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導入,優(yōu)化課堂——小學音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設計策略分析
(三)利用民族音樂輔助音樂教學
音樂的發(fā)展歷經(jīng)時代變換,不同民族不同時期的音樂在演奏方式上和舞蹈形式上都是不同的。學生的音樂教學不能局限于當代流行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中,要擴展教學知識,讓學生了解其他民族的優(yōu)秀音樂結晶和舞蹈種類,感受不同民族的音樂彈奏方式,培養(yǎng)學生多樣的音樂文化情感。
比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環(huán)球采風》教學中,歌曲《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亞的民歌,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一些印度尼西亞當?shù)氐娘L土人情,感受一下印尼種類豐富的水果。恰恰舞是源于古巴的一種舞步,節(jié)奏歡快,趣味性強,適合學生學習和模仿。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試著模仿一下恰恰舞的動作,感受一下恰恰舞的節(jié)奏。
《木瓜恰恰恰》是當?shù)刭u瓜人在介紹自己的木瓜的一種叫賣歌曲,教師可以讓學生再感受一下我國的一些叫賣歌曲,比如《賣報歌》《賣湯圓》《新貨郎》等。了解這些叫賣歌曲的演唱特點,讓學生對我國的叫賣歌和印度尼西亞的叫賣歌進行對比,看看它們在節(jié)奏和情感表達上有什么異同。比如這些叫賣歌都比較歡快和活潑,是早期進行售賣貨物的一種宣傳方式,體現(xiàn)著人們的商業(yè)智慧。學生對這種有趣的貼近生活的歌曲學習興趣更強,注意力也更加集中,通過對不同國家的民族歌曲進行對比,讓學生對民族音樂的了解程度加深。
(四)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聆聽能力
音樂的主要接收方式是耳朵的聽,聽覺體驗是培養(yǎng)學生進行音樂學習的前提。學生要通過聆聽歌曲,感受歌曲中的節(jié)奏強弱和音調(diào)節(jié)拍,通過聆聽接收教師傳遞的教學方法和示范,引發(fā)學生模仿跟唱的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唱歌欲望。通過聆聽同學的歌曲演唱,感受同學的歌唱技巧和音樂水平,與自己的歌唱水平進行對比,從而讓學生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和情感把握。
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六章《搖籃曲》教學中,教師在讓學生學習《搖籃曲》時,先讓學生聽兩段音樂,判斷哪一段音樂與搖籃中沉睡的嬰兒圖片更吻合,讓學生用恰當?shù)脑~語形容一下這兩段音樂表現(xiàn)的情感,強烈的還是寧靜的,又或是歡快的?教師接著向學生介紹一下?lián)u籃曲的音樂風格是溫柔的,舒緩的,是母親哄誘嬰兒睡覺時哼唱的歌謠。然后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搖籃曲的節(jié)奏和音律,模仿媽媽哄嬰兒睡覺的姿勢進行演唱。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示范時,要讓學生注意聽教師在歌唱時的輕緩的語調(diào)和溫柔的聲音,注意擺動手臂時的律動。學生在教師的示范引導下,把握住搖籃曲的演唱節(jié)奏,感受到母親在哄幼兒睡覺時的那種憐愛的心情。通過聽覺方法和音樂教學的有機結合提高學生感受音樂美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對搖籃曲的情感共鳴。
這種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對音樂的領悟和教學能力有一定的水平,達到高質量教學的目標和要求,能夠讓學生在教學中專注于教師的示范,學會聽音樂,聽方法,配合教師的教學進度和安排,對師生的課堂配合能力提出一定要求。
(五)通過做游戲的方式提高教學樂趣
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決定了學生喜歡活潑的教學方式,他們對沉悶的課堂教學氛圍容易感到厭倦,產(chǎn)生走神或者不認真聽講的不良學習習慣。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中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比如利用音樂歌曲做游戲,讓學生感受到音樂教學的樂趣。
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誰唱歌》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分組扮演不同的動物。比如小貓咪、小狗、老虎、小鳥等。教師在設計游戲時要結合本課學習的節(jié)奏強弱的知識,要求學生在聽到相應的動物叫聲時,根據(jù)聲音的大小做出相應幅度的動作。比如當多媒體中貓咪的聲音比較小,學生就要小幅度地模仿一下貓咪的動作,相反,如果多媒體的聲音大,學生就要大幅度地做出貓咪的動作。學生通過對各種動物聲音強弱的練習,學到音樂節(jié)奏知識。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玩一個《吹泡泡》游戲,邀請幾名學生到講臺上來圍成一個圈,根據(jù)教師拍打聲音的強弱變換圓圈的大小。聲音越大,圓圈也越大;聲音越小,圓圈也越小。為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教師在進行節(jié)奏的拍打強弱時,可以強弱交替,速度時快時慢,讓學生在不停的變換中體會到游戲的樂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反應能力。
教師還可以制作卡片,在上面寫上代表強弱的字母F和P,讓一名學生背對著同學們站在講臺上,教師把其中一張代表強的F卡片藏在某位學生的書本中,讓講臺上的學生下來找卡片,在找卡片的過程中,其他同學要注意觀察,如果這名學生越接近卡片的位置,齊聲喊F的聲音也要變大,如果學生離卡片位置越遠,學生齊聲喊F的聲音也要越小。然后再用代表弱的P卡片進行一組游戲練習。通過大小聲的游戲讓學生在不斷的重復中牢記強的字母是F,弱的字母是P。
(六)利用表演提升音樂教學效率
小學生喜歡模仿他們看到的有趣的事物,喜歡看童趣的動畫片和舞臺劇,教師可以把這種形式融入音樂教學中,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到音樂表演的樂趣,體會到音樂的無窮魅力,通過自己編寫劇本和排練演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也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提高學生的團隊配合意識。
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音樂中的動物》教學中,學生在學習《誰唱歌》時,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環(huán)境:“歡迎大家來到大森林,我是你們的向導。”然后播放歌曲《誰唱歌》,讓學生聽一聽都有哪些動物的叫聲。首先是公雞的聲音,教師可以挑選一名學生模仿公雞的動作,并發(fā)出“喔喔喔”的聲音;然后是小鳥和喜鵲,教師再選兩名學生分別模仿小雞“嘰嘰嘰”和喜鵲“喳喳喳”的叫聲;最后是小鴨子,教師再挑選一位學生模仿小鴨子的動作和叫聲“嘎嘎嘎”。在節(jié)拍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動物,根據(jù)“是誰在唱歌”這句話編寫一段表演,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表演,可以用樂器和各種道具表現(xiàn)出森林中的各種聲音,比如下雨天的雷聲,雨滴的聲音,風刮過樹葉發(fā)出的沙沙聲,學生還可以扮演森林里的各種植物,比如大樹,花朵,小草,還可以扮演壞壞的獵人。通過動植物們與獵人斗智斗勇的故事表達出愛護大自然,愛護動物,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主題,升華表演。通過學生自己編造歌詞和動作,對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想象力,鍛煉學生的表現(xiàn)能力和表現(xiàn)欲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有很大幫助。
(七)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模式
音樂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對歌曲的演唱和樂器的演奏需要長期的練習。教師在對學生的音樂學習進行評價時,要注意看到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平時表現(xiàn),實行多元評價模式。
音樂的形式是多樣的,教師在評價時首先要看到學生的進步,根據(jù)學生第一節(jié)課和最后一節(jié)課學到的音樂知識進步水平評價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教師還要看到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差異性,部分學生受先天發(fā)育條件限制,在對音準和音調(diào)的把握上存在缺陷,但是在課堂積極性和表演中表現(xiàn)優(yōu)秀。教師要看到每個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優(yōu)勢,鼓勵學生發(fā)展更多可能性。對部分不敢表達自己、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敢嘗試,在平時的教學中鼓勵這些學生表現(xiàn)自己,多提問、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對一些在音樂教學中有天賦的學生,教師要挖掘他們身上的藝術細胞,給這些學生更加專業(yè)的技術引導,讓學生在更正規(guī)和專業(yè)的教學環(huán)境中提高自己的音樂水平。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以鼓勵和引導為主,避免打擊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使其對音樂學科產(chǎn)生厭倦心理。學生在回答問題或者表演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注和眼神的肯定,善于用語言夸獎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