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課堂師生互動“趣味化”教學模式探究
2.2 教學方式不合理
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對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就要注重于教學方式的選擇。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我國高中音樂教學中依舊存在著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式陳舊缺乏創(chuàng)新的問題,教師也很少主動去進行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然而音樂教學本身就是一種比較靈活的教育方式,教師可以使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用來緩解高中生過重的學習壓力,在豐富學生學習生活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但由于之前音樂教學在教育中受到的關注很少,因此音樂教學依舊存在著一些不足,而且教師大多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方式上缺乏新意與靈活性,這就更加劇了音樂教學的困境。此外,部分教師缺乏工作熱情,僅僅只是把教學當做一種工作任務,沒有激情去研究探索更高效的教學方式,如此一來,教學質量也就難以得到提高。
2.3 缺乏實踐教學
不同于高中的其他學科在學習后通過理解、背誦、刷題等方式進行知識的融會貫通,音樂教學僅僅依靠課堂知識的傳授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進行實踐教學。通過實踐教學可以改變教學的形式,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同時深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但是在當前的高中音樂教學中,仍有部分教師認為音樂教學不需要實踐教學,僅僅依靠室內課堂上教師的知識傳授就能夠達到教學的要求,這對于音樂教學質量的提高極其不利。目前來看,我國高中音樂教學中對于實踐教學方式的運用不夠,實踐教學仍需要加大宣傳力度,盡早普及于高中音樂教學之中,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3 師生互動“趣味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上文對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要想在教學中高效運用師生互動“趣味化”的教學模式,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就必須要解決這些問題并同時實施有效的應用策略。接下來就提出一些高中音樂教學中師生互動“趣味化”的有效策略,以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以及教師教學質量的改善。
3.1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要想做到師生互動“趣味化”,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一個有效的辦法。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出與其相對應且極具趣味的教學情境,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把教學內容通過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以一種直觀、生動、形象的方式讓學生深入情境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一旁加以引導,與學生進行趣味互動交流。
譬如在琵琶協(xié)奏曲《草原小姐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合理運用情境教學。由于這首曲子以草原為基本背景,講述了龍梅和玉榮的故事,體現了濃濃的內蒙民樂風格,民族色彩濃厚。因此,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現出草原暴風雪的背景,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演繹出這兩個蒙古孩子之間的故事,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可以播放曲子營造氛圍。學生深入教學情境后對于音樂的感悟就會更深,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想法,學習的效率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3.2 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單一的教學方法難免會讓學生感覺枯燥無味,甚至于厭倦,為此就要求高中音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增強趣味性互動教學的效果。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其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如討論法、演示法、講授法、談話法等,或是可以選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在多元化教學方式的開展過程中,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但同時教師也要做好引導工作,從旁引導協(xié)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探索學習,讓學生在與教師的互動交流中進行高效的探索學習,提升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效率。
3.3 寓教于樂
高中生的學習壓力較大,時間也比較緊張,音樂恰好能愉悅人身心,因此音樂教學就應該對學生的精神起到舒緩放松的作用,而非讓學生感到更大的壓力。針對這種情況,高中音樂教師就更要注重寓教于樂,在教學中將教學內容與趣味性相結合,這就需要教師的自我專業(yè)知識結構清晰且具有足夠的專業(yè)水平,才能做到教學與趣味兩不誤。
譬如在《腳夫調》的教學中,由于其屬于民歌類型,是反映民族風俗的一種方式,因此教師便可以據此做出拓展延伸,讓學生進行自己家鄉(xiāng)民歌的討論與演唱??梢杂糜螒虻姆绞竭x擇演唱的學生,如此一來課堂的氛圍就變得輕松愉悅,而教師則可以在學生演唱的過程中加以引導,帶領學生了解更多的民歌知識,體會不同地域民歌的音樂風格以及藝術價值。在游戲中學習音樂知識,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更強,師生間的互動也更加融洽有趣,有利于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4 總結
綜上所述,“以人為本”依舊是高中音樂課堂中開展師生互動“趣味化”教學的重要前提以及關鍵。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再配合使用有效的方法展開音樂課堂的“趣味性”教學,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音樂素養(yǎng),進一步推動音樂教學的進步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