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聲樂訓練在高中合唱教學中的重要性
高中的合唱教學以混聲合唱為主,很多合唱作品的男低音大部分要唱到小字組的g音或者f音,有些作品甚至會唱得更低,如無伴奏合唱《你是人間四月天》要唱到小字組的d音。這就需要進行聲樂訓練,讓合唱隊員擁有良好的胸腔共鳴,這樣男低聲部才能發(fā)出足夠的音量支撐起整個合唱。同樣,對于男高聲部來說,很多合唱作品的高音要唱到小字二組的g音甚至更高,如合唱作品《Libertango》的男高聲部最高音要唱到小字二組的g音,這就需要訓練學生歌唱時真假聲結合的技巧以及頭腔共鳴的技巧。通過聲樂訓練,讓學生很好地掌握這些歌唱技巧,提高學生對音高的控制能力,才能讓學生自信地面對低音和高音的挑戰(zhàn)。
加強合唱隊員的聲樂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歌唱時對歌唱位置的控制能力,促進對合唱作品的駕馭能力。
在合唱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發(fā)現合唱隊員演唱的音高總是會比伴奏低一點點,特別是在有些有伴奏的合唱作品中間出現一段無伴奏合唱片段,等再次回到有伴奏的合唱部分時,就會發(fā)現合唱隊員演唱的音高和伴奏之間相差少一點。比如合唱作品《城南送別》《再別康橋》,中間都有這樣的合唱部分。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是學生的音準出現問題了嗎?其實,這是學生歌唱時的位置偏低造成的,這就需要訓練隊員歌唱的位置狀態(tài)。通過一定程度的聲樂訓練,學生能夠很好地控制歌唱時口腔內的位置狀態(tài),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2. 塑造作品藝術形象推動合唱作品情感升華。
合唱教學中,合唱隊員能唱準音,能駕馭不同音區(qū)的音高,就能做到對合唱作品最基本的詮釋,但是要更好地刻畫藝術形象、表現作品情感,還得注重對合唱隊員聲樂的進一步訓練。
在合唱教學時,對學生歌唱的氣息支撐進行訓練,有利于塑造合唱作品的藝術形象,有利于推動合唱作品的情感升華。比如合唱作品《江雪》,作品一開始男高聲部在高音區(qū)用弱聲演唱,其他聲部弱音哼鳴相呼應,表現出一幅寒冷幽靜、一塵不染、虛無縹緲、遠離塵世的唯美畫面,要求隊員有極強的音量控制能力,才能完成對音樂作品形象的塑造。這時就要注重學生聲樂訓練中氣息支撐的練習,良好的氣息支撐,才能有效控制歌唱時音量輸出的大小。同樣,在表達情緒高漲推動情感升華時,作曲家往往使用強有力的力度來表現,這就需要每個聲部的隊員發(fā)出較大的音量,如合唱作品《黑龍江的波濤》的高潮部分,男高聲部和女高聲部在高音區(qū)用很強的力度演唱,男低聲部和女低聲部則在中低聲區(qū)用很強的力度回應,共同推進作品的情感升華。在這部分樂段的演唱中歌唱的共鳴很重要,同樣歌唱的氣息支撐也非常重要。因此,注重聲樂訓練中氣息的支撐,有助于合唱隊員對自身演唱音量靈活自如的調節(jié),既可以唱得很弱又能唱得很強,如此便能更好地塑造音樂形象,推動音樂情感的升華。
四、聲樂訓練深化合唱藝術價值與意義,促進合唱教學的良性發(fā)展
在高中合唱教學中,將聲樂訓練融合到合唱教學中,可以確保合唱作品蘊含的藝術審美感知、文化內涵得到完美表現。在合唱教學展示時,學生可以通過對歌唱技巧的熟練運用,將作品中自然、樸素的情感表現出來,完成對合唱作品形象的塑造,讓合唱作品展現出強大的魅力。成功的藝術表現更能激發(fā)合唱隊員學習的熱情,并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合唱學習中,從而促進合唱教學更好地發(fā)展。
綜上所述,合唱是聲樂藝術的集體表現形式,對于參與高中合唱教學的教師和學生來說,合唱教學結合聲樂訓練這個教學過程雖然復雜、艱辛、充滿挑戰(zhàn),但它提高了學生的歌唱技能,增強了學生對作品的駕馭能力,有利于學生對合唱作品的形象塑造以及合唱作品的情感表達,更能讓學生準確把握合唱作品的風格,所以也會帶給合唱教學參與者無限的樂趣。在高中合唱教學時,重視學生的聲樂訓練必然會帶來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