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法研究 > 初中音樂教法 >

中學音樂教學方法研究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8   點擊:

摘自:《教育論文網(wǎng)》

[摘要]:優(yōu)美的音樂不僅能促進人的思維的發(fā)展,而且通過音樂審美教育,可以培養(yǎng)高尚完美的人,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法,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是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的要求。面對全新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如何切實搞好高中音樂教學,提高廣大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達到新課標中教學效果的要求已經(jīng)成為每一個高中音樂教師積極認真探討的課題。

[關鍵詞]:音樂審美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

優(yōu)美的音樂不僅能促進人的思維的發(fā)展,而且通過音樂審美教育,可以培養(yǎng)高尚完美的人,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法,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是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的要求。音樂欣賞課的首要教學目的是: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鑒賞音樂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面對全新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如何切實搞好高中音樂教學,提高廣大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達到新課標中教學效果的要求已經(jīng)成為每一個高中音樂教師積極認真探討的課題。

現(xiàn)代教學論強調:學生學習的性質是“開發(fā)、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更應該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進而主動地去獲得知識和能力。音樂課畢竟不同于其它課程,她更強調的是作為人的學生的情感體驗,只有在有情感體驗有心靈參與的學習中增加音樂素養(yǎng)的音樂課才是一堂成功的課。

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愿望總是在特定情境中發(fā)生的,離開了一定的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愿望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音樂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等特點,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可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選擇情緒感染力強,音樂形象鮮明的樂曲來營造課堂的氛圍和問題的情境,迅速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愿望。教師可將音響、畫面、語言等進行組合設計,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景,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受到刺激,引起興趣。

當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情緒被感染,興趣被激發(fā)以后,可以放手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能力或結合教科書的提示,有時還可布置學生在課前查找一些相關的資料,如查找有關音樂家的資料等。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確定一名組長,并讓各組組員合作進行一些嘗試性練習,即讓學生自己先找--找(資料),唱一唱(主題),奏一奏(旋律),講一講有關音樂家的故事等,對所要欣賞的樂曲進行充分的分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這時教師要到各小組了解情況,并參與學生討論,傾聽學生的觀點,進行點撥和指導。這樣的教學既創(chuàng)設了教學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又使學生學到了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真正使學生“樂在學中”。

高中學生也有強烈的參與和表現(xiàn)意識。由于以往教學模式特別是高中教學目的中過分強調高考產生的負面作用,導致很多學生進入高中就把全部精力投注在備戰(zhàn)高考的倒計時中,加之高中生心理日趨成人化,讓教師也習慣地認為高中學生只知道坐在教室里啃書本,不愿參與各種活動,更羞于在大庭廣眾面前表現(xiàn)自己,其實,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秀才”型的學生早已不是當今高中學生追崇的對象,他們更加崇尚個性和自我,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望著展示自己,只是苦于沒有適合的舞臺。我們有的教師總抱怨學生不配合,不參與音樂教學活動,很大原因不在學生,而在教師自己對高中學生的認識理解存在著偏頗。

學生在初步體驗音樂的情感,嘗試研究知識以后,讓各組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由各組派代表發(fā)表本組討論結果。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音樂的特點和內在聯(lián)系,推理概括出抽象的概念性的理論知識,將“雙基”教學落實在學習過程之中,為學生今后欣賞、分析音樂作品提供理論性的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隨著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不少學校的校園環(huán)境和周邊環(huán)境都有了明顯的改觀,甚至一些學校還特意營設了許多景點性的場所和建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完全可以將學生帶出教室,帶入到對音樂鑒賞有烘托作用的環(huán)境中去,讓學生在更為融洽更為自然的氛圍中去感受音樂的美。比如在水池邊欣賞德彪西的作品,在高大的建筑或雕塑旁欣賞貝多芬的作品,在靜謐的樹林里或草坪上欣賞古典主義音樂等等。相信在這樣的環(huán)境氛圍中,師生間的距離感更容易消除,學生體驗音樂的主動性也會逐漸加強,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自然會在情理之中,這也正符合了高中音樂新課標中引導學生體驗音樂的要求。

高中音樂教師是音樂鑒賞的引領者而不是過分強調專業(yè)性的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許多高中音樂教師都受過系統(tǒng)的專業(yè)針對性很強的音樂技能訓練,這為抓好音樂特長生的技能培訓提供了便利,但也恰恰導致很多教師過分地用專業(yè)的眼光來看待普通學生和評價普通音樂鑒賞課的教學效果,結果導致教師越教越覺得學生對音樂無反應,學生越學越覺得音樂晦澀難懂,最終使音樂鑒賞課陷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

對學生學習掌握音樂課教學內容程度的評價要因人而異。每個學生的特質不同,對音樂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各不相同,如果一味地要求所有學生都將音樂課上的內容按同一要求掌握,特別是要求達到某某水平,勢必會挫傷很多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甚至會導致學生厭惡或恐懼上音樂課。音樂不同于其它人文學科或自然學科的學習,音樂教育是人的教育,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展現(xiàn)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從而使學生的心靈隨著音樂飛舞。只要學生在音樂課的學習中能夠感受到音樂對心靈的啟迪或陶冶,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地去接觸一些人類音樂文化中優(yōu)秀經(jīng)典的作品,能夠領略到這些音樂作品中的所蘊含的藝術美,那么他的音樂課的學習就是成功的,作為教師就應該給予肯定的評價。

課后隨感,就是賞樂者把音樂作品賦予的情感體驗、精神收獲用文學的樣式表達出來,是賞樂者寫出對音樂作品的精神內涵的審美感受。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其中的一個側面或某一個點來寫自己的感悟,使學生的課后隨感言之有物,短小精悍。這不僅進一步鞏固了學習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同時使學生的文筆得以練習,使音樂與文學得到很好的結合。

[參考文獻]:

[1]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