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音樂課堂“活”起來
摘自:《成長博客》
美好的課堂氣氛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學中應采用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是朋友關系,合作伙伴的關系,需要有一種愉悅、和諧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使每位學生都參與到音樂課堂之中,增強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yǎng)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結精神,使學生在動中學、玩中學、樂中學,在生動有趣的音樂課堂中體會音樂的美感,下面結合自身新型課堂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在課堂上,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的源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边@充分說明,音樂的熏陶對于人的良好性格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我們農村的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學生,接觸音樂課堂教學比較少,有的學生在小學可能一節(jié)正規(guī)的音樂課就沒上過。在初一剛入學,在給學生講解枯燥無味的音樂知識,音符和休止符時,講到時值比例時,恰好與數字的意義相結合,我形象的把一個成熟的大西瓜放在桌上,同學都爭著大眼看,一定要想吃一口又甜又起沙的大西瓜。我問:“大西瓜與咱們將要學的音符時值有什么聯系?如何劃分?”小組互相討論,交流意見和看法。即把大西瓜分成四等份,以一等份四分音符“5”(一拍)看成單位“1”。二分音符“5-”(二拍),全音符“5--”(四拍),然后把西瓜分給每小組,看如果再切分結果將如何?,這樣有趣味的課堂教學既加深了音符時值,學生又復習了數學知識。在這樣的啟發(fā)下,學生既記牢知識點又開發(fā)了智力。
再如,講解“休止符”這個常用概念時,我對同學們說“0”雖然不能唱出,不是一個音符,但是這種符號起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就如我們每個人的講話不帶標點符號,致使無法換氣。通過這幽默風趣講解與表達使學生領悟了所講解的知識,又增添了學生學習的樂趣。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應努力創(chuàng)設使學生輕松愉快,情趣高昂的愉悅氛圍,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二、在課堂上,開發(fā)音樂的感知力,讓學生體驗音樂的美感
音樂感知是一種多種感知渠道協(xié)同作用的感知活動,開放的感知渠道越多,對特定對象的把握就越全面、越精確、越深刻。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音樂興趣以及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自主發(fā)展,有助于積極的社會情感和審美情感的養(yǎng)成,感知音樂的方式分三種:
l、“聽”。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是音樂藝術實踐的重要過程。教師必須善于激發(fā)學生感知每一首歌曲或樂曲最富表現力的特征。比如,在教歌曲《鼓浪嶼之波》時,我放錄音讓學生欣賞一遍時,學生便會隨著音樂的律動:有的手執(zhí)“指揮棒”(鉛筆,筷子)搖頭晃腦,如癡如醉,好似這優(yōu)美的旋律出自他們的“魔棒”,有的干脆以桌代琴,激情澎湃敲打節(jié)奏,有的小聲隨著旋津哼唱,從眼神中看出同學們內心的感受,希望臺灣早日回到母親的懷抱。
2、“視”。俗語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通過“看”讓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因為音樂與舞蹈、美術,戲劇,文學等相互聯系的有機結合藝術,教學中應把音樂與多種藝術形式相關知識t創(chuàng)作技能,文化背景,風格特點融于一體充分利用繪畫知識和技能的現代教育手段,音畫結合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如教唱《春之歌》時在多媒體教室放上幾幅描繪春天景色的畫面,加入優(yōu)美的旋律嘹亮的歌聲,讓學生去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然后,再分組討論看、聽后的感受。
3、“動”。通過以律動的形式,讓學生參與、交流、模仿和表現,使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創(chuàng)造多種多樣的“玩”法,挖“玩”的內涵,使學生通過音樂的美與自己情感生活的連接相互作用,學習用音樂的方式表達和交流情感,獲得表現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如在教“切分節(jié)奏”這一難點時,我現讓學生去根據節(jié)奏的長短關系,小組進行交流想法去解決,即2/4XX XX|XXX||,結果是我意想不到的是,學生掌握的非常好,有的口讀節(jié)奏,手擊節(jié)拍,有的象手鼓似的,拍擊桌面,有的同學想起新疆動手腕、動勃子的舞蹈,使得整堂課非常的活躍。
三、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樂于表現音樂的能力
在新型的課堂模式下,小組合作學習、探究被引入課堂教學,教師在教學中多給學生創(chuàng)設多種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演唱及表演能力,發(fā)展學生表演潛能及創(chuàng)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與他人溝通配合。在音樂的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
比如,學習“啊,奧林匹克”這節(jié)課時,我首先給學生簡練的講解奧林匹克是一項世界上最大的體育運動,他所倡導的主題精神是相互了解,友誼,團結和平競爭的精神,為了使課堂氣氛“活“起來,我始終給每個小組進行分配任務,第一組討論一下奧運上你所知道參加的體育項目,開始翻閱查找資料;第二組能否歌唱一些關于奧運精神的歌曲,大膽歌唱;第三組,結合自己的想象力,進行上臺表演創(chuàng)作。這樣一來,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的勇氣上來了,整個課堂探討聲、歌聲、尋找資料的翻書聲,最后的效果還是不錯的。第一組的同學討論近20多種項目:如跳水、游泳、飛碟、投擲等等;第二組的同學歌曲演唱雖不全,但能唱上幾首歌,如:《飛吧,足球》、《亞洲雄風》、《中國功夫》等,并要求學生在課下互相教唱一下,第三組表演也非常出色,有的兩個人進行武術表演,有的比較幽默作啞劇表演。
總而言之,學生的參與性很高,能用頭腦去想,去挖掘知識,通過相互交流,合作表演的教學模式,學生把“奧林匹克”理解的非常透徹,接著,讓學生聽了一遍歌曲“奧林匹克風”,學生沒幾遍達到上臺有表情歌唱的能力,在臺上盡情高歌,并且歌唱非常自然,加的動作也很自如,因我采用比賽式的形式,“組內是合作,組間有競爭”的機制,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功效。
四、在課堂上。豐富和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經說過“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時時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創(chuàng)造沒有固定模式,生活中無時無地不在充滿著創(chuàng)造的機會,要在課堂中設法激發(fā)學生去尋找,去發(fā)現,去創(chuàng)造的熱情,千方百計地去挖掘拓寬孩子們自由創(chuàng)造的空間,讓學生學會幻想,學會做夢,學會好奇,盡情釋放生命中創(chuàng)造能量。
音樂課堂上的創(chuàng)造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性的個性品質,在積極進取的求新求異中展現特色的個性音樂才華。學生有創(chuàng)造的天性,利用學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啟發(fā)學生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作及作品,在交流中共同分享創(chuàng)造的愉快,使學生成為音樂學習的主人。例如,在《浪漫月光曲》這一課時.我讓學生對“李白邀月圖”這幅中國畫,各個小組進行展開想象,想到了什么?用怎樣的方式去表達?結果,使我意想不到,有的小組唱起《思鄉(xiāng)曲》,非常感人,有的小組表演《八月十五月兒明》,還有小組進行表演待歌等學生的創(chuàng)造交流的內容都完全適合這個體裁.使得整個課堂每位學生學到了豐富多彩的知識又鍛煉了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的能力。
總之,我們教師應該拓寬學生音樂學習的渠道,改狹隘、封閉式課堂教學為廣闊、開放式的音樂教學,讓我們每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之中,用腦去想,用口去唱,用眼去看,用身體去表現,讓音樂課堂氣氛“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