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反思點評 > 高中音樂反思 >

高一年級《改編與創(chuàng)作的民歌民樂》教學課例分析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摘自:《黃浦教育信息網》

教學目標:

1、感受在現代藝術中民族音樂所處的不可缺少的地位,重視民族音樂的重要性,提高對民族音樂的認識。

2、通過欣賞與對比的教學方法,對我國傳統(tǒng)民樂與新民樂有一個比較與認識,提高獨立欣賞的能力。

3、了解民族管弦樂器與西洋管弦樂器在分類上的異同,并能正確聽辨樂曲中的主要演奏樂器。

教學內容:歌曲《彩云追月》,民樂合奏《彩云追月》,女子十二樂坊《茉莉花》、《新古典主義》,電影《十面埋伏》片段

教學重點:

感受與比較不同風格與體裁的民族音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根據上一節(jié)課的通俗音樂的欣賞來欣賞通俗歌曲《彩云追月》

思考:1、這是一首什么類型的歌曲?

(通俗歌曲)

2、這首歌曲旋律上有什么特點?

(它加入了一些民族音樂的元素。這是一首根據我國傳統(tǒng)的廣東音樂《彩云追月》為素材改編而成的通俗歌曲)

二、由上面的欣賞引出本節(jié)課題----改編與創(chuàng)作的民歌民樂

1、欣賞與思考:民族管弦樂團演奏的《彩云追月》

(1)聽辯這首樂曲是用哪些樂器演奏的?

(2)我國的民族管弦樂團與西洋管弦樂團在樂器的組成和分類上有什么異同?

(它們都是由吹管樂器;打擊樂器;彈撥樂器;拉弦樂器這幾大類組成的)

2、欣賞與了解不同風格特點的傳統(tǒng)民樂

(1)打擊樂合奏《喜慶鑼鼓》片段

(2)江南絲竹《中花六板》片段

(3)廣東音樂《雨打芭蕉》片段

(4)民族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片段

三、由傳統(tǒng)民樂團的民樂演奏談及到新民樂的演奏與創(chuàng)作:

(一)欣賞:女子十二樂坊作品《阿拉木汗》

思考:這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民樂嗎?為什么?

(不是,因為它的音樂里面加入了很多流行音樂的元素,是一種民樂的改編與再創(chuàng)作;而且在舞臺的布置,燈光音響的使用與處理上也運用了現代高科技手段。在演奏方法上也有較大差異,例如:傳統(tǒng)民樂是坐著演奏的,而新民樂是站著的,并帶有很多的身體語言的表演;在樂隊組成上新民樂除了有傳統(tǒng)民樂外還加入了現代的一些樂器如:架子鼓、吉他、電吉他等。)

(二)欣賞女子十二樂坊作品《新古典主義》

思考:這首作品的風格有什么特點?

(這首作品是由西方古典音樂作品中的一些名段改編而成的,它帶有很濃郁的西方音樂的特點,卻以中國民樂演奏的方式呈現,所以很特別。)

四、民樂在電影藝術領域中的運用

(一)欣賞電影:《十面埋伏》片段

思考:1、電影中的背景音樂是主要由什么樂器演奏的?(琵琶)

2、背景音樂選自哪首曲子?(《十面埋伏》)

3、這首曲子表達的情感是怎樣的?(描寫了重重的殺機和埋伏,是一種在戰(zhàn)場上的場面)

(二)介紹琵琶曲的分類:

琵琶曲分為文曲與武曲兩種,文曲曲風以抒情為主,武曲曲風以為主。

(1)欣賞:琵琶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武曲還是文曲?為什么?(武曲,因為描寫了暗藏的很多的殺機,體現出了曲名)

(2)欣賞:琵琶曲《漁舟唱晚》

《漁舟唱晚》是文曲還是武曲?為什么?(文曲,因為它是以寫意為主,重在抒情)

五、課堂小結: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的民族音樂也在不斷地變化發(fā)展著。只有民族的東西才是世界的,所以我們在對民樂民歌改變創(chuàng)作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傳統(tǒng)的、原始的民族音樂文化。我們對民族音樂既要繼承又要對其進行發(fā)展,使它能跟上時代的潮流,并被大眾所接受和喜愛。

教案設計說明:

結合我組開展的“兩綱進課堂”校本研修活動,本學期我在組內上了一節(jié)題為《改編與創(chuàng)作而成的民歌民樂》的研討課。鑒于當今時代學生對傳統(tǒng)民族音樂的淡漠和忽視,便想以此為契合點,結合并拓展教材內容,讓大家感受在現代藝術中民族音樂的發(fā)展及其不可缺少的地位,重視民族音樂的重要性,提高對民族音樂的認識。故依照學生興趣與實際情況設計開展此課,從而,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教育。整個教學過程始終通過欣賞與對比的教學方法展開,以一首根據傳統(tǒng)民樂改編的流行歌曲《彩云追月》作為導入,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便及時地提出關于這首作品原曲出處、風格等問題,并將其與之對比,引出課題。中心部分則精心挑選一些既能引發(fā)學生共鳴,又有代表性能說明問題的視頻資料,結合二期課改“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進行教學。在賞析之前拋出問題,這樣既能集中對作品的關注度,激發(fā)大家邊看邊思考的良好習慣,更有助于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民樂與新民樂產生比較與認識,培養(yǎng)他們獨立欣賞的能力。與此同時,帶出相關知識點,如了解民族管弦樂器與西洋管弦樂器在分類上的異同,正確聽辨樂曲中的主要演奏樂器等。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很喜歡課中的內容,并有效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教學反思

反思整節(jié)課,還是有許多值得推敲與改進的方面。第一,這節(jié)課的課題“改編與創(chuàng)作而成的民歌民樂”相較現在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設計來看略顯太大,因為傳統(tǒng)民樂中包括很多風格和類別,范圍很大,所以題目和切入點可略為縮小,如改成“身邊的民歌民樂”等比較恰當。第二,可以再深入挖掘一些課程中的亮點,使教學重點更突出,讓學生主動發(fā)現一些傳統(tǒng)民樂中的中國民族元素與新民樂中的創(chuàng)新藝術元素,開拓學生欣賞的視野。第三,整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很豐富,使得時間安排略顯緊張。可在課堂小結部分,預留一點時間給學生探討,或布置一個讓學生思考、查找資料的作業(yè),并且安排時間讓學生交流,這樣,學生不僅在知識層面上有所掌握,更能深化民族精神教育。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的民族音樂也在不斷地變化發(fā)展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對民族音樂既要繼承又要對其進行發(fā)展,使它能跟上時代的潮流,并被大眾所接受和喜愛。從這節(jié)課來看,只要選材合理新穎、教法得當創(chuàng)新,學生是非常愿意欣賞民歌民樂作品的。所以我們在開展藝術教育時,必須適時、適材地滲透民族精神教育,根據學生的現狀,引導大家去感受、去喜歡民歌民樂。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