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豎笛教學在音樂課堂中的優(yōu)越性
淺談豎笛教學在音樂課堂中的優(yōu)越性
作者:賴鳳姬
當前,音樂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為器樂教學引入課堂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各校根據(jù)自身的師資以及各方面的因素,選擇不同的器樂進入音樂課堂中。其中的豎笛教學是被公認為最易普及的,盡管現(xiàn)時一些其他的器樂如:電子琴、手風琴、鋼琴等樂器也非常普遍,但并不是所有地區(qū)、學校、家庭都能接受。而豎笛則不同,無論在攜帶方便、演奏的難易等方面,它都占盡優(yōu)勢。所以我們認為它是最易普及的一件小樂器。
事實也證明,豎笛教學的介入,給音樂課堂注滿了生機和活力,給學生的學習增添了信心。
一、豎笛教學順應了當前推行的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九年義務教育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中把器樂教學列為教學的主容之一。并不斷強調(diào)它的重要性。豎笛作為一種易教易學的樂器,成為這一要求的先鋒。為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zhì)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授課形式方面,豎笛教學多為集體授課,因此也改變了以往其它樂器課單一授課的形式特點。這無疑順應了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
二、豎笛教學在音樂課中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豎笛教學多為集體課,其人數(shù)不定,可多可少。這與一對一的個別課存在極大的差別。課堂上學生的心理比較踏實,一點都不會覺得緊張。他們一起聽課、討論、演奏,熱熱鬧鬧,非常有趣,這樣,不僅調(diào)節(jié)了氣氛,更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當我們同在一起》時,因為這首歌曲是一首二部重奏曲,歌曲的旋律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熟悉。教師可以先把這首(帶歌詞)的歌曲用掛圖的形式掛到黑板上,然后,由老師范唱一次,接著問學生是否會唱?跟著是用鋼琴帶學生齊唱歌詞,再唱一遍歌譜,最后讓學生分組討論一下難點和二部曲中的相同與不同之處。最后讓學生們分聲部、分小組地進行練習,接下來是分聲部各齊奏兩次,最后合成。簡單流程圖如下:
(師)掛圖――范唱――(生)跟琴唱――視譜――分組討論――分組分聲部練習――最后合成。
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的心理更加踏實,更能增加其中的趣味性。
三、豎笛教學在音樂課堂中能培養(yǎng)學生之間互助互學、樂于助人的優(yōu)良品質(zhì)。
在課堂上,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分組練習,互相交流。當同一小組都不明白時,再向老師發(fā)問。這樣的交流,效果有時會比老師講解的更好。有些學生認為能幫助到別的同學感到快樂。例如,在討論中,當同學提出疑問時,其他小組的同學會搶在老師的前面做出解答。這樣,使學生在音樂的海洋里不斷地探討、追求。
四、豎笛教學能促進學生的聽音、視譜等各方面的能力。
任何器樂教學都要與歌唱、視譜、欣賞等教學相結合起來。在豎笛教學中,學生先熟悉譜子,再進行吹奏,通過多參與欣賞活動,提高欣賞水平,才能夠更好地吹奏各種各樣的曲子。但是,我們在教學中更應認識到,如果把要學唱的歌曲,先用豎笛來吹奏,再學唱這首歌曲,效果會更好。例如:《友誼地久天長》之前,教師可先用豎笛范奏一次給學生聽,然后再教學生學吹,最后,讓一半學生或少部分學生吹奏旋律,又在識譜中學會吹奏與歌唱,具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另外,在音樂欣賞課中,一些著名曲目的主旋律也可以讓學生用豎笛演奏出來。這樣,學生不僅能加深對音樂的理解,而且能增強欣賞活動中的參與意識。
五、有利于形成一個比學趕幫的良性循環(huán),加強學生的競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