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藝版三年級下冊第一課《三輪車》教學案例設計及點評
【設計意圖】
1.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場景,使其自然地參與簡單的二聲部合唱,從中體驗二聲部的音響,以及合作演唱的快樂。
2.由簡到繁,層層遞進,不斷豐富音樂形象。
3.堅持在對比聆聽的基礎上唱好難度大的樂句,解決學習難點。
4.營造情境,演唱歌曲。
五、愛上中國童謠,傳承文化自信
總結收獲,交流感悟。
師:中國童謠遠不止這一首,課后請大家尋找有趣的童謠,下次交流。
【教學感悟】
圍繞《三輪車》一課,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感悟:
1.賦能予生。
用模仿拍擊、模唱、游戲等方式,帶動學生感知節(jié)奏、了解旋律,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加強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基礎。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使二聲部合唱趣味化,學生得以更快更好地表現(xiàn)出音樂形象。
2.賦情予生。
唱童謠不能僅局限于“唱會”“唱好”,還要引導孩子傳承童謠、喜愛童謠,提高他們演唱的熱情,建立民族文化自信。
3.賦美予生。
課堂上,教師用游戲、律動、情境等方式,進行趣味學習,使學生不斷感受到音樂帶來的美。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以提升,獲得兩個聲部音響效果的聽覺體驗。
執(zhí)教者:湘潭子敬學校譚慧
《三輪車》課例點評 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薛暉
“重視藝術體驗”,反映出實施藝術課程的實踐導向,使學生在以藝術體驗為核心的多樣化實踐中,提高藝術素養(yǎng)和創(chuàng)造能力?!度嗆嚒芬徽n中,教師采用了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如上課開始設計了師生一起“念童謠”,教學的重點是“唱童謠”,最后“演童謠”。歌曲《三輪車》是由童謠改編的一首二聲部合唱歌曲,選自小學《音樂》(湖南文藝出版社)三年級下冊第一課內容。歌曲輕快、活潑,歌詞詼諧、幽默,描繪了三輪車富有動感的畫面,塑造了老奶奶可愛的形象。
《三輪車》一課的教學設計,很好地把握了“堅持以美育人、重視藝術體驗、突出課程綜合”的課程理念,教學實施突出以藝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轉化與落實。教學層次清晰、結構合理,教學方法豐富適當,達到了“賦能、賦情、賦美”的教學目標。
“堅持以美育人”,即充分發(fā)揮藝術課程在培育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方面的重要作用,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本節(jié)授課教師采用多種方式,使學生感受到童謠的韻律美、意境美、情懷美,極大地豐富了學習者的審美體驗,并適時進行正確價值觀的引導,讓孩子們學會尊重勞動,激發(fā)孩子們對中國童謠的喜愛,傳承中國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了“突出課程綜合”的理念,倡導各門藝術之間或某科藝術課程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充分發(fā)揮課程的協(xié)同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三輪車》一課,以“童謠”為載體,引領學生念好童謠、演好童謠,了解童謠文化,并借童謠所表達的情感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充實了童謠學習的內涵。
洪老師設計的《三輪車》一課,在把握和實踐新課程標準理念方面提供了一個較好的范本,值得借鑒?!读x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是包括音樂在內的各門科目實施教學的引領,需要老師們認真學習、理解,多加探究、實踐,更好地落實藝術課程的目標,發(fā)揮藝術課程的育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