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欣賞,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3. 善于在“把握主線”中讓學生更“美”欣賞。音樂欣賞始終離不開“音樂”這一主線。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握音樂主線,通過各類途徑和方法,引導學生借助“欣賞”這一活動平臺,厚積薄發(fā),才能從中獲取更多更好的“美”的元素。
首先,要注重強調(diào)“音樂情感”的審美升華。作為情感活動的重要載體之一,音樂雖然沒有自身的“語義性”,它卻是一種最生動最感人的“心靈語言”。追根溯源起來,音樂“行進”過程其實就是情感的“展示與演變”過程,這正是音樂美的根本所在。正因為如此,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始終牢牢地把握“音樂”這條主線,善于表現(xiàn)音樂的情緒與情感的特質(zhì),從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情緒和情感共鳴,有效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不斷提升他們的情感強度,幫助他們逐步實現(xiàn)情感上的審美升華。其次,要注重強調(diào)“ 音樂想象”的個性體驗?!?a href=http://shangwufuwu.com.cn/kegaizhuanti/list04/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課程標準》中有這樣一個要求,要盡可能地鼓勵學生在聽音樂活動過程中保留自己獨立的感受和見解。這就是說,音樂的“不確定性”給予了音樂聽賞豐富的想象空間,同時也就賦予了音樂欣賞的“ 個異性”特征。鑒于此,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不僅應遵循“以聽賞為主,不以教師講解代替學生自己聽覺感受”的基本原則,而且要“尊重學生的理解,不以教師的理解來代替學生的感覺”,更不能以“ 成人化方式”來代替學生的音樂學習活動,這才是“個性之道”。
4. 善于在“魚漁同授”中讓學生更“好”欣賞。進化論奠基者達爾文說過:“最好的知識,就是教會人們?nèi)绾螌W習知識。”其實也是在強調(diào)“方法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如古語所云:“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兩者是同一個道理。在小學音樂課程活動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音樂欣賞的意識和能力是開展音樂欣賞教學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務。學生每欣賞一首音樂作品,就是要讓他們更好地掌握一些學習方法,更多地積累一些音樂知識,更深地體悟一些內(nèi)在道理。正因為如此,教師要把“教會方法”放在引導學生音樂欣賞活動的首要位置,為促進他們的自主性欣賞、可持續(xù)欣賞和個性化欣賞逐步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黃河大合唱》音樂作品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了解并掌握與音樂作品相關的“背景知識”,比如,這一音樂作品產(chǎn)生的時代特點和創(chuàng)作者當時的創(chuàng)作情感,這樣才能引導他們更好地進行音樂欣賞——不僅領悟了作品豐富的內(nèi)涵,還能較好地達到觸摸作者思想情感基礎的實質(zhì)性效果。這種教學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總之,“應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音樂欣賞”為主抓手,善于通過“內(nèi)外互動、視聽結(jié)合、把握主線、魚漁同授”等途徑,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