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男班在“草臺班”時期,演員已穿租借的靴鞋。女班進上海后,學京劇、紹劇穿高靴,特別是大面、老生,官帶裝扮穿高靴居多。女班小生穿的靴鞋都不高,穿云鞋,有平底鞋,有一寸左右高的鞋。小旦為彌補身材過矮,在鞋內(nèi)墊高二三寸。20世紀30年代末“高升舞臺”演出《彩姨娘》,筱丹桂飾彩姨娘,為了增高身材曾用“踩蹺”。直到1944年演《新梁祝哀史》的男角小生才穿一寸左右的薄高靴。解放后,小生穿三套云高靴居多,一般都要二三寸左右,個別演員還要再加內(nèi)高。1955年,拍《梁山伯與祝英臺》電影后,靴鞋改革,不但穿高靴,在靴頭上也改成有云飾紋的花樣或繡花,色彩套成強烈和諧的三色,俗稱三套云高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