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劇的藝術(shù)特色
漢調(diào)二簧在發(fā)展中曾形成安康、漢中、商雒、關中等流派,名角層出不窮。其腳色共分末、凈、生、旦、丑、外、小、貼、夫、雜十個行當,表演講究細膩精到,唱腔真假嗓并用,悠揚婉轉(zhuǎn)。生、老旦一般用真聲演唱,旦用假聲演唱,凈則使用虎音。其唱腔以西皮、二簧為主,西皮用于表現(xiàn)愉快、爽朗的情緒和場面,二簧用于表現(xiàn)悲哀、肅穆的情緒和場面,演唱中根據(jù)劇情需要交替使用,形成甜音、苦音之分。
唱腔音樂中有西皮類九種板式,如[導板]、[慢一字]、[一字]、[二流]、[三流]、[浪里鉆]、[撩子]、[滾白]、[灑頭];二簧類板式有[導板]、[回龍]、[慢一字],[一字]、[扣扣板]、[平板]、[浪里鉆]、[撩子]八種。各種板式的起板、轉(zhuǎn)板、落板都有一定規(guī)律;唱腔也兼用一些昆曲,吹腔和民間小調(diào)。
伴奏樂隊的文場使用胡琴、二胡、月琴、三弦、阮、嗩吶、笛子、喇叭等樂器,武場則使用牙板、梆子、暴鼓、尖鼓、鑼、鐃鈸等。漢調(diào)二簧的臉譜樣式眾多,比京劇和秦腔更為考究,目前收集到的有四百五十多個。
文場絲弦樂器曲牌有[小桃紅]、[放風箏]、[哭皇天]、[銀紐絲]、[小開門]、[萬年歡]等50首左右;嗩吶曲牌常用的有20余首,如[金榜頭]、[四合四]、[朝天子]、[大開門]、[三槍]、[六么令]、[東魯羅]、[哭皮]等,武場鑼鼓段有開場鑼鼓[金銀花]、[亂石窯]、[九棰子]等;動作鑼鼓段有[四擊頭]、[豹子頭]等;板頭鑼鼓有[導板頭]等。
唱詞詞格以七字句、十字句多見,亦有長短句者。傳統(tǒng)劇目有《九件衣》、《滿床笏》,歷代名藝人有楊履泰、查來松、屈來壽、賀鴻生、范仁寶、凌成佑、陳長庚、陳六靜、知長福、楊寶林、范大德、徐茂才、鐘玉鳳、郭玉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