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瞎指揮了!--淺談中小學學生音樂指揮
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每當有人在琴房唱歌跑調(diào)了、彈鋼琴彈錯音了、鋼琴伴奏配的和弦不協(xié)和了、甚至吹小號吹得太躁了,這時,我們的音樂系主任朱老師都會急匆匆地跑過去批評幾句,而后還要示范幾翻,直到滿意后他才罷休。由此可見我們的系主任對音樂藝術的嚴謹與認真!
其實類似的這些情景在我們中小學校音樂老師的身邊也是經(jīng)常看到的。但能像我的系主任朱老師那樣及時地站出來嘮叨一翻的音樂老師還真不多!音樂老師在中小學校里面可以說是音樂方面的“專家”,學校里面有關音樂方面的工作不是我們音樂老師去過問,還要數(shù)學、體育老師去過問嗎?
各個學校每周一的早上都會進行升國旗儀式。在升國旗之后,全校師生都要唱國歌。這時會安排一個人到國旗下面的舞臺上去擔當指揮(通常是學生)。但不知道各位同仁注意到?jīng)]有,那位指揮是否真正起到了指揮的作用呢?我看不一定,好多都是成了一個擺設。我們知道指揮的動作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是多方面的,大致有:拍子、速度、力度、節(jié)奏、樂句(包括換氣或換弓),聲部的進入及特殊效果的實現(xiàn),音色的變化(包括唱或奏法如連音、跳音、音色的變化等),聲部的平衡及層次,情緒中喜、怒、哀、樂的變化,音樂布局的處理(包括高潮的出現(xiàn)、段落的銜接及對比)等等。可是這些小指揮的動作、姿勢花樣百出,很不標準。更有甚者連揮拍的動作根本就沒有掐在音樂的拍點上,沒有指揮的圖式,打錯拍子。更別說去表現(xiàn)音樂的力度、音色的變化、情緒的變化等等??墒怯腥ブ更c一翻的“熱情人士”嗎?所以筆者呼吁“請別讓他們瞎指揮了”!
其實,指揮在很多的場合都是需要的,如“六一”、 “國慶”、“元旦”文藝演出等場合中的合唱、民族樂隊、銅管樂隊及西洋管弦樂隊等都需要指揮。而這些指揮一般都是選擇一些學生去擔任,所以我們不可小視,應該認真的輔導幾個像樣的指揮以便需要時派上用場,而不可任其瞎鬧!
一 、對指揮的認識
1、指揮的意思
先看看“指揮”兩字的意思。從新華字典里了解,“指揮”是發(fā)令、調(diào)度的意思或指發(fā)令、調(diào)度的人,含有告訴別人如何行動的意思。所以在這里“指揮”應該是指演唱(演奏)的發(fā)令人。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告訴演唱者(演奏者)如何演唱(演奏),包括什么時候開始演唱(演奏),什么時候結束演唱(演奏),是強地唱(奏)還是弱地唱(奏)等等。可是,這些小指揮根本就沒有告訴師生們“如何行動”。
2、指揮的任務及應具備的條件
指揮的任務是組織合唱隊隊員(樂隊隊員)以集體的形式對音樂作品進行音樂的再創(chuàng)造。有人以為指揮的工作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名堂,在空中一上一下打打拍子就是了,很簡單。其實有這種看法的人不明白,在用拍子打出來之前還有多少工作要做!
“指揮主要靠自學,有天賦、有樂感的人才能成功”,托斯卡尼尼如是說。指揮應具有良好的音樂聽覺、準確的節(jié)奏感和速度感、對音樂的豐富想象力和極大興趣以及基本的音樂知識。另外指揮主要是通過人體活動的各個部分如手、臂、頭、面部表情、眼、軀干等工具來實現(xiàn)他的指揮意圖,所以健康的體魄、良好的肢體語言及形體都是必不可少的。
3、指揮的總體要求
指揮的動作要求簡明、準確、美觀,也就是平常所說的“省、準、美”三個字。
“省”是指指揮的動作要節(jié)省,要恰如其分,切忌多余的動作。如不必要的翻繞、晃肘、抖身、隨音樂點頭聳肩等。要根據(jù)作品的內(nèi)容來設計動作,動作的大小要適度,不能過分地夸張,但也不能沒有表現(xiàn)力?!爸笓]手法要簡潔、干練、樸素、坦率、表現(xiàn)力強”,托斯卡尼尼說。邵恩的解釋是“簡單是最好的!”。
“準”是指指揮的預示動作,如音樂的各種起拍、收拍動作要干凈準確,揮拍的動作準確地掐在音樂的拍點上。如果這一點沒有做到,那讓人看了實在難過。
“美”是指指揮的動作要求美觀大方,有感染力,要符合人們的欣賞習慣。“欣賞指揮,境中之妙,足以一醉。聽指揮,聽得深,可聽出作品、樂隊、指揮的風格,也可聽出指揮的性格、靈感、修養(yǎng)、類型和理念;看指揮,看得深,可看出指揮與樂隊合作默契與否,也可看出指揮手上的功夫,千姿百態(tài),各有所長。聽出心聲,看出風格”。這是指揮藝術的妙處!當然,要達到這一點那可不是三言兩語的事。
二、如何訓練小指揮
1、首先應該練習指揮的姿勢
要告訴學生兩眼平視前方、收腹、挺胸、自然、大方、美觀、穩(wěn)重。兩腳分開,呈外八字,腳一前一后,不能跨得太開也不能并得太窄,差不多與兩肩同寬,要保持身體的平穩(wěn)。練習的時候可對著鏡子練習,老師應該多做示范,防止形成不好的習慣。
2、練習雙手的揮拍動作
這里也是很重要的。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放松以及揮拍時要有拍點。首先看看“放松”,學音樂的人恐怕對這兩字并不陌生,因為我們經(jīng)常講、經(jīng)常研究到底什么是放松?可以說“放松”是音樂學習當中的口頭禪。其實放不松看手型就知道。我們知道走路時,雙手自然下垂,這時候的手型是手指自然彎曲、指關節(jié)自然突出、并呈弧形,應該說這是放松的最好的生活例子。所以要學生多揣摩這一生活情景,讓學生走幾步,然后保持走路時的手型提起手來,多練習幾遍就可以了。再來看看“拍點”,練習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助桌子,讓手打下去時落在桌子上同時又從桌子上彈起來,要注意要有彈性。另外要注意兩個手的分工與合作,一般的來講左手是感情,右手是節(jié)拍,所以左手的位置比右手位置放高一點。
3、熟悉一些常用拍子的指揮圖式
對于指揮圖式,可以用口訣的方法把它掌握。比如,二拍子我們可以說成下、上;三拍子我們可以說成下、外、上;四拍子我們可以說成下、里、外、上。此處提到的“里”是指靠近身體的方向,“外”則是遠離我們身體的方向。然后就可以從二拍子開始練習,然后逐個的掌握。
4、掌握起拍、收拍、氣口的打法
起拍就是我們常說的預示拍,它是指預示將要進行的音樂的速度、力度、情緒等重要的動作。如果起拍沒有起好,那至少會造成音樂進入時不整齊等。起拍時,手臂自然放松,上臂自然下垂,前臂向前平伸并略向上傾,掌心朝前下方。打的時候有個反射線,這通常和起拍的拍子的運動方向相反。
收拍是指音樂即將終止時為了使音樂整齊結束而使用的收束暗示動作。通常在音樂結束的倒數(shù)第二拍上向上向外側平打,做一個有力的拳頭狀或大拇指與食指和中指做個圓圈狀等。這些最好是老師做正確示范。
氣口就是指為了使樂句與樂句之間的呼吸整齊劃一而做的一個突出的動作。這個一般要比其他動作明顯一些、突出一些。做的時候可以把前一句的最后一拍的動作線幅度縮小一些,然后加速上提,給人以吸氣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