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聆聽,用筆抒懷
摘自:《南通藏中》
[內(nèi)容提要]: 音樂課程標準中關于欣賞活動的建議中提議:鼓勵學生對音樂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用口頭描述、撰寫詩歌散文等形式,表達鑒賞心得。在多年高中教學的實踐中,針對藏族學生學習特點,作者進行了反復的嘗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過聆聽、寫隨感,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良好的鑒賞能力,陶冶性情。這就是音樂的力量,音樂為學生體驗、理解和創(chuàng)造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和創(chuàng)作沖動,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展現(xiàn)個性和創(chuàng)造潛能。
[關鍵詞]: 聆聽、隨感、抒懷
“有一種舒緩的節(jié)奏,把我從疲憊中解脫出來,散步在幽靜的河邊,抬頭眺望周圍的自然美景,享受著大自然賜予的禮物:青青的小草,艷麗的花朵,還有在花草間尋尋覓覓的蟲兒,以及在樹枝上喳喳歡叫的小鳥,鳥語花香,鶯歌燕舞,深深地呼吸,清新的氣息直滲透到心底,一天的勞累霎時煙消云散。
當音樂的節(jié)奏密集起來,力度漸漸增強,使我從陶醉中驚醒,驀然想起還有些許的事情沒有完成,讓我緊張,心跳加快,催著我快快地回去,繼續(xù)我的學習。
是啊,當我憂傷的時候、當我快樂的時候、當我受挫的時候、當我成功的時候,音樂能和我共鳴,能蕩滌我的靈魂,讓我勝不驕敗不餒,讓我寧靜。所以,對我來說,生活中最親近的是音樂?!?
這篇名為《最親近的是音樂》的小短文是我一個藏族高一學生聆聽了《藍色多瑙河圓舞曲》之后寫的隨感。這個學生平時的學習成績并不理想,也不喜歡寫作文,但是這篇短文卻寫得優(yōu)美而流暢。我想,這就是音樂的力量,音樂為學生體驗、理解和創(chuàng)造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激發(fā)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和創(chuàng)作沖動,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展現(xiàn)了他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潛能。
音樂課程標準中關于欣賞活動的建議中提議:鼓勵學生對音樂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用口頭描述、撰寫詩歌散文等形式,表達鑒賞心得。在多年高中教學的實踐中,我進行了反復的嘗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音樂隨感寫作的作用
寫隨感,是音樂老師早就熟知的方法。記得上大學的時曾去中學見習,一位教師上了一堂《小提琴協(xié)奏曲 <粱祝>》的欣賞課,學生在她的引導下花一節(jié)課聆聽了音樂,再用一節(jié)課完成一篇隨感,當時老師怎么講這首樂曲,學生寫出來的又是什么樣的文章,我都記不清了,但這種形式卻深刻地印在了腦海里,當時覺得這個方法很有新意。工作后聽了很多音樂課,其中也有這首樂曲的欣賞課,卻再也沒有人用過這種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熱鬧非凡的教學氛圍,整堂課就是讓學生配著多媒體的音畫,聽一部分音樂,再加上各種相關的活動如討論、游戲等,多媒體做得越來越精美,音樂的效果越來越純凈,老師的講解繪聲繪色,學生的活動精彩紛呈。但是我總覺得少了點什么,為什么把學生靜靜地聆聽音樂的權(quán)利給剝奪了呢?
課程標準中一再強調(diào):音樂教學的過程應是完整而充分地體驗音樂作品的過程。音樂鑒賞模塊的教學中,無論采用什么形式或方法,都應堅持以聆聽音樂為主的教學原則,倡導對音樂作品整體性的感知和體驗。
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發(fā)現(xiàn)音樂鑒賞的教學過程中,一些聲樂作品因為淺顯易懂,學生容易接受,但是一些經(jīng)典的器樂曲,如《命運交響曲》、《第三交響曲》、《春》、《弦樂小夜曲》等,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耐心仔細地聆聽,在我們藏族的學生中這種現(xiàn)象尤其普遍。而對于這些樂曲,每一個人都只有在投入地聆聽之后才能引起共鳴,才能對樂曲有自己的理解。所以在教研活動的時常會有這種迷惘:學生不喜歡聽器樂曲,怎么辦?有一些教師遇到這種情況就是順著學生的要求走,讓學生更多地聽流行歌曲。我認為這樣不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這樣的教學沒有達到音樂課程的目的。但是讓所有的學生安靜地聽完每一首器樂曲,有相當大的難度,所以我想起了當年的那一堂音樂課。我讓學生帶著任務聽音樂,這個任務就是寫一篇聽后隨感,用任務帶動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也許因為這一次認真聆聽音樂會讓學生從此喜歡上這些音樂。所以說寫隨感是一種手段,一種方法,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這個過程,具備良好的鑒賞能力,陶冶性情。
二、音樂隨感寫作的指導
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應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意識,將其作為學生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和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基本途徑。隨感的寫作作為一項重要的音樂活動,需要有恰到好處的引導。
在實踐中,我嘗試了下列一些方法:
一是告訴音樂的標題,讓學生根據(jù)標題先展開想象,然后在聽的過程中再作比較。這一般有兩種可能:一種情況是標題和內(nèi)容沒有直接聯(lián)系的音樂,學生如果單純從字面上理解,在聽的過程中他們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的想象和音樂相差甚遠,如《二泉映月》等。另一種情況是標題概括了音樂的內(nèi)容,這時候?qū)W生會發(fā)現(xiàn)自己想象中的場景再現(xiàn)了,如《月光奏鳴曲》等。無論哪一種,學生都會在看到標題的時候就參與了活動,就有了學習興趣,聆聽過程中,會集中注意力去比較、去探究,這樣寫出來的隨感也就有血、有肉、有靈魂了。
二是不告訴標題,不作任何提示,讓學生聆聽音樂,同時鼓勵他們大膽聯(lián)想,然后寫出自己的聯(lián)想,這時候的隨感會各不相同。如聆聽《命運交響曲》后,有學生這樣寫:這首樂曲給人一種永往直前的感覺,覺得我是一個在戰(zhàn)場上的戰(zhàn)士,在拼命地斗爭。有學生想到了自己失去親人時的痛苦和掙扎。還有學生看到了大海:我看見海上狂風暴雨,一艘船在海面上不斷地被巨大的海浪攻擊,不斷地和大海搏斗。每一個人都會從自己的角度感受音樂,而且有一種在經(jīng)歷音樂的感覺。
三是把要聽的樂曲的相關資料印發(fā)給學生,對作品的背景、音樂特點、作者等等直接告訴他們,讓學生在閱讀后聆聽音樂,在聆聽過程中閱讀音樂的逐段介紹。幾種方法中這種效果最弱,學生寫出來的隨感比較蒼白,沒有自己的感情,對音樂的理解僅限于閱讀文字的提示。但是對于一些學生不易理解的音樂,給一些文字上的資料,還是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的。如《琵琶行》,在有了對原詩的理解基礎上再聽音樂,會有助于學生理解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意境。
三、音樂隨感寫作的評價
音樂課程評價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自己的音樂潛能,建立自信,促進音樂感知、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等能力的發(fā)展,音樂隨感作為一項音樂實踐活動,同樣也必需要有恰當?shù)脑u價。
對于學生寫的隨感,我每一篇都會仔細地閱讀,并在后面記上我的一些想法和建議,尤其是提醒學生從旋律、速度、力度、樂器、音色等音樂要素方面欣賞音樂、品味音樂,讓學生知道今后的努力方向,對音樂欣賞的技巧也在不經(jīng)意間得到提高。另外,在每一次的學生作業(yè)中,挑選一些寫得獨特的或者寫得優(yōu)美的文章,在班級或者年級里作范文朗讀,并配上相關的音樂,讓學生再次聆聽音樂,這時學生往往都聽得非常認真,而且對音樂有了更深的理解,優(yōu)美的旋律與文章,給學生以強烈的美的感受。近幾年,學校有了自己的網(wǎng)站,我把學生的隨感發(fā)在網(wǎng)站上,學生遠在西藏的家長和朋友也可以從電腦上看到他們的文章。文章開頭那一篇隨感發(fā)上去之后,當我在音樂課上打開網(wǎng)站把這篇文章投影出來的時候,我從這個同學的眼中看到了驚喜和自信,從其他同學眼中看到了羨慕與欣賞。這對學生對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理解以及審美情趣的形成起到很好的促動作用。
四、音樂隨感寫作的要求
在教學的過程中組織音樂隨感寫作的活動應注意如下幾點:
1、要讓學生聆聽音樂,讓他們在聽的基礎上再寫隨感。音樂是聽覺藝術(shù),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教師應堅持以音樂為本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充分聆聽音樂,這樣才利于學生深入地感受和理解音樂,從而充分地挖掘作品所蘊涵的音樂美。
2、要有精心地選擇音樂作品作為學生聆聽和寫作的對象,不能每一首器樂曲都讓學生聽完就寫隨感。選擇的音樂作品要經(jīng)典,要有較強的藝術(shù)性,因為學時的限制,應該盡量讓學生在有限的音樂課中接觸一些最值得欣賞的音樂作品,如《命運交響曲》、《月光奏鳴曲》、《高山流水》、《十面埋伏》等等。實踐證明,這些樂曲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受學生的喜歡,雖然一開始學生是因為要完成任務而被動地聆聽音樂,但是在聆聽、寫作的過程中,他們理解了音樂,感受到了音樂中的美,從而喜歡上了相關的音樂。
3、不要頻繁地組織隨感的寫作活動,一個學期中有一兩次即可。每一首樂曲都讓學生寫隨感,會讓學生感覺到疲勞,從而產(chǎn)生厭煩情緒、抵觸情緒,這樣即使寫出來的作品也是應付式的,音樂課會上得更象語文課,音樂活動也就失去它的實際意義。
4、不要用多媒體畫面限制學生的思維。多媒體可以使音樂的傳播與復制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制約,可以豐富音樂教學的資源,可以更直觀地解決部分問題,但是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如果同時用多媒體出示相關的畫面,會引導學生狹隘地思維,縮小學生想象的空間。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湘版教材配套的課件中就有很多這樣的畫面,一首樂曲中,只有三四幅圖片不斷地重復出現(xiàn),我覺得反而破壞了音樂的美感,所以一般我都選用配套的光盤,讓學生靜靜地聆聽音樂。
5、評價中要以鼓勵為主。在給學生的隨感進行評價的時候,不能單純地以作文的標準衡量,因為音樂課上的隨感畢竟不是語文課上的作文,只要學生能從音樂的角度出發(fā),其中能有自己的思想,我一般都會給他們良好或優(yōu)秀的等級,這樣利于學生建立自信,從而激發(fā)他們欣賞音樂的興趣。
6、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zhì)。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新課程的不斷改進,音樂教學對音樂教師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音樂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如演唱、演奏、鑒賞的能力等;還必須要有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天文、地理、歷史等等,都要知道一些,音樂鑒賞的教學中經(jīng)常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相關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對一些其他學科的知識有所了解,這樣的課堂就會更加生動,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必須還要有較強的組織教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試想如果一個教師的課堂亂七八糟,他還怎么上課?學生又怎么能聆聽到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呢?如果一個教師詞不達意,怎么去引導學生聆聽音樂?學生又怎么寫出自己的音樂隨感呢?當學生拿到音樂老師給他批改過的隨感,發(fā)現(xiàn)老師用詩一樣的語言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了畫龍點睛的修改,這個學生可能會因為對老師的欣賞而更加喜歡音樂,進而寫出更加優(yōu)美的音樂隨感,享受欣賞音樂的樂趣,養(yǎng)成欣賞音樂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