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7.哼鳴訓練(上)-趙登營主講
課程類型: 聲樂課程
視頻格式: .mp4
教學主講: 趙登營
課程等級:
觀看次數:
課程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上傳時間: 08-11
在線觀看:
下載地址:
觀看密碼:
密碼說明: 以上為觀看視頻時需要輸入的密碼
觀看幫助: 加入收藏夾 錯誤報告
相關課程: 無相關信息
課程簡介:

  現在談談哼嗚的訓練特點,用哼鳴Hum來找聲音的集中是比較好的也是比較有效的訓練方法。所謂找集中就是把聲音確定到正確的音位上,或者說確立正確的聲音 位置。這個位置在哪里?一般講是在面罩,或者說是眼部(戴眼鏡的部位),而作哼鳴Hum正是在這個部位振動。它可以使氣息由鼻腔而引向頭腔,但喉頭需要放 松,雙唇是極放松地閉著,作哼鳴練習時口腔內是虛的,空的感覺,也就是說作哼鳴Hum練習時里面打開空隙多一些,近似發(fā)u音的口形,但唇是閉著在哼,口腔 容易緊,容易造成喉部過分緊張,因此最初練習時,要用輕的聲音和小量的氣息,等掌握了方法和習慣于這種機能活動以后,鼻腔的振動就會明顯,振動的位置逐漸 向眉心,越做就越響亮,然后從閉口的哼鳴轉入母音的哼唱,進而轉唱音階練習。世界各國歌唱家的實踐證明,練哼鳴Hum對找尋共鳴獲得聲音集中,特別是找頭 腔共鳴,是比較有效的方法。像唱高音進而取得聲音的金屬感覺和泛音共鳴的獲得,非得先在哼鳴上下工夫不可,非得由哼鳴Hum轉入小的發(fā)音機能活動歌唱,并 使這種機能活動的本身能在各個聲區(qū)進行進一步調整。

  要想做到聲音的集中,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它需要經常練習Hum,先把嘴開得小一些,慢慢變大,可以先以哼ma來帶,哼的氣走在前頭,然后逐步發(fā)母音 ma,要調整口、喉的關系,然后轉唱母音,隨著下面氣息的配合,自然會把聲音通向面罩。但說起來很簡單,它的基礎是要通過千百遍不斷的實踐才能建立起來的。

  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主張把聲音集中到面罩,用他的話說:“需要在眉心眼部形成一個共鳴盒,把聲音唱進去,取得最好的共鳴。”所以練習Hum就 可以使鼻腔振動到眉心,使支持聲音的氣息先找好由鼻腔到頭腔的通路。也可以說經常練習找高音共鳴腔體的位置,以便在歌唱時逐步獲得顴骨的振動,而達到較好 的共鳴,所以必須從Hum做起就是這個道理。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