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摘自:《甘肅省基礎教育網(wǎng)絡教研網(wǎng)》
必修作業(yè)模版內(nèi)容
1.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2.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3.教學內(nèi)容分析
4.教學目標
5.教學難點分析
6.教學課時
7.教學過程
8.課堂練習
9.作業(yè)安排
10.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11.自我問答
一、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音樂九年級上冊
二、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九年級學生對音樂課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這對完成本節(jié)課教學任務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九年級學生有了音樂學習的基礎,在音樂審美能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有了一定基礎,但在音樂實踐,表現(xiàn),體驗,感受方面還有所欠缺,本單元將注重這方面的學習。面向每位學生進行音樂審美的培訓。
三、教學內(nèi)容分析
本單元以“月亮頌”為主題,通過讓學生延長、聆聽、配樂詩朗誦、聽樂賞畫等活動,感受不同藝術形式的不同表現(xiàn)魅力以及音樂與相關文化的密切關系。通過學生的藝術時間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表現(xiàn)能力以及藝術鑒賞能力。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能夠熟練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月之故鄉(xiāng)》與《彎彎的月亮》。
2、能力目標:通過欣賞《二泉映月》、《月兒高》、《月夜》、《花好月圓》以及詩詞的意境美,了解不同體裁形式的作品的不同表現(xiàn)手法。
3情感目標:通過演唱、演奏、配樂朗誦、吟詩、賞畫等音樂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分析
1、指導學生演唱《月之故鄉(xiāng)》和《彎彎的月亮》,啟發(fā)學生注意這兩首歌曲分別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二者有何不同?使學生在演唱中能把握住正確的表現(xiàn)方式,較好地表達歌曲的意境。
2、欣賞不同體裁的音樂作品,使學生掌握多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和手法以及不同樂器的不同特色。
六、教學課時----兩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多媒體展示有關月亮的圖畫,播放《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將學生帶進本節(jié)課的學習。
2、學唱歌曲《月之故鄉(xiāng)》
(1)播放歌曲《月之故鄉(xiāng)》,請學生仔細聆聽。(多媒體展示)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聽后用語言描述歌曲所表達的情緒是怎樣的?(曲調(diào)婉轉(zhuǎn),帶著淡淡的哀愁,流露出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2)播放歌曲,請學生隨錄音哼唱歌曲,進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教師提問:歌曲的調(diào)號?
(3)由教師范唱,請學生注意變化音。
(4)再次聆聽錄音并提問:
A:這首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教師點撥學生答)
B:歌曲的旋律有何特點?
(6)在教師鋼琴伴奏下,全體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形式可采用獨唱、齊唱、領唱等。
音樂活動:用打擊樂器擊奏三連音及弱起小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學習興趣。
3、欣賞
(1)小提琴曲《二泉映月》
A:聆聽小提琴曲《二泉映月》,啟發(fā)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作品表達的情緒,如:憂傷、歡快等。并請學生哼唱出樂曲的主題。
B:聆聽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并在音色、表現(xiàn)手法、風格上與前者進行比較,讓學生充分了解這首樂曲的內(nèi)涵。
C:通過欣賞這首樂曲,了解作曲家阿炳的坎坷一生。
(2)琵琶獨奏曲《月兒高》
A:聆聽錄音,《月兒高》表現(xiàn)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B:《月兒高》的旋律有何特點(舒展、緊湊)?琵琶的音色是怎樣的(明亮、黯淡)?
C:再次聆聽錄音,熟悉樂曲的主題旋律。
八、課堂練習
全班同學分組演唱,并為欣賞的音樂設計打擊樂及節(jié)奏,為樂曲伴奏。
九、作業(yè)安排
請學生搜集一些關于月亮的歌曲、散文或配樂朗誦。
十、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十一、自我問答
這節(jié)課,同學們通過演唱、欣賞不同藝術形式的音樂作品,經(jīng)過分析對比,初步了解了不同的音樂體裁的風格特點,以及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又通過演唱、演奏、配樂詩朗誦、吟詩、賞畫等音樂活動,使學生能夠在提高審美情趣的基礎上又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