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粵劇 >

粵劇的唱腔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17世紀初(清朝初期),外江班把戈陽腔及昆山腔傳入廣東。到了太平天國時期,本地班逐漸出現(xiàn),但 創(chuàng)出粵劇獨特唱腔“馬腔”的馬師曾唱腔仍以梆子為主。后來隨著昆曲衰落及受徽班影響,轉(zhuǎn)為以西皮二黃為基礎唱調(diào)。公元1911年~1912年初(辛亥革命時期),志士班的改良從演唱語言入手,在將官話變?yōu)閺V州方言,又稱為新腔??箲?zhàn)時期,不斷有著名老倌冒起,各自鉆研粵劇并發(fā)展自己的唱腔。例如:薛覺先的“薛腔”,瀟灑典雅,韻味醇濃。馬師曾的“馬腔”,半唱半白,生鬼通俗。小明星的“星腔”,感情細膩,低回宛轉(zhuǎn),蕩氣回腸。羅家寶的“蝦腔”則真假嗓結合,清新悅耳,還有以甜、脆、圓、潤、嬌為特色紅線女的“紅腔”、新馬師曾的“新馬腔”、何非凡的“凡腔”、芳艷芬的“芳腔”、陳笑風的“風腔”等等。

上一篇:粵劇的歷史介紹 下一篇:粵劇的身段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