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學三年級《孤獨的牧羊人》教學設計
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qū)談河小學 連華
一、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孤獨的牧羊人》是美國影片《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2/4拍,音樂輕松愉快、幽默恢諧,其演唱運用了真假聲結合的方法,具有美國鄉(xiāng)村音樂的風格特點。
[學生分析]
就三年級學生來說,已經對打擊樂很熟悉,包括演奏方法、音色聽辨,在演唱方面其習慣、技能已初步建立;在音樂知識方面已經能夠正確區(qū)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參與音樂實踐活動,感受作品輕松、過程與方法:示范、合作、體驗、比較
知識與技能:嘗試打擊樂合奏,記憶并模咱音樂主題。
[教學方法]
示范、合作、體驗、比較
二、教學過程
(一)初聽:打擊樂器實踐參與
5.聽音樂完整練習
(二)復聽:模唱記憶音樂主題
1.提問: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2.教師示范演唱,并講解爾范“真假聲結合的演咱方法”
3.學生邊畫旋律線邊學唱這兩句特色樂句
4.教帥鋼琴伴奏,學生練習演唱并找出樂句出現(xiàn)的規(guī)律
5.教師組織學生以男女生對唱、分小組演唱、個人接龍等方式鞏固演唱
6.聽原聲演唱并參與兩樂句演唱
7.打擊樂伴奏與樂句演唱結合,完整表現(xiàn)音樂
8.學生描述音樂情緒,教師點題《孤獨的牧羊人》風格特點,并闡述美國鄉(xiāng)村音樂:
(1)輕松、愉悅、幽默、恢諧;
(2)真假聲結合的演唱方法:
(三)評價與檢測
1.問題:下面三首樂曲的情緒哪一首與《孤獨的牧羊人》相似,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聽到的音樂
2.播放《搖籃曲》《哦,蘇珊娜》《中因少年先鋒隊隊歌》
3.學?;卮穑旱诙住杜?,蘇珊娜》相似
4.點評學生本節(jié)課表現(xiàn).獎勵大家觀看木偶劇《孤獨的牧羊人》
課例點評
《孤獨的牧羊人》這節(jié)課上得很成功,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有明確的目標
教師在對《孤獨的牧羊人》這首音樂作品理性分析的基礎上,確立了感受輕松恢諧音樂情緒的教學日標,并以此為軸,設計了層層遞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反映出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不僅僅是一首又一首的歌(樂)曲,而是看到了隱藏在教材中的音樂知識與技能的線索,并力求使之明確、具體。
(二)有有效的方法
教師設計了以打擊樂合奏的形式為歌曲伴奏的活動,完成了初聽;教師設計了以主題模唱為載體,帶領學生畫旋律線、師生接龍等活動,使學生感受了真假聲結合的演唱方法,完成了復聽,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教師設汁了聽賞樂曲,要求學生用身體律動表現(xiàn)音樂情緒的活動,完成了聽辨情緒、檢測目標的仟務。整堂課師生參與活動貫穿始終,學生在活動中參與、實踐、合作、學習。
(三)有顯性的效果
學生在已有的情緒(優(yōu)美、歡快、雄壯)感知基礎上,體驗了輕松談諧的音樂情緒,落實了課標: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進行了打擊樂合奏的嘗試與訓練,落實了課標:樂于參與各種演奏活動。模唱并記憶了音樂主題,落實了課標: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點評人: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 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