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快樂地教與學-小學音樂教學論文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南區(qū)竹秀園中心小學
摘要:新一輪的課堂教育改革要求我們的學生要快樂地學習,是不是音樂課的學生就因為沒有升學或學習負擔而特別的快樂呢?我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在沒有任何學習困難時的快樂是非常短暫的,而且是沒什么教育意義的,那么有了學習困難會不會就讓學生不愿學,從而不開心呢?通過課堂實踐和觀察,我發(fā)現(xiàn),沒有任何負擔的學習,學生得到的只是非常短暫的開心,而不是身心的愉悅,當我層層深入地幫他們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后,他們是快樂的,并激發(fā)了繼續(xù)探討的興趣,這才是我們教育最原始的動機。我才明白了,為什么要求我們的教學要是快樂的。
關鍵詞: 快樂 定位 多元智能理論 奧樂夫
快樂可以促進我們更好地學習和工作,學習讓人懂得真正的快樂。也許你會說,音樂課你還不快樂???天天唱唱跳跳,多開心!開心不就是快樂嗎?我說:“不!”正如錢鐘書先生說的:“發(fā)現(xiàn)了快樂由精神來決定,人類的文化又進了一步?!遍_心只是一種心情,而快樂是一種精神。精神是人類最高追求境界。例如你看完一個搞笑的影視節(jié)目,你不會說,好快樂啊,你只會說好開心,因為這種愉悅感只是很短暫的,稍縱即逝。但如果你在學習和工作中遇到了困難,你歷盡艱難,終于得以解決,你會覺得無比的快樂,所經(jīng)歷的艱難與你得到的快樂成正比,成功的愉悅感會讓你下次再去品嘗困難從而得到更大的快樂。這就是我們?yōu)槭裁匆鞓返貙W習,但并不等同于“無憂無慮,沒有負擔”的學習。
既然我們要快樂地學習,又不可以無憂無慮、沒有負擔地學習,又不可以不要教科書,想學什么就學什么,那我們怎么才可以真正快樂地學習呢?
首先,我們?yōu)槿藥熣咭獙W會“自我定位”。
為什么要定位?近代教育史上,人們總是喜歡把師者定位在“蠟炬成灰淚始干”。一副“恨鐵不成鋼,為自己的學生操勞一生,不求任何回報”的樣子。淚都干了,蠟也成灰了,自己都不快樂了,如何讓學子快樂?如何把自己滿腹才學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呢?所以我認為把老師定位為一個指揮官的角色更合適。只有在課堂上精于調配,善于指揮,才能讓學生去思考,讓學生去碰到困難,然后得到知識和快樂。別讓學生還沒開始學習已經(jīng)害怕甚至厭倦了學習。國家總督學柳斌說過:教育是最需要科學的領域,傳授科學的過程不科學,學習科學的人就只能收獲痛苦。所以,我們要想讓學生愛學習,快樂地學習,我們首先要給自己一個定位,是做一名快樂地指揮官還是做一只會燃盡的蠟燭呢?教改給了我們一個選擇的機會。老師是課堂教學中教的主體,學生是課堂教學中學習的主體,這是兩個互不干擾卻又互相聯(lián)系的主體。為什么說互不干擾呢,因為老師是為了教,學生是為了學。現(xiàn)代戰(zhàn)場上,聰明的指揮官是不會讓自己和士兵一樣沖鋒陷陣,暴露在敵人的視野內指揮的。只有在萬不得以的情況下才會去當排頭兵,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學生。這兩個主體如果互相干擾是什么都做不成,只有互相聯(lián)系,互相配合才能成功地學習,從而體驗學習的快樂和授人以漁的快樂。那么,低年級的小學生在音樂課中,我們該如何去指揮他們快樂地學習呢?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加德納在八十年代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類的智能結構是多元的,至少具有語言、邏輯―數(shù)學、視覺空間、音樂、運動、交際、自省和認識自然等多種基本智能,其形成既有先天的基礎,又有賴于后天的開發(fā)。音樂課的學習占據(jù)了許多項,而每個學生的智能發(fā)展傾向都不同,要把不同的學生聚到一起學一樣的東西不是件容易的事,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從易到難,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一年級的學生剛上小學,很多基本的教學常規(guī)都還不是很懂,正如一張白紙,我們畫什么他們就會出現(xiàn)什么。我通常在教學中,側重對學生的節(jié)奏訓練,因為節(jié)奏出現(xiàn)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用他們看得到、聽得著的音樂節(jié)奏來訓練他們對音樂的感覺,用節(jié)奏去調配他們,把孩子的東西拿來,加上我需要的音樂元素,讓孩子們和我在教學相長中去玩音樂,在玩中學。
第二要大膽利用各種教材,優(yōu)化教學。
俗話說: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都是好貓。這句話同樣適用于我們的實際教學工作。要做這只好貓,音樂老師要做很多的準備,音樂教材是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但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至少普遍用過三種教材版本,不論使用哪個版本,我都會在開學時通讀教材,把可一起利用的教材放在一起,不論課題先后,不管哪個版本,甚至有時我還會加入流行音樂。例如在一年級第一學期第一課,我在正常課題學習前加學了《上學歌》,通過歌曲學習同學們知道了自己上小學和幼兒園的不同意義,每次我都表揚能做到的學生,哪怕是一點閃光點,很快學生就進入教學常規(guī)。
通常教材配套的音樂素材具有局限性,甚至有些地方性太強了,學生較難把握的,我會作些添加。例如一年級的《螃蟹歌》,地方特色太濃,一年級的小學生很難接受,我干脆讓學生按歌曲節(jié)奏念熟歌詞,讓學生自己找首合適的童謠套用進去,進行了無意識的二度創(chuàng)作。有位學生就硬生生地把《學做解放軍》套進去,變成螃蟹軍歌,把《學做解放軍》里的“噠噠 噠 噠噠 嘀 -?。?nbsp; 嘀嘀 嘀嘀嘀 噠?。?nbsp; ”換成了螃蟹打斗時的聲和動作,同學們一下子喜歡上了,表演得非常非常生動,一節(jié)課快活而難忘。第二課時我才給他們聽原味的《螃蟹歌》。雖然他們沒學到湘味濃郁的《螃蟹歌》的旋律,但他們卻無意中學到了更多。所幸音樂課教學相比其它科目有很多自身的優(yōu)勢,我們甚至還可以利用語文課本里的詩,數(shù)學里的數(shù)字,大自然中的風、雨等等,總之一切為我所用,達到快樂的教學目的。
其三,洋為中用,巧用多媒體平臺
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卡樂?奧樂夫創(chuàng)建的奧樂夫音樂教學體系是世界公認的成熟的一種音樂教學體系,它以音樂節(jié)奏為學習起點,它有嚴密的邏輯性,科學的發(fā)展觀,可以引領任何一個階層的人們快樂地學習音樂,八十年代引入中國已二十幾年,近幾年更是深入地發(fā)展到了各省市音樂教育第一線。把這“洋物”為我所用需要一個過程,縮短這個過程最快的方式就是巧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平臺是我們音樂課堂教學中最有力的武器。但不要濫用,不要為了好看而用,要做指揮官,有時找到的教學素材有很多,要為了用而用,可用可不用時盡量不用,讓多媒體成為我們的教輔工具,而不是我們的主人。多媒體可為我們提供不間斷的音樂,讓我們在玩音樂游戲時更有趣;多媒體可以為我們提供完美的畫面,在低年級音樂教學中尤為重要。孩子還小,需要視覺提醒,我和孩子們一起玩音樂節(jié)奏的時候,會先讓他們通過畫面想象這畫面會出現(xiàn)什么聲音,再聯(lián)想到動作,讓他們去說、去想、去動,我們只要引導他們,這也是奧樂夫教學法的精髓所在,而不是把知識僵硬地注入。多媒體可以讓他們更加注意聽音樂。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敏銳度,因為只有會聽才會唱。
錢鐘書先生說過:“矛盾是智慧的代價。”所以只有智慧才會發(fā)現(xiàn)矛盾所在,而矛盾的解決會讓我們產(chǎn)生無比的快樂,無論教者還是學者。就讓我們多多發(fā)現(xiàn)矛盾,從而獲得更多的快樂。
參考資料:
1廖乃雄《音樂教學法》中國音樂學院出版05年7月
2晨曦 李寶林《加德納八大智能教育法》中國商業(yè)出版社06年2月第一版
3廖乃雄譯《奧樂夫音樂教育法初步》安徽文藝出版社會1987年
4錢鐘書《錢鐘書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199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