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贛劇 >

贛劇的流派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在廣信府方面,最早形成的玉山班和貴溪班,分占廣信府屬各縣。而玉山與貴溪地處廣信府東西兩個咽候,橫貫信江,又是水陸要沖。玉山和浙閩兩省犬牙交錯,自古就是產(chǎn)通孔道。而弋陽、貴溪是贛劇的發(fā)源地。自清乾隆以后,由于亂彈腔的盛行,在玉山和貴溪兩地便出現(xiàn)一種高腔、亂彈的合班。道光間,玉山縣城的戲曲演出,仍然是“弋多昆少”。光緒以后在玉山縣在紫云、彩云、紫玉云、鴻云、大慶和等班,還能演出少量的名為“弋陽腔”折子戲。而金云和高云等班演唱的“昆陽腔”,卻是弋陽腔受昆曲影響而產(chǎn)生的。演出劇目有四本《水泊梁山》(即《水滸傳》)和四本《觀音游十殿》等,另有部分單出高腔戲。其他的玉山班則唱亂彈腔了。在貴溪縣,清光緒間的高腔班還能演出弋陽腔的連臺本戲,如《目連傳》、《三國傳》、《西游記》等。后來,貴溪班的高腔藝人轉(zhuǎn)至萬年縣搭班,這里的弋陽腔也就銷聲匿跡了。除《目連傳》以外,貴溪班所唱的《三國傳》和《西游記》均改為亂彈腔演唱。民國以后,玉山、貴溪兩地班社逐漸減少,在上饒、鉛山等地先后辦起贛劇的科班小麒麟、小樂云等。它們不僅取代了玉山、貴溪班的地位,活動于舊廣信府各縣,而且還經(jīng)常出現(xiàn)于饒河戲的流行地區(qū)。從此,廣信府流行的贛劇,因為不唱弋陽腔而只演亂彈,又自成一派,而上饒舊為廣信府治,故對饒河班而言,自稱為“廣信班”。這是贛劇兩大流派形成的情況。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fù)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quán)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uán),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