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漢劇的服飾特色
衣箱的傳統(tǒng)分法為大衣箱、二衣箱、盔頭箱,俗稱“三箱”。
大衣箱:存放旦角的全副行頭(諸如頭面、服裝、蹺子、彩鞋等)。以及蟒,官衣,帔,褶子,龍箭馬褂,龍箭袍,開氅,雪衣,雪帽,八卦衣,太監(jiān)衣各種抹腰,丁字領(lǐng),朝笏,素珠,扇子、絲緣、桌圍、椅褡,馬鑼、小鑼、小鼓、戲薄,喜神菩薩等。有的班社另有褶包盒一對,專放褶子。
二衣箱:存放靠子、袍子、馬褂,軍領(lǐng)褂,大鎧,小鎧,雷公鎧,荷葉鎧,打衣、打褂、馬衣,紫布裰子,汗衣,彩褲;猴子衣,蛤蟆衣,獅、虎、熊皮,假身子;生、小生用的頭網(wǎng),玉帶,布襪子,靴,大旗,蜈蚣旗,燈籠,頭鈸,大鑼等。
盔頭箱:主要存放各種盔帽。同時還裝如下物品:凈、丑兩行的頭網(wǎng),蓬發(fā),打發(fā)、翎子,口條,狐尾,面具,彩頭,結(jié)子,耳簽,大、小五佛冠,馬鞭,云帚、行囊包裹,鑣,鵝毛扇,上妝卸妝的整套用品,嗩吶,笛子等。
盔帽名稱及歸類:
盔頭類:文堂、草皇、內(nèi)侍盔(分金、銀紗內(nèi)侍帽);相刁、紗帽(分文紗、武紗、尖紗、團紗);包頭(分金、銀、鐵、紗包頭,上翅則為“刁”);耳幞紋(可代“臺頂”、“天花板”)、帥盔(可變“荷葉盔”,又有“三虎叉”和“拖尾”即“霸盔”之分),岳盔、紫金冠、二龍叉、中軍盔;雜盔(分紅、黑、白、綠、黃五色);勒子(分“大勒”、“小勒”或“二龍勒”)、包巾、雜巾,大、小五佛冠;滿鳳、半鳳、過橋、紗罩共七類。
巾類:俗有“一十三頂半”之稱。即帝巾、相巾,員外巾(即“文相巾”)、封侯巾、貌子巾(包括“大鎧巾”和“哨帽”),公子巾,如意巾,高方巾,矮方巾,抓子巾(包括“羅帽類”),老人巾,道巾(包括“八卦巾”和“道童巾”),荷葉巾,螳螂巾(半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