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課堂實錄分析
摘自:《廣深家教信息網》
這是一節(jié)高中一年級的音樂鑒賞課。
教學目標:通過學生對音樂的對比欣賞,感受流行音樂的民族化和民族音樂的流行化給人們帶來的新的感受。通過整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對中國民族音樂有一個新的認識。
教學過程如下:
一、導入
教師:在上課之前呢,我們先來欣賞兩段音樂,同學們考慮這兩首歌曲的伴奏樂器是什么?類別有什么不同?
(教師播放《遇見》和《倩女幽魂》兩首流行歌曲的片段)
【引導學生自主的聽辨出不同樂器的音色及其分類,為課題的導入做好鋪墊?!浚ā?a href=http://shangwufuwu.com.cn/fansidianpin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點評”用方括號表示,下同)
學生2:鋼琴與吉他屬于西洋樂器,琵琶與笛子屬于中國民族樂器。
教師:在通俗歌曲中加入了民族樂器,能夠突顯音樂的內容和風格,順應了時代的發(fā)展?,F(xiàn)在很多的流行音樂人在自己的音樂作品中加如了民族音樂的元素,來凸顯自己的音樂風格,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來共同感受的在流行音樂中迅速發(fā)展的中國民族音樂。
二、加入民族音樂元素的通俗音樂
教師:看大屏幕,我們剛才欣賞的《倩女幽魂》屬于哪一類?
(大屏幕顯示三大類別:加入民族音樂元素的通俗歌曲,通俗化的民歌,民族器樂的演奏新形式)
【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自己找出準確答案,為下面的內容做鋪墊?!?
學生:《倩女幽魂》屬于“加入民族音樂元素的通俗歌曲”這一大類別。
教師:非常好,回答的很準確。那我們今天就先來學習加入民族音樂元素的通俗歌曲。同學們能否應用以前學過的中國民族器樂的知識為笛子和琵琶進行分類呢?
【通過歸類法讓學生參與對中國傳統(tǒng)民族樂器的復習?!?
學生2:琵琶屬于彈撥類樂器。
教師:同學們對我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掌握的很牢固,請同學們繼續(xù)聆聽一段音樂,仔細聽辨是用哪種樂器演奏的?
(教師播放學生熟悉的歌曲《東風破》里的二胡片段。)
【在這個地方,教師并沒有顯示畫面,只播放聲音,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
學生:應該是屬于拉弦類樂器。
教師:同學們考慮一下,二胡的音色有什么特點呢?
(教師播放二胡曲片段,盡情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感受二胡的音色特點。)
學生1:很連貫,很動聽。
學生2:纏綿,委婉,哀傷。
學生3:悲哀,傷感。
教師:以上幾名同學對于二胡音色的總結都很準確。有沒有熟悉《東風破》這首歌曲的同學來回答一下,這首歌曲要表達的是怎樣一種情緒呢?
【利用歌曲《東風破》的普及性,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
學生:這是一首懷舊的歌曲,里面有著淡淡的憂傷。
教師:同學們想一下,如果這首《東風破》里的二胡片段改為用古箏彈奏,還能否有那種憂傷的感覺呢?
(教師用古箏來彈奏《東風破》二胡片段的旋律,引導學生進行音色對比。學生積極聽辨二胡于古箏的音色差別。)
學生:古箏的音色清脆,明亮,優(yōu)美動聽。但是并沒有讓我感受到悲傷的情緒。
教師:兩種樂器音色上的差異,導致了在《東風破》這段樂曲中二胡應用的必要性。這說明了什么呢?
學生:說明了音樂人在對通俗歌曲的編配上不是隨便地應用民族樂器的,一定是要表達某種特定的情緒才使用某種與音樂情緒相匹配的樂器。
教師:這首《東風破》除了加入民族樂器還有哪些民族音樂元素在其中?
(教師出示譜例,并帶領學生對譜例進行視唱練習。)
教師:這段音樂的調式有什么特點?
學生:運用了五聲調式,里面沒有“4”和“7”,是中國的民族調式。
(通過教師的提示,使學生充分地認識到此段音樂應用的傳統(tǒng)的五聲調式,為教師后面的總結做好了鋪墊。)
教師:第一個標題中的“民族音樂元素”包括哪兩種因素?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最后找一名同學進行總結性回答。)
學生:包括了民族樂器和民族調式。
三、通俗化的民歌
教師: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音樂人在我國民族音樂的寬闊海洋中吸取音樂素材,來為自己的作品增添光彩,那么接下來老師要給大家唱一首歌曲,同學們考慮一下,老師運用了哪種演唱方法?
(教師運用民族唱法演唱歌曲《珊瑚頌》。)
【教師演唱的很動聽,學生聽得也很認真?!?
學生:這首歌曲運用了民族唱法。
教師:很準確,這首歌曲是我國上世紀創(chuàng)作的一首民歌《珊瑚頌》,同學們再接著聽下一段歌曲,仍然是這首《珊瑚頌》,辨別一下它又運用了哪種演唱方法呢?
(教師播放由黑鴨子組合演唱的《珊瑚頌》,加深學生對于歌曲演唱方法不同而產生的效果不同的印象,并為引導學生認識民歌的通俗化做好鋪墊。)
【感覺的確大不相同!】
學生:運用了通俗唱法,感覺也很好聽。
教師:除了演唱方法改變之外,還有哪些手段可以使民歌通俗化?接下來我們再欣賞兩段歌曲,考慮這個問題。
(教師播放兩個不同版本的新疆民歌《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學生認真聆聽,并隨樂曲節(jié)奏有規(guī)律地擊掌,感受兩首《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不同點。)
【采用師生互動式教學,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的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使學生在動中學,在動中創(chuàng)。】
學生2:第一首《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節(jié)奏比較緩慢,運用了民族樂隊伴奏;而第二首《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很有節(jié)奏感,運用了很現(xiàn)代的樂器來伴奏,比如說有吉他,爵士鼓,電貝司等。
教師:看來我們同學的聽辨能力很強,說的都非常有道理。那同學們總結一下,使民歌通俗化,都可以運用哪些手段?
【鼓勵了學生,也提出了問題,一舉兩得也!】
學生1:演唱方法不同。
學生2:配器不同。
四、民族器樂的演奏新形式
教師:聆聽一段樂曲,想一想這首樂曲由誰演奏的?
(教師播放由女子十二樂坊演奏的《自由》片段。利用學生比較熟悉的女子十二樂坊引出新民樂的課題。)
學生:這首樂曲是由女子十二樂坊演奏的。
教師:女子十二樂坊是我國最近流行起來的一個民族器樂組合,她們不僅在國內受到了廣大聽眾的歡迎,而且還在美國、日本等國家引起了轟動,我們也把這種音樂形式稱為新民樂。我們再來觀賞她們演奏的《自由》片段,同學們邊看邊考慮:這種新民樂到底新在哪里?
(教師播放《自由》的視頻,學生分組進行熱烈地進行討論,并選出代表進行回答。)
【使學生在一種民主、和諧的氣氛中自創(chuàng)、互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討論的非常熱烈,使我也有一種想參與進去的沖動。】
學生1:形式新,曲目新。
學生2:包裝新,配器新。
【還有個別的學生在下面爭論不休,但是結論基本上能夠保持一致?!?
教師:回答的非常準確!除了女子十二樂坊,我國還有哪些類似的組合?
學生1:有“芳華十八”,還有“新東方女子樂團”。
學生2:還有“紅櫻束女子打擊樂團”。
教師:好,那我們就來欣賞一下紅櫻束女子打擊樂團表演的一首《紅塵》,同學們來驗證一下我們剛才總結出來的四新是否正確,并找出里面的中國傳統(tǒng)打擊樂器。
【打擊類樂器終于出現(xiàn)了!到這里為止,中國民族樂器的四大類均出現(xiàn)在課堂內容里了。】
(教師播放《紅塵》視頻,學生認真聆聽,并討論。)
學生:這首樂曲里我看到了中國的堂鼓和大鼓。
五、課堂練習
教師:好,我們今天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結合的三大類型,為了鞏固一下我們的學習成果呢,下面我們來做幾個練習,大家只要能分辨出哪首音樂屬于哪種類型的就可以了。
【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消化本堂課學習的內容,加深學生的印象?!?
(教師播放歌曲《獨一無二》并提問:屬于哪一類?)
學生:屬于“加入民族音樂元素的通俗歌曲”。
(教師播放女子十二樂坊演奏的《維多利亞的微笑》。)
學生:屬于民族器樂的演奏新形式。
(教師播放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學生:屬于民歌的通俗化。
【學生能夠馬上反應出正確答案,對于課堂內容掌握的很扎實,很牢固?!?
六、課堂總結
教師:我們的民族音樂是以民族性為主要目的的。我們加入許多新手段來使得更多的國家和民族以及青年人能夠認同它,理解它,喜歡它,它也可以作為一種世界性的音樂語言,所以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希望通過這節(jié)課,大家可以對我國的民族音樂有一個新的認識,好,下課!
【教師的這段結束語,不僅很好的總結了這堂課的教學內容,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情緒,使學生認識到民族音樂的重要性,給本節(jié)課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