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藝術主要是以人聲為樂器的一門音樂藝術。這門藝術與其他器樂演奏的表演藝術是不同的。歌唱的樂器——聲帶也可稱它為聲音的振源體。它是長在人的身體內 部,不同于其他樂器,如鋼琴、二胡、琵琶、小提琴、單(雙)簧管等等,肉眼看得見,手摸得到,人們可以選擇自己想買的樂器。樂器的好壞價值是由樂器的制造 者通過選擇優(yōu)質材料加上制造者的精細制作技巧而定的。但是歌唱的“樂器”不能由人們任意選擇,它天生地長在人身體的內部,是由氣管與喉頭之間的兩片纖維粘 膜受氣息沖擊后的振動而發(fā)出聲音。因而聲帶是充滿著生命力的。每個人的聲帶構造都是不同的,主要區(qū)別于聲帶的長、短、厚、薄、粗、細之不同上。聲帶的顫動 是與周身的神經系統(tǒng)密切關聯(lián)著的。因而聲音的發(fā)出,直接受著大腦的控制和體力的支撐。同時由于聲帶是人身體的一部分,不僅唱歌要用到它,每天說話也都要用 它,而且要用一輩子。器樂家可以連續(xù)練習幾小時,而歌Ⅱ昌家可不能用嗓過久。必須要用精神練習來補償肉體的練習。所以許多歌唱藝術家,既練可聽到的嗓音, 又練聽不到的精神感受。曾有一位花腔女高音米·舒曼·海克在一次舉行獨唱音樂會前,去一位朋友家赴宴,當接近音樂會開始時,她表示很抱歉,要到琴房去練一 會兒。主人全家等候在琴房外面,以為可以聽到她的歌聲,可在琴房內鴉雀無聲。過了20分鐘后,她出來了,主人感到很迷惑。她告訴大家,她已對自己所要演唱 的歌曲進行了“思維”練習。也就是在發(fā)聲前首先要有精神活動,使大腦機構首先進入登臺演出時的“角色”中,即發(fā)聲必須從“思維”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