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越劇 >

金派唱腔與越劇的故事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著名越劇演員金采風,擅長青衣。曾主演過《碧玉簪》、《盤夫索夫》、《彩樓記》,《梁祝》、《西廂記》、《紅樓夢》、《不準出生的人》、《龍江頌》、《三月春潮》、《漢文皇后》……等戲。

金采風的唱腔脫胎於袁派。其主要特點為:

一、秀慧端莊,具有大家閨秀的氣質。她的唱,質樸中有光彩,秀氣中臧氣度,給人一種秀美大方的感覺。

二、剛柔相濟。綜其聲腔二者全貌,可見她的唱,時而柔軟委婉,時而激昂奮起,柔軟中突顯棱角,激昂時內蘊秀氣,能揉剛柔為一體,相輔相成,較好地體現(xiàn)不同角色的不同情緒。

三、發(fā)聲飽滿,音色嘹亮。金采風少年時便有金嗓子之譽,聽其演唱,如銀鈴繞耳,大有聲情并茂之感。

金采風不但唱做俱佳,而且戲路甚廣。她擅長青衣、閨門旦一類角色,也演過象《拾玉鐲》、《楊八姐盜刀》等花衫、刀馬旦的戲。她善于運用其特有的演唱技巧,根據不同人物的不同經歷、不同特點,塑造出性格迥異、各具魅力的藝術形象。例如,同屬大家閨秀,《盤夫索夫》中的嚴蘭貞,她演得單純熱情、驕矜任性,《碧玉簪》中的李秀英,她突出其賢良溫順、委婉忍讓;《紅樓夢》中的王熙鳳,她演得精明干練、灑脫潑辣;《西廂記》里的崔鶯鶯,則處理得纏綿端莊、沉穩(wěn)矜持。

金采風從事越劇事業(yè)已經三十多年了。她走過的藝術道路是與眾不同的。她既非科班三考出身,也沒有進戲校專門訓練過??梢哉f,她是建國以后在黨的直接教育、培養(yǎng)和前輩演員的熱情扶植下,靠刻苦勤奮,在長期舞臺實踐中“滾”出來的。所以,一位藝術界的同行曾開玩笑說,金采風是“半路出家,偶成正果”。意思是說,她從小沒有登過“草臺班”,沒有系統(tǒng)的學藝機會,能夠取得這么大的成就,是很不容易的。

學戲

金采風從小喜愛越劇。有時,她跟隨祖母去看戲;有時一個人偷偷溜進劇場。就在她家對門的同樂戲院里,這個“小越劇迷”飽覽了當時上海幾乎所有越劇名角的拿手好戲?;氐郊依铮汛蟠伯斘枧_,被單代水袖,經常學著唱起來、演起來。那時候,她就渴望當個真正的演員??墒?,在舊社會,唱戲被人視為低賤職業(yè)。她父親不許女兒吃這碗飯。后來,父親去世了,家庭經濟發(fā)生了困難。為遂心愿,為求自主,她十五歲那年,終于考進了雪聲劇團越劇訓練班。她懷著誠摯之心盼望拜師學藝??衫蠋焸?yōu)樯钏?,整日忙于應付排練,無法輔導她。訓練班開了幾次課就停掉了。二十多名學生相繼離去。最后,只剩下金采風等三個人,留在團里當了龍?zhí)籽輪T,唯一的報酬是在日夜場之間吃一頓“堂中飯”。當時,金采風也曾有過傍徨、動搖,但終因丟不下自己心愛的藝術而留下來了。

為了學得一技之長,她除了跑好龍?zhí)淄?,一有機會就站臺角聽戲、學戲、偷戲。她特別用心學唱工戲,對許多重場唱段一字一腔,一板一眼記下來,回去后再一一記到自己的小唱本上。就在這個時期,她用功學習、揣摩各家流派唱腔,并開始去電臺播唱。她常常一個人唱兩三個角色,如在“樓臺會”里,就是既唱小生又唱旦角。她播唱的“戲迷傳”,同時兼唱八九種流派,其惟妙惟肖、繪聲繪色的程度,簡直使聽眾真假難辨。這段廣學博采的藝術實踐,為金采風以后的唱工打下了較扎實的基礎。

解放后,劇團獲得了新生。金采風象一株嫩苗得到了雨露陽光。1951年,她進了華東地方戲曲研究班學習。不久,又隨團參加了華東戲曲研究院實驗越劇團。黨組織為了培養(yǎng)她,一面鼓勵她向前輩老師從頭學起,補習身段,舞蹈,武工;一面有意識紿她壓擔子,促使她在實踐中揚其所長,攻其所短。為了發(fā)揮她嗓音清脆嘹亮,運腔流暢有韻的特點,還讓她多演唱工戲。這期間,她學會了《盤夫索夫》、《楊八姐盜刀》、《拾玉鐲》、《碧玉簪》等一批劇目。這以后,隨著技藝日進,她在觀眾中的聲譽,影響也與日俱增。1952年,在全國戲曲觀摩大會上,她演出《何文秀哭牌算命》,獲得演員三等獎。1954年,在華東戲曲觀摩大會上,她演出了《盤夫索夫》,榮獲演員一等獎。六十年代初,她參加了彩色戲曲片《紅樓夢》、《碧玉簪》的拍攝,在國內外受到一致好評。

金采風在藝術上所以能獲得成功,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她學習前輩經驗,既尊重傳統(tǒng),又不墨守成規(guī);既善于從中吸取精華,又敢于突破,勇于創(chuàng)造。她的代表作《盤夫索夫》、《碧玉簪》,正是她在演出中經過反復琢磨,精益求精,不斷加工,不斷豐富,才煥發(fā)了新彩,并成為屢演屢新,日臻完美的保留劇目的。而金采風本人也因在戲中塑造了兩個成功的典型,被譽為“活蘭貞”,“神秀英”。

唱腔

例如,《盤夫索夫)中的著名唱段四工調“官人好比天上月”,老戲中用的是節(jié)奏較快的中板,旋律也較簡單。金采風演唱時,既學習、借鑒了施銀花善用鼻音,滑音的技巧,使整個曲調顯得活躍明快,同時,根據人物的特定思想感情,在行腔中使委婉的滑音同剛健的頓挫互相映襯,對節(jié)奏的輕重強弱作了精心的辯證處理,大大豐富了曲調的旋律,增強了韻味,并且把中板改為慢板,很好地表達了嚴蘭貞遇事精明果斷以及體貼,深愛曾榮的懇切感情。

“剛才發(fā)轎把官人迎”,是她在《盤夫索夫》中演唱的另一段旋律華彩的唱段。這段唱用的是“三五七”。它是由吸收了紹劇旋律的越劇老調化過來的?!鞍⊙?,官人哪,你怎可棉花耳朵風車心”這兩句.,運用了南調,比較跳躍,夸張,富于強烈的戲劇性;后一句反復詠唱,節(jié)奏由快轉慢,對比鮮明,把嚴蘭貞等侯曾榮時忐忑,焦急的心情揭示得十分生動。“誰知你卻是口應心不應’的后面是一段中清板,“牽腸掛肚刺人心”一句以慢板落腔。最后一節(jié)唱再掀一層波瀾,把人物急不可待的情緒推向高潮。整個唱段,板式變化較多,但并不顯得花哨雜亂,使人聽來感到樸實流暢,干凈利落,很符合角色當時的內心節(jié)奏,同時與整個戲的風格也十分諧和。

金采風獨具一格的唱腔,主要是在師承典雅纏綿,圓潤細膩的袁派基礎上,同時吸收范派和傅派的某些精華而融化發(fā)展成的。她的運腔委婉回蕩,剛柔相濟,抑揚頓挫,輪廓分明。吐字運氣,分寸掌握自如,講究字字送聽,富于韻味?!侗逃耵ⅰ分欣钚阌⒌脑S多膾炙人口的唱段,集中表現(xiàn)了她嫻熟的演唱技巧。如頭洞房里的“新房之中冷清清”,她把明快的四工調和深沉的尺調糅合在一起,表達了李秀英的猜測期待.溫良柔情。二洞房中“自從那日下樓去”一段唱,吸收了呂劇的旋律因素,唱得典雅穩(wěn)重,含蓄深情?!半y道他另有意中人”―句,融化了范派長拖腔,用小嗓處理,顯得格外輕柔細膩,婉轉連綿,顯示了李秀英特有的家教涵養(yǎng),突出了她此時雖有于重疑慮卻不敢輕易流露的細膩感情,非常切合角色溫順、懦弱的性格特征。

“三蓋衣”中的大段尺調腔,金采風更是處理得層次分明,感情飽滿。這段唱腔,節(jié)奏板式多變,情緒起伏跌宕。中間一段夾白,承上啟下,念得字正腔圓、細膩傳情、抑揚頓挫,很見功力。兩處“娘啊’的哭頭,連而突斷,斷而又續(xù)、回環(huán)轉折、起伏有致。整個唱段的高低斷連、輕重緩急都處理得熨帖辯證、運腔收放自如,悅耳動聽、加上顫音、哭聲的強烈渲染,淋漓酣暢地揭示了李秀莢受封建禮教戕害、一腔委屈欲訴無門、欲哭不能,以及她對丈夫既愛又恨、既恨猶愛的痛苦、復雜的思想感情。唱來字字含怨,聲聲帶淚,如泣如訴,聲情并茂,具有催人淚下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在《彩樓記》中,金采風塑造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古代女性劉月娥的形象。在“評雪辨蹤”里有一段劉月娥和呂蒙正的對唱,其中“我與你共居寒窯里”這句唱腔吸收了京劇旋律,表現(xiàn)了劉月娥甘守清貧,心高志堅的性格以及夫妻之間融洽的情感。整段唱腔也比較完整。

金采風勇于革新的精神,還表現(xiàn)在她努力通過藝術實踐開拓自己的戲路、豐富越劇題材等方面。她演出過《祥林嫂》、《三月春潮》、《紅花曲》、《不準出生的人》等許多現(xiàn)代戲:在《三月春潮》中,她塑造了林娣這一起義工人的形象。其中責備弟弟根生忘本的大段唱,板式豐富,感情熾烈,很有新鮮感。唱腔由散板起唱,四句緊打慢唱后轉為慢清板,中間一段是熱情歌頌周總理的快板。接著,唱段吸收京劇的板式,并揉合越劇快板節(jié)奏,轉成“四一板”,在斥責根生處推向高潮。這種板式過去越劇唱腔中很少見,情緒激越,剛勁有力,很符合劇中人物在特定情景中的思想感情。

《祥林嫂》是金采風向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學習的劇目。為了塑造好魯迅筆下的這個勞動婦女典型,金采風刻苦向前輩學習,在深刻揭示舊中國勞動婦女悲慘命運及其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方面,作了艱辛的探索和勇敢的實踐。無論在唱腔還是表演上,她都較好地繼承了袁雪芬真實樸素,深遂細膩、逼真?zhèn)魃竦娘L格,同時又注意結合自身條件,發(fā)揮自已的特色,因此,在銀幕上,她同袁雪芬分飾前后祥林嫂,兩者比較和諧統(tǒng)一。

金派唱腔,除了具有大家閨秀的氣質,剛柔相濟的特色外,還十分功于樂趣,創(chuàng)造出適合各種類型的情緒和氣氛的唱段來。試再舉《彩樓記》第六場中的一段唱為例:“今日秀才進窯來,為何臉色不愉快?想必他心中定有難解事,故而出言不遜,出言不遜失常態(tài),似這般情景從未有,倒要向他問明白?!边@是一段以南調雛形的中速2/4板唱段。曲調流暢,節(jié)奏明快。唱腔活潑而情意真切。一開始以較舒展但有待“解決”的音型出現(xiàn),顯出一定的疑問。唱段中用了好幾處疊句,如“為何臉色”,“想必他……”。表達劉月娥對呂蒙正出言不遜的反常現(xiàn)象感到奇怪,急切想弄清事情真相的心情。短短的唱段中又用了二處滑音,如“不愉快”的“不”下滑音和“出言不遜”的“言”字上滑音,維妙地揭示出劉月娥熱愛生活,性格開朗的一面。曲調最后以高切分的手法強調了“從未有”三字,使唱段達到了小小的高潮。整段唱給人一種樸素且又充滿樂趣的感覺,恰如其分地刻劃了劉月娥純潔無瑕的品質,熱愛生活的情趣和對呂蒙正深切的愛撫。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