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教育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作者:教育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360

  作者:巧家縣新華小學 陸艷萍

  小學音樂教學,是一種啟蒙式的音樂教學。它通過特定的手段使學生與音樂相互作用,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激發(fā)學生養(yǎng)成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樂知識技能的基礎上,逐漸提高審美能力,讓音樂這門藝術,帶給他們審美的愉悅,情感的共鳴以及心靈的凈化,使他們成為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的人。

  教育技術是關于學習資源和學習過程的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和實踐。它注重在“教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之間尋找到一個融匯點,通過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彼此間進行情感交流,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與共同發(fā)展。

  那么,如何將教育技術運用于小學音樂教學呢?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嘗試教育技術運用于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幾點愚見。

  一、教學媒體不是越先進越好,而是要根據教學和自身實際,選擇最能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的媒體。

  提到媒體,很多人就會想到電腦和投影儀。隨著教學技術的進步,多媒體教學逐漸步入音樂課堂。那生動逼真的音響效果,色彩鮮明的動態(tài)視覺,靈活便捷的交互手段讓孩子們學得開心,老師們教的輕松。那么,是不是媒體越先進,教學效果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學媒體都是“輔助”處于“主導”地位的教師,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益。沒有萬能的媒體,只有最適合的媒體,只有我們使用起來比較順手,并且能最大程度地配合課堂教學的媒體,才是最好的教學媒體。

  比如,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用電腦播放音樂的效果就不比用錄音機播放的效果好。在操作電腦播放的過程中,會增大學生的好奇心,導致學生在欣賞音樂的時候容易分心,不能很好地感受音樂的旋律與美感,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又如,在學生試唱的時候,教師用樂器伴奏的效果也要遠比使用電腦伴奏的效果好。教師用樂器伴奏,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同時也可通過展現自身的魅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課前應結合課程內容,站在學生的角度,組織教學資源,模擬教學過程。

  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我們通過分析,可以得知學生的現有能力、主要學習動機和學習風格,從而確定教學難度和教學的速度,定制教學的目標;有針對性地激勵學生更加積極的學習,促進教學的進程;定制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利于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新知識也利于教師教學的進行。

  結合當前課程內容,在學生特征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就可以有目的地選擇黑板、電腦、投影儀、手風琴等教學媒體,選擇符號、圖片、音樂、影視、課件等媒體素材,通過有效的組織與設計,形成初步的教學思路,再通過不斷的修改完善,形成完整的教學過程。

  比如,歌曲《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的教學中,通過分析,學生都已參加過“六一”兒童節(jié),都聽過這首歌,部分學生已經成為少先隊員,其他學生也渴望加入少先隊,總體積極性非常高。教學重點是準確演唱和感受、體驗歌曲富有朝氣、雄壯有力的進行曲風格,難點是背唱歌曲和感受歌曲中表現的少先隊員喜悅、自豪、勇敢、堅定等不同的情緒,并用歌聲和舞蹈進行情感表達。教師可根據需要采用播放視頻、手風琴伴奏、少先隊員領唱等方式來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教學過程中,不斷運用和提高教學技能,加大師生互動,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講述生活經驗等方式,充分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告知學生學習目標,讓學生清楚地知道本節(jié)課的最終目的;通過復習以前的知識,順利過渡到新的知識上。教師要引導課堂氛圍,可以通過提問、分組討論等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實現教學目標,課后要注意鞏固訓練以加深學生印象。

  比如,歌曲《丟手絹》的教學中,通過提問“你們丟過手絹嗎?”引起學生注意,通過回憶玩游戲的經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然后直接告知學生學習目標,引入本節(jié)課的內容。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