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越劇 >

越劇的服裝特點概述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越劇在小歌班初期,戲中角色的穿戴大多數(shù)借用生活中的衣衫、長袍、褂,扮官宦的也有用廟里的神像蟒袍。后來向紹興大班行頭主租用戲裝,放在篾簍里,挑著走村跑鎮(zhèn),這是越劇最早出現(xiàn)的衣箱形式。租賃行頭多以襖、衫、蟒、靠、箭衣為主,行頭樣式,基本上是紹劇、京劇傳統(tǒng)樣式。20世紀20至30年代紹興文戲時期,受上海京劇衣箱制度影響,主要演員和群眾演員的服裝開始分開。主要演員穿“私彩行頭”,由主要演員負責添置;一般演員及龍?zhí)?、宮女等群眾演員,穿“堂中行頭”,這類行頭由班主或香衣班頭出資租借。由于當時觀眾既要看演員又要看行頭,促使一些名演員競相炫耀私彩行頭,有的小旦演出時,在一個晚上連換10多套服裝。有人稱這時的越劇服裝是“雜亂無章”時期。越劇服裝設計開始于1943年。專業(yè)舞美設計韓義在《雨夜驚夢》中,對劇中魔王及4個小鬼的服裝作了設計;是年11月,袁雪芬主演《香妃》時,因劇中人物有兄弟民族及出場人物身份較多,力求藝術上的統(tǒng)一,全部服裝由韓義統(tǒng)盤設計,由演員自己置辦,戲院老板根據(jù)角色主次貼一部分置辦費。這是越劇服裝的一大改革。由于不懈地探索和積累,越劇服裝的輕柔、淡雅、清麗的獨特風格,不斷鞏固和發(fā)展,并在國內(nèi)外演出中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從而成為我國戲曲服裝中另一種服裝風格樣式。

上一篇:越劇的髯口 下一篇:越劇的古裝衣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