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二聲部歌曲教學初探
音樂新課程實施以來,小學音樂課堂發(fā)生了質的變化:音樂內容豐富了,經(jīng)典了;音樂知識和技能滲透在生動、有效的音樂實踐中了;欣賞內容越來越豐富多樣了。與此同時,對我們音樂老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比如:音樂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就出現(xiàn)了二聲部合唱的歌曲。但由于二聲部教學會占用較多課堂時間且沒有什么效果,所以很多老師對于二聲部歌曲直接就唱單聲部。長此以往,學生的音樂基礎差、缺乏互相合作的意識,對于合唱更是沒有任何概念。這種現(xiàn)象在很多學校普遍存在。針對這一情況,我認為開展小學音樂課二聲部教學尤為重要,這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有很大幫助,學生也能在合唱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在和聲中體會到音樂的美妙。就此,我想結合自己的課堂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模仿入手,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學會“用音樂的手段解決音樂的問題”,可以從旋律入手,也可以從節(jié)奏入手。低年級段的學生模仿能力較強,我們就可以從模仿開始,讓學生在認真聆聽的基礎上,模仿旋律,模仿節(jié)奏。從而讓學生形成音高的概念和節(jié)奏的概念,為以后的聲部教學打好基礎。比如,在低年級的音樂課上,在教學歌曲時,因為學生不認識樂譜,我們可以自己用“啦”先唱一句旋律,然后讓學生模仿唱,用這種方法先唱一兩遍歌曲的旋律,再讓學生演唱歌詞。這樣堅持訓練,會讓學生逐步形成音有高有低的概念。在進行節(jié)奏教學時,也可以從模仿入手,不需要講什么理論的東西,只要讓學生用小耳朵認真聽,再認真模仿就行,在聽和模仿的時候,學生就對節(jié)奏形成了自己的概念,并且通過模仿表達了自己的理解。比如,二年級一首欣賞曲《口哨與小狗》,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口哨聲和小狗的叫聲一起出現(xiàn)會怎么樣呢,我讓一組學生模仿口哨聲,另一組同學模仿小狗的叫聲,相互配合,給他們一個四拍的節(jié)奏,讓他們一起進行。在節(jié)奏掌握以后,我再給了他們一個音高,讓他們再試試著相互配合唱一唱。這樣就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學生在學習時積極性很好,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獲得了不同聲部間相互配合的情感體驗。雖然這樣的聲部體驗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二聲部合唱,但是堅持訓練的話,就會讓學生形成聲部的概念,為三年級真正出現(xiàn)的聲部教學打好基礎。
二、學會聆聽,學會感受
“聆聽”是每堂音樂課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我們從二年級起就可以給學生聽一些簡單的二聲部合唱歌曲。因為低年級歌唱教學中一般以齊唱為主,一成不變的齊唱、獨唱使學生逐漸感到單調乏味,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然,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我們在選擇歌曲的時候要考慮到歌曲的趣味性,要樂于被學生接受,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比如我們可以在學生喜愛的動畫片中選擇合適的音樂。經(jīng)典的動畫片《貓和老鼠》中就有很多這樣的音樂片段。
再有,聆聽不是盲目的聽,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在欣賞合唱歌曲前要作啟發(fā)性的引導,讓學生比較合唱與齊唱視聽效果的不同,使他們認識到前者的表現(xiàn)力較后者更加豐富,聲音顯得更加飽滿,從而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合唱歌曲的興趣。比如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欣賞曲目《森林的早晨》,課本上就給了我們兩個版本,一個是男聲獨唱,一個是男聲四重唱。在讓學生聆聽之前,我作了必要的引導,并且讓學生先觀察課本下方的兩張圖片,先說說兩張圖片帶給我們的不同感覺,再讓學生帶著這兩種不同的感覺去分別聽獨唱和四重唱,讓他們對號入座。這樣學生通過可視的圖片把不可視的旋律變得更具體可感、更生動形象。
三,由易到難,階梯式教學
?。?、輪唱過渡,奠定基礎。
合唱教學可以從輪唱開始,逐步過渡到多聲部合唱。輪唱是合唱的一種特殊形式,它的特點是各個聲部有規(guī)則的相互模仿,也就是后面的聲部按一定時間距離依次模仿前一聲部的旋律。如:我在教學四年級上冊歌曲《恰利利恰利》的二聲部時,就先把合唱改成了輪唱。相隔一小節(jié)模仿,讓學生先做老師的小回聲。跟著教師后面唱,好象老師的回聲一樣,這樣學生的音高和節(jié)奏問題一下子都解決了,而且在演唱時,提醒學生模仿回聲的效果,也必免了聲部間音量相互干擾的問題。在學生跟我之間唱熟以后,我再把學生分成兩組,進行相同的輪唱教學。在熟練掌握之后,我開始讓學生看著我變戲法,把第二聲部的兩個八分音符改成了四個十六分符,然后用相同的輪唱法再進行訓練。最后在熟練掌握的基礎上,把第一聲的每小節(jié)的尾音變個戲法,用連音線延長到下一個小節(jié),就形成了原來的二聲部合唱。這樣由易到難的階梯式訓練,學生非常容易掌握。而且避免了二聲部合唱訓練的枯燥。
2、節(jié)奏簡化,由易到難
合唱歌曲中的節(jié)奏訓練也是一個難點。因為兩個聲部不可能都是一樣的節(jié)奏在同時進行。那么,我們可以把一些復雜的節(jié)奏先簡單化。先掌握簡單的,再由易到難,去解決復雜的。比如我們可以先把四個十六分音符“×××× ×”改成兩個八分音符“×× ×”,在熟練掌握之后,再把兩個八分音符還原成四個十六分音符。這樣給學生鋪設一個臺階,降低了難度,樂于讓學生接受,同時達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二、形象指導,讓學生易于接受
小學階段特別是低年級段的學生,他們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所以我們呈現(xiàn)給他們的音樂最好是具體的,形象化的東西??墒且魳肥菚r間的藝術,是無形的,抽象的。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教學時必須動動腦子,想想辦法,盡量把無形的旋律通過有形的,可視的,可感覺的形象的東西表現(xiàn)出來。比如我在教學《恰利利恰利》這首歌曲時,第一聲部的:“啦啦 啦”我讓男生唱,并且故意在范唱時模仿男生低沉的粗粗的嗓音,同時提醒男生邊唱邊做鋤地的動作,而緊跟著的第二聲部的“啦啦啦啦 啦”我讓女聲唱,并且讓學生盡量表現(xiàn)出女聲的特點,輕巧的,細細的的聲音,并同時讓她們做撒種子的動作。這樣結合歌詞的形象指導,就讓學生比較容易領悟,也非常受學生的歡迎,易于被他們接受。
四、有效利用鋼琴,把握各聲部旋律
學生在初步練習歌曲的合唱時,不容易把握各自聲部的旋律,就會“跑調”。我們要有效利用鋼琴,幫助學生在聽的基礎上解決音準問題。特別是分聲部教學時,一定要利用好鋼琴,讓他們多聽,多辨,在比較中掌握自己聲部的音高。而且我們也要充分利用鋼琴的和聲效果,先用鋼琴彈奏出二聲部合唱的效果,讓同學們先聽,先感覺,然后再學唱。特別是三年級以后,我們要多利用鋼琴讓學生唱樂譜,多唱譜能幫助學生解決音準的問題。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豐富的表現(xiàn)力,盡早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出的經(jīng)驗,培養(yǎng)群體意識及協(xié)調、合作能力,使他們在歌唱表現(xiàn)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因此,我們廣大音樂教師應責無旁貸地去開發(fā)“音樂課”這塊陣地,使二聲部合唱變成可能性的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我們第一個音樂老師都要記住“用好的方法教合唱。對孩子而言,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