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對小學音樂教材的看法
摘自:《遠程學習網》
小學音樂課本所選的歌曲一部分可取近年優(yōu)秀的流行歌曲,另一部分可保留現存音樂課本中的優(yōu)秀的歌曲。當代優(yōu)秀兒童歌曲的創(chuàng)作量不大,適合學生演唱曲目更是太少。現有音樂課本的理論等內容過于專業(yè)化,使學生不易接受。我們的教育應從單純的唱走向多元化,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帶給我們新的啟發(fā)。21世紀的多媒體課件的使用,為現代音樂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切都要以務實求真為基礎,我們的音樂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21世紀已經不再允許我們使用過時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了,為了適應世界的變化,為了適應當代學生的發(fā)展變化,我們的音樂教學是否也應該發(fā)生某些變化呢?當代中小學音樂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們針對弊病作如何改進?音樂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樂。課堂是傳授音樂的最佳的地方,我們戰(zhàn)斗在第一線上的老師們讓孩子們乘著歌聲的翅膀飛翔、飛翔……
今年亮相春晚的一首網絡歌曲《老鼠愛大米》讓處在音樂干涸期的流行樂壇為之一震,成為此次春晚的一個亮點?!独鲜髳鄞竺住芬云湓溨C、風趣的歌詞和簡單明朗的旋律走進了萬戶千家。而我們的音樂課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現在的學生所喜歡的呢?這也并不是說我們的課本過時了,也不是說讓我們的課本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譜。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流行歌曲因其大眾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樂專業(yè)的聽眾所接受。因此,選取近年優(yōu)秀的流行歌曲到中小學音樂課本是完全有必要的。而對于現存音樂課本中的優(yōu)秀的歌曲應予以保留,雖然這些歌曲離我們的生活漸漸變得遙遠。但是,其對中國乃至世界的音樂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是人類精神的寶貴財富之一,我們有必要并且很有必要將傳成下去,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和義務。眾所周知,兒童歌曲的創(chuàng)作后的利潤是非常的低,而創(chuàng)作一首流行音樂,再經過包裝,它的利潤將成倍增長。因此,當今樂壇總趨勢是創(chuàng)作兒童歌曲的作家越來越少,而創(chuàng)作流行音樂的作家卻是越來越多。這是一個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著“一切為了孩子們”的專家作何感想,連讓孩子們唱的音樂都沒有,還談什么素質教育?
現在的中小學音樂教材中所選歌曲竟然還是那些70-90年代的兒童歌曲,而近年的雖為數不多卻也不乏優(yōu)秀的兒童歌曲卻沒有或幾乎沒有選入現在的教材,更別提音樂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優(yōu)秀歌曲的數量無法保證,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們的教材更新時間根本無法保證,造成了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外部設施的缺乏,使我國的廣大地區(qū)的音樂教育形同虛設。這是我國的各級官員們特別是打著“孩子至高”應旗號的人們應該認真檢討反思的。我們中小學的音樂教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當今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材總體數量較多,而幾乎每本教材都會談到音樂基本理論、視唱、練耳等音樂專業(yè)課程,不是中小學音樂課就不該介紹這些內容,是在是因為其難度以靠近音樂專業(yè)本科教學難度。這一點似乎是受大浪潮(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們被填塞滿了諸如音符、休止符、音階、音程、和弦、調、調式、曲式以及數十種音樂記號,并視唱帶有一個、二個、甚至三個升降號的曲調,聽辨音程、和弦、調式,聽寫旋律,分析曲式等等。這種狀況,使得我們的基礎音樂教育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由于無法逾越“雙基”高墻而面對音樂產生自卑與冷漠心態(tài)的失敗者。我們進行中小學的音樂教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這是一個很難回答卻也很好回答的問題。為了孩子,為了提高孩子們的藝術素養(yǎng)。但是,通過這種填鴨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藝術素養(yǎng)?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們愛音樂卻不愛音樂課,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卻又最傷悲的事了。那種先練打節(jié)奏,接著唱音符,然后讀歌詞,最后填歌詞的老套教學法以不能再適應如今的音樂教學,老師一本正經的嚴肅認真的教學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機械、呆板的訓練方式使如今的漸漸適應快餐文化的孩子們感到厭倦。因此,音樂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我國的音樂教育是從學堂樂歌發(fā)展起來的,而當時的學歌的唯一形式就是口傳心授,這是由當時的教學環(huán)境所決定的。首先,我們的了解音樂是一種怎樣的藝術?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是把音按一定的規(guī)律組織起來,使人聽之產生美感的藝術。既然它是聽覺藝術,聽也就是欣賞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們的課程教學方向應該逐漸轉向以欣賞為主的教學模式,我們開設音樂課的目的也就是培養(yǎng)廣大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風同志在其《音樂教育改革芻議》中提到的那樣“當務之急首先要改變幼兒園、小學、中學、師范學校的音樂教育的結構。改革‘以歌唱為中心,識譜為輔’,而代以欣賞、器樂、歌唱三者并重的音樂教育結構。尊重音樂教育藝術是以感受為特征的規(guī)律,讓學生在課內課外多聽民族的樂曲,……從小培養(yǎng)他們對民族音樂的感情和愛好,特別要注意聽比唱更重要的規(guī)律。
認識到了現在所存在的問題后,我們的老師們應如何改良我們的音樂教學法呢?當代世界著名的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這種用音樂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新的形式,是一種人們必需自己參與的音樂,即: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其間;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結構;它帶來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樂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機體的、能為每個人學會和體驗的、適合于兒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