而讓學生對于內容有更精確到體驗,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音樂是一種聲音藝術,想要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培育學生對美的審視能力就要讓學生掌握發(fā)現美、欣賞美的方法,所以老師需要為學生制造與教學相通的情景,帶學生走入音樂世界當中,引導學生切身地感受音樂美。在創(chuàng)設情景的時候老師可以利用媒體技術,建立形象化的場景,引發(fā)學生的感受,讓學生通過情景感受和音樂之間產生共識,和音樂融為一體,潛移暗化地配對學生對音樂美的感知,讓學生在感知中獲取更多的道德素養(yǎng)認知,促進學生德育素養(yǎng)和音樂能力的同步發(fā)展與提升。
比如,在教學《軍民大生產》這首曲目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向學生拓展了之前生產年代的生活狀況與社會情況,讓學生深入地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感受人民勞作的辛苦,建立起勞動為榮的思想認知,讓學生深刻地感知生產年代的人民生活,從而正確地賞析生產年代的音樂作品,感知人民的不易。再例如教學《盼紅軍》曲目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就找尋了有關于紅軍的故事,通過故事導入讓學生正確地認識紅軍這一形象,感受其為人民生活帶來的體貼與關心,讓其明白為什么人民極度盼望紅軍。通過導入課外的知識能夠讓學生了解更多音樂知識與年代故事,這樣的內容能夠豐富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讓學生在今后的音樂征途中有專業(yè)素養(yǎng)與賞析能力的支持,進而讓其在音樂道路上快速發(fā)展。同時學習經典人物和事件中所展現出的高尚道德品質,促進學生自身的綜合性發(fā)展與提升。
3. 借助經典內容,促進學生德育素養(yǎng)提升。
音樂的發(fā)展同樣有著豐富的歷程,在其發(fā)展過程中也有很多的經典人物故事。這些故事中有很多優(yōu)秀的精神都是值得學生吸取、學習的。正因如此,在開展小學時期音樂教學活動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借助這些在音樂界中有突出成就的名人故事開展教育活動。從中挖掘人員的性格、精神、貢獻,對學生形成積極的影響。
像就著名的音樂大師聶耳,他的音樂生涯就是在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中獲取成功的故事。在音樂生涯中是因為他堅持不懈地奮斗才促成了他在音樂界的突破,最終創(chuàng)作出《義勇軍進行曲》;再比如中國有名的民間音樂家阿炳,他飽受世間的折磨,在艱難的人生中創(chuàng)作出其代表作《二泉映月》的人生故事案例。這些名人音樂家的故事案例彰顯出的是強大的人生信念,這個精神是值得學生學習和汲取的。老師可以通過引入這些名人的案例故事讓學生了解成功背后的不易,讓學生建立起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培育學生迎難而上、堅持不懈的態(tài)度。通過故事的引發(fā)學生積極的心態(tài),培育學生迎難而上的奮斗態(tài)度,讓學生能夠在后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保持良好、積極的狀態(tài),面對問題的時候勇敢地面對。進而落實新時代背景下提出的德智互動的教學理念,提升教學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