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反思點評 > 小學音樂反思 >

人音版小學音樂第九冊第一單元《清晨》教學反思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本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教學目標定位符合學生實際情況


  目標引領課堂,目標定位是否準確,直接關系到一堂課的成敗。目標定位過高,學生難以接受,過低,學生學得沒意思,本課教學我制訂了以下三個目標:


  1、感受、聆聽歌曲《清晨》,用輕快、活潑的聲音和朝氣蓬勃的情緒演唱這首歌曲。


  2、感受這首歌曲明快流暢的韻律,能用簡單的肢體語言表現清晨醒來的各種活動,感受人們只爭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體會“清晨醒來”這一刻的寶貴。


  3、小組合作選取合適的節(jié)奏型用各種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使“清晨醒來”的音樂(音響)更加豐富。


  這樣的教學目標既照顧了差生,又讓優(yōu)生有展示的機會,既面向全體,又注重個體的培養(yǎng),符合《音樂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


  二、注重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于醉雪教育網 ]的聆聽習慣


  整節(jié)課下來,我始終注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聆聽習慣。聽音樂看教師表演,聽音樂做動作,聽音樂理解歌詞,聽音樂律動等等環(huán)節(jié),始終圍繞聽來開展活動,每一次的聽都是有目的的,這樣層層遞進,不斷提高了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必須依賴于聽覺,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征。由于音樂藝術的這種特征,這就決定了:第一,在音樂教育中,發(fā)展聽覺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音樂教學必須立足于聽,把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培養(yǎng)其對音樂良好的感受能力,作為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作為進而學習音樂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礎。第二,音樂教育必須遵循“以聽為中心”的原則,把全部教學活動牢固建立在聽的基礎上。因此,既然聽是一切音樂實踐活動賴以進行的基礎,那么,聽覺感知便成了學習音樂的先決條件。唱歌、演奏樂器、識譜等等均離不開聽覺的主導作用,一切音樂教學都離不開聽覺,所以在平時課堂當中,我們要時刻注意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聆聽習慣,為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而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樂器伴奏豐富歌曲色彩


  在拓展部分,我給四個小組各一個樂器,分別是大鼓、碰鈴、雙響筒、沙錘,還給每組四條節(jié)奏,請他們給本組的樂器選擇合適的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這不僅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合作能力,還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在音樂聲響起時,學生們便認真地討論開了,音樂聽了,他們結果也出來了,在每組反饋之后,各組都找到了適合本組樂器的節(jié)奏。于是,我便安排各組用樂器或者徒手敲打節(jié)奏,最后再合奏。在我的琴聲下,一場器樂合奏開始了,和諧的伴奏伴著美妙的歌聲,真是美不勝收,讓在場的老師聽的如癡如醉。


  四、美中不足之處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痹俸玫囊惶谜n也會有瑕疵,當然我這堂課也不例外。


  導入環(huán)節(jié),我請學生說說“早晨醒來會干什么?”我只請了兩位學生回答,一個說跑步,一個說刷牙、洗臉,我就馬上讓他們聽歌曲做動作了,學生們大都只做一些跑步、刷牙之類的動作,非常單調。仔細分析,是因為被我點到的學生太少了,以至于把他們的思思維給限定了,只知道做這幾個動作,所以,我應該多叫些學生回答,拓寬他們的思路,也會使下一個環(huán)節(jié)――聽音樂做動作,更加豐富些。


  樂器伴奏是學生們最喜歡的環(huán)節(jié),可這節(jié)課我只準備了四個人的份,以至于其他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敲,為他們伴唱。這里,我本想,讓每個人都拿一個樂器,后來想想,覺得有點喧賓奪主,而且可能會影響歌曲的演唱,所以就取消了。可正像一位同事說的那樣:“沒有樂器的學生怎么辦?如果我是學生,我可能也很想要?!笔前?,每位學生都想要樂器,可沒有這么多樂器怎么辦呢?如何讓學生沒有樂器也同樣快樂,也樂意呢?這些問題值得我去慢慢思考,也有待改進。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